电子胎心监护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产妇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FM)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VD)产妇的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且胎儿心率出现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的8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心率发生轻、中、重度反复性VD的产妇分别为392、246及191例。按照分娩终止时限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n=380,分娩终止时限≤30 min),B组(n=251,分娩终止时限为30~60 min)和C组(n=198,分娩终止时限≥60 min)。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8、163、131例;246例中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152、62和32例;191例重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6、62和33例。采用χ2检验,对3组不同分娩终止时限产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对轻、中、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不同分娩终止时限所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829例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产妇的年龄为(29.3±3.7)岁,人体质量指数(BMI)为(22.6±3.5) kg/m2;存在脐带异常为578例(69.7%)。②A、B、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6%(10/380)、8.8%(22/251)和20.2%(4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5,P<0.001)。③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0%(1/98)、0.6%(1/162)和1.5%(2/129),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0,P=0.741)。④246例中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3/152)、9.7%(6/56)和50.0%(16/32), 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05,P<0.001)。⑤191例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6/96)、24.2%(15/62)和66.7%(22/3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5,P<0.001)。结论EFM Ⅱ类图形中反复性VD产妇,随着分娩终止时限延长,可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EFM Ⅱ类图形为中至重度反复性VD产妇,应分别在60 min和30 min内及时娩出新生儿。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