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介入护理重点,探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视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介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施效率,保障施顺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手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心理护理本组210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准备、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中采取围期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依据数表随机分组理念划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中介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行中介入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应用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进行诊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间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治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发生冠心病的患者52例,均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受累血管的长度并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一次置管成功,在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出现明显的改善,平安出院。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手术,并在手术期间使用围手术期的系统的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0例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此类手术病患,随机分组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强化了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达到92%,对照组仅为76%。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需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可显著控制术后并发症,提升安全性。

  • 标签: 支架植入 整体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之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依据治疗的方法与途径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溶栓治疗,后者通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治疗,对照两个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在病情的缓解情况与治疗时长上明显占优(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效果更好,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患者疾病发作的时间和加快了治疗速度,极大提高了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所以需要大力提倡,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腔支架植入 溶栓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高邮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并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发生ISR者36例设定为ISR组,未发生ISR者48例设定为非ISR组,回顾性分析引起ISR的高危因素。结果将可能与ISR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的危险因素有:吸烟(OR=4.840,95%CI:2.155~7.604)、高血压(OR=4.486,95%CI:2.445~7.864)、体质指数异常(OR=2.289,95%CI:1.375~3.950)、三酰甘油(OR=2.066,95%CI:2.966~28.313)、病变参照直径<3mm(OR=3.254,95%CI:1.748~5.900)、靶病变长度(OR=4.538,95%CI:2.172~10.143)。结论吸烟、高血压、体质指数异常、三酰甘油、病变参照直径和靶病变长度是预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糖尿病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 并发症 临床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经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情况,来评价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可行性,以提升疾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38例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被观察患者均符合支架的手术指征,并且均在发病24h内行冠状动脉支架。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心率、血压等),并及时做好记录。结果在所有的被纳入研究的患者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其血管的再通程度较好,血压的收缩压由手术前的(78.7±3.2)mmHg上升到(105.3±9.7)mmHg,舒张压由手术前的(59.8±4.6)mmHg上升到(84.7±8.6)mmHg(P<0.05);心率由手术前的(105.3±8.9)次/分下降到(78.7±6.2)次/分(P<0.05);手术后经测定,心脏射血功能(射血分数)也有所提高;结论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且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使发生梗死的血管实现早期血管可以再通,对于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而介入(冠状动脉支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很适合此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 标签: 动脉 支架术 手术治疗 心肌梗死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进行诊治的127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其术后护理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针对性护理,65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62例),观察组间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护理后显示,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与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将并发症情况明显减少。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单支架植入及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冠状动脉分叉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以治疗方法不同分别为2组,其中29例采用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而26例采用单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的例数明显较少,比较差异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术后1年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的例数明显较少,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双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植入 双支架植入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