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全程追踪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用药依从性分别为95.83%(46/48)、97.92%(47/48),均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81.25%(3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4,均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7.35±1.42)分,高于对照组的(6.49±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5,P<0.05)。结论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药物治疗依从性 自我效验
  • 简介:摘要:现今,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转诊是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工作,且我国双向转诊计划还在发展中,需不断进步。为此,本文将综述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现状、双向转诊条件、全程跟踪管理等内容,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 标签: 全程跟踪管理 双向转诊 医共体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0例小儿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全程跟踪护理)及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施行全程跟踪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液透析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具备推广意义。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小儿 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跟踪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再循环率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探究将全程跟踪护理模式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管理中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7月份,结束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5个月。纳入实验样本均是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计200例),将所有参与者进行平均分组,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血管通路再循环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组间体现出差异性(P<0.05)。结论 将全程跟踪护理模式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能够全方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效果预期理想,故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跟踪护理 血管通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全程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期间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APTT(37.17±1.21)s、PT(15.15±1.34)s均长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跟踪护理 血管通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以全程追踪护理对其凝血功能和血管通路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0.8~2022.5就诊于我院血透室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全程追踪护理的28例患者分入研究组,施以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研究组均明显较好,血管通路再循环率研究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追踪护理 凝血功能 血管通路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以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 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 Fbg) 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 67% ( 29 /30) ,高于对照组( 80. 00% ( 24 /30,P< 0. 05) 。结论 全程跟踪护理可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细节控制。持续性质量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通过组织全员参与,推动持续质量改进,该种模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利用全程跟踪护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质量改进,探究其效果。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全程跟踪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3-2022.2的时间内收集122例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依照抽签法将122例分成两组,设定运用常规护理的61例患者为A组,设定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运用全程跟踪护理的61例患者为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两组对比的主要项目。结果:A组同B组进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达统计学差异的为P<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 全程跟踪护理
  • 简介:<正>化学疗法使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从50年代异烟肼问世后,结核病的控制进入了化疗时代。随着新的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陆续发现,以及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化学疗法不仅对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成为当今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武器。化学疗法之所以成为结核病控制中的主要武器,在于它显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大幅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全程管理 全程督导 化学疗法 化疗方案 结核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利用价值。方法:择定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跟踪护理,对比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BUN再循环率、Scr再循环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跟踪护理 血管通路再循环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采取双盲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全程跟踪护理)。对比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再循环率(8.12±2.23%、8.14±1.25%)都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纤维蛋白原(2.46±0.35g/L)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4.12±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8.55±2.12s)长于对照组,血栓形成、动脉瘤以及血管狭窄发生率(2.00%、0.00%、2.00%)低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可以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减少并发症,还可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血管造影跟踪法(BCA)与传统DSA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造影技术参数,其中31例采用BCA,30例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分别对完成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患者吸收辐射剂量(DA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技术分别成功完成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在膝至足背血管的图像质量上优于BCA(60/65VS52/62),但是DAP大[(134.67±1.34)Gycm^2VS(69.55±0.74)Gycm^2],对比剂用量多[(94.58±1.44)mlVS(46.77±0.94)ml],检查时间长[(47.17±0.56)svs(32.55±0.28)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结论BCA与DSA相比具有造影时间短,对比剂量用量少,DAP低的特点,DSA局部观察血管情况较细致。因此,先行BCA筛查,然后针对病变加作局部DSA。

  • 标签: 跟踪血管造影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采用粒子滤波跟踪变背景下红外目标时,粒子的规模和模板的更新方法对粒子滤波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粒子和自适应多模板更新策略的粒子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动态去除权值较小的粒子,不仅防止了粒子的退化,而且提高了算法性能,其次,算法保留两个模板,动态保留下的粒子与两个模板同时比较,对匹配程度最大的模板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跟丢率。最后我们采用红外飞机目标视频检验本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变背景下,本文算法有效而可靠。

  • 标签: 粒子滤波 红外目标 动态粒子 多模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部分管主任跟踪记录管理对压疮的影响。方法严格上报流程,严格管理程序化。结果压疮好转,治愈率明显提高,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护理质量提高。结论护理部主任参与压疮管理模式对压疮监控效果良好。

  • 标签: 护理部主任管理 压疮监控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