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河北省有80%以上的企业存在着生产性粉尘,并有60%以上的企业存在粉尘超标现象。粉尘超过国家规定10倍以上的作业场所,约占全部作业场所的20%以上。对粉尘污染的治理不少报刊从侧面刊登过讨论性文章,阐述了各种问题。在此作者想通过近些年来的管理经验在此方面作以综合性简述。以求同道予以指正。1粉尘污染问题仍然严重从行业上看,建材、冶金、煤炭粉尘污染程度较大;从属性上看基层个人办、乡镇办、三资办的企业粉尘污染严重。在河北省的炼金企业及个人开矿山及加工石料的企业

  • 标签: 生产性粉尘 粉尘污染 再分析 作业场所 粉尘治理 劳动卫生
  • 简介:摘要垃圾编码存在于死因监测数据库中,会降低死因统计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卫生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们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死因数据库中垃圾编码的特点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了专家咨询、按比例分配、利用死因链信息、建立统计方程等多种再分配垃圾编码的途径。本文对于目前常见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应用场景的局限性进行了梳理和比较,从而为提高中国死因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思路。

  • 标签: 垃圾编码 再分配 死因数据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CT像上支气管充气征的分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有完整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的27例肺部CT。部分病例有完整的系列随访片,所有的病例均呈大片状病变表现,在大片状病变中见到明确的支气管充气征,其中,大叶性肺炎6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泡性肺水肿2例,右肺中叶慢性炎症伴不张3例,横膈抬高致右下肺部分不张3例,肺结核3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中央型肺癌致阻塞性炎症不张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详细观察充气支气管的改变并按照不同表观将支气管充气征分型,分析其与肺部大片状病变的关系。结果依据充气的支气管出现的管腔、管壁、走行形态等多种改变,本组支气管充气征分为4型,Ⅰ型即青枝型(9例),Ⅱ型即扩张型(8例),Ⅲ型即枯枝型(7例),Ⅳ型即复合型(3例)。结论不同类型支气管充气矸往往是不同性质病变的反应,通过对不回类型支气管充气征的详细分析,对肺部大片状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支气管充气征 分型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再分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共施行急性阑尾手术1163例中误诊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术中和病理证实有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结肠癌,腹部外伤性疾病等。结论病史采集不足,腹部体征常握不准确,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和病情的动态观察,诊断思维和方法偏差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每一病例术前认真分析症状体征的特点,作好鉴别诊断,掌握好临床诊断思维原则和方法,才能减少和避免误诊。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误诊 原因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28例心电图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选取心电图ST段呈常态改变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多发于前降支,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外,心源性休克、AMI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3个并发症及病死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凶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墓碑样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否依据听力曲线类型对突发性聋(突聋)中的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型,明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与突聋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2015年突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其中男492例,女53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2岁)单侧突聋患者分为低频、高频、平坦及全聋型突聋4型;将其中402例平坦型突聋患者依据听力曲线类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平坦一致型3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平坦上升型与低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下降型与高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一致型与全聋型突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平坦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坦上升、平坦下降、平坦一致型突聋3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7%、17.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4,P<0.001);而年龄、性别、发病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型突聋痊愈的影响因素为:是否伴有头晕[OR=0.459,95%可信区间(CI):0.271~0.777]、听力曲线类型(OR=0.721,95%CI:0.530~0.981)和发病至就诊天数(OR=0.903,95%CI:0.835~0.978),P值均<0.05。平坦上升型与低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下降型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的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一致型与全聋型突聋的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为(69.1±18.9)dB HL和(101.7±17.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0,P<0.001),痊愈率分别为34.0%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12,P<0.001)。结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PTA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平坦型突发性聋 痊愈率 再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瘢痕子宫76例孕妇与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所有孕妇分娩一律为剖宫产手术分娩。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讨论组,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进行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并将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讨论组孕妇主要是由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两种相关因素造成孕妇再次选择剖宫产手术,而两组孕妇在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盆腹腔粘连三种并发症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并发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再分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是由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所以瘢痕子宫孕妇应当减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剖宫产因素是,并且需要把握孕妇分娩时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具体方法,降低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可能,保证孕妇与胎儿的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分娩剖宫产 相关因素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分型、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7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总结这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51.45%的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中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58.96%,大部分患者停药或换药并经过保肝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7例(4.05%)的患者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多种药物可诱发,抗细菌药物、抗结核药以及中药最常见,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用这些药物时谨慎,并加强对肝功能的监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转化为肝衰竭,应及时发现、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发病原因 预后状况
  • 简介:摘要根据仇湘中教授对腰椎疾病治疗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对其经验方“养肝健腰汤”辩证治疗腰椎病的学术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养肝健腰方 仇湘中 学术价值
  • 简介:摘要心电图在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演变规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以及便捷、快速、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在心肌梗死定性、定位、分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和取代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十分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很多,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尺度掌握问题,最初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十分明确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这种心电图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心电图的相关表现并参考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诊断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更加显露了急性心肌梗死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心脏功能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临床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新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发现,使开始准确的诊断心肌梗死并作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减少了死亡率,提高预后水平已成现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术前放射疗法 头颈部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DR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胸腔镜下或开胸术治愈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42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术图(病案记录)中破裂漏气的肺大疱部位与DR影像表现作一一比对。结果本组术中破裂漏气的肺大疱部位明确,位于左肺尖段21例、左肺舌段1例、左肺背段1例、右肺尖段18例、右肺背段1例;病灶肺大疱为数个聚集分布或成串分布,直径约0.5~5cm之间不等,表面覆盖脓苔。影像表现为破裂漏气病灶区域呈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密度增高影,即光滑纤细的发线样肺压缩边缘突然呈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改变,与手术记录符合率约83%(35/42例)。结论DR数字化X线摄影的胸正位图像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显示率为100%,仔细沿着肺压缩边缘观察发现局部细结节样、粗糙线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异常征象的部位,能估测破裂漏气的肺大疱病灶部位,为胸腔镜下或开胸术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手术入路信息。

  • 标签: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数字化X线摄影 大体病理 肺大疱破裂口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及进展的中心环节,β细胞去分化可能是导致β细胞数量下降及功能障碍的核心机制。预防β细胞去分化和(或)促进去分化细胞再分化为β细胞是T2DM治疗的关键策略。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或多潜能干细胞分化或β细胞增殖、再分化及转分化可促进β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增加。深入理解β细胞去分化、再分化及转分化的调控过程有助于维持β细胞稳态,从而为T2D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岛β细胞功能 去分化 再分化 转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再分布技术(MRT)在智能仿生假肢信号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采用MRT技术治疗4例肢体远端截肢患者,均为男性,其中上肢截肢患者3例,截肢水平分别位于前臂中远1/3处、腕掌关节和腕中关节;下肢截肢患者1例,截肢水平位于小腿中远1/3处。MRT手术是利用残端肢体内的肌肉、肌腱进行移位,将4~6根肌腱锚定在皮肤不同区域,通过肌肉主动收缩牵拉肌腱,使不同区域皮肤发生明显形变。术后观察项目包括皮肤形变、电容信号数据及并发症情况等。在进行电容信号测量时,嘱患者分别执行抓握、屈腕、伸腕、屈指、伸指,或踝背伸与跖屈、伸趾和屈趾动作,利用电容传感测量系统采集患肢形变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获随访,共有20处部位接受MRT手术。术后3个月时患者均能主动控制相应肌肉收缩并产生皮肤形变,有效形变率为80%(16/20)。电容信号测量结果分别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二次判别分析(QDA)两种分类器对各种动作进行识别,发现上肢整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27%和100%,每种动作各自识别准确率均为100%;下肢整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32%和100%,每种动作各自识别准确率均为100%。术后有1例患者创面不愈,经多次换药后愈合。结论MRT能有效将人体运动意图进行输出,增加了运动信号源的数目及强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智能仿生假肢,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肌肉移位 智能 仿生 假肢 电容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麻机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泵(PCEA)镇痛在分娩产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86例分娩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和患者自控镇痛下分娩,此组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186例为非镇痛分娩产妇,此组为对照组。结果镇痛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镇痛有明显差异(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活跃期及新生儿窒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SEA和PCEA镇痛下,产妇分娩过程中,舒适、痛苦小,对新生儿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良好。

  • 标签: 麻醉 硬膜外 腰麻 分娩 产科 镇痛 产科 镇痛 患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60例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另外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参照对象,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指征及剖宫产后并发症,结果瘢痕子宫组产妇胎儿窘迫、胎盘前置发生率高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瘢痕子宫组盆腔粘连、产后发热、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适应证,最大程度降低瘢痕子宫再剖宫产率,进而减少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