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意识也随之改变,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由此,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决定了体育人才的输出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根基开展教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设置不仅为企业和社会输出了专业的体育人才,填补了社会体育人才的空缺,同时,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 标签: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学生 实践能力
  • 简介:摘 要:近年来体育类院校相继开设了运动鞋设计的相关课程,但目前尚没有适用于体育院校使用的课程配套教材。本文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力求提出一些实效建议。研究表明,适用于体育院校运动鞋设计课程的教材,应把实践性放在首位,教材内容框架以具体的运动鞋设计方面的实践内容为线索,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内容中,围绕实践教学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可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体育生为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服务的能力。

  • 标签: 体育院校 运动鞋设计 教材建设
  • 简介:摘要: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伤病发生几率高,有必要对其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文首先对军事体育训练的伤病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个体因素、训练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军事体育训练伤病预防方法,以期对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伤病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军事体育训练 伤病易发因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高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对接,这一做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树立了相当鲜明的校园特色,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具体实施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工作中,应当重视起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此促进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 标签: 高校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融合工作 问题和对策
  • 简介:摘要:“三全育人”思想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应拘泥于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这一标准不仅需要学校引导,还需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因此,本文就体育教育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 标签: 体育教育 三位一体化发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医学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对医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通过对体育舞蹈的调查研究,主要从音乐及舞蹈方面对医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开设体育舞蹈向更优化、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医学生 体育舞蹈 艺术素养 开设课程 高等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5年内将每周的体育课从1.5 h增加到4.5h对5~11岁儿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的影响。方法2008年至2013年,丹麦斯文德堡6所学校作为干预组,每周为750名儿童提供4.5 h的体育课。同时,四所匹配的学校作为对照组,每周给549名儿童上1.5 h的体育课。在基线和5年内每年进行一次测量。1 299名儿童中有81名是2008年后进入这些学校的。结果基线水平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儿童比例分别为12%和13%,腹部肥胖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5%和19%。5年后,干预组的腹部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分别为43%和51%,对照组比例为78%和84%。对照组5年内BMI比干预组平均增加了0.450 kg/m2。此项干预措施不能降低平均腰围。结论每周3次体育课,连续5年能有效降低儿童BMI和超重/肥胖的比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国9~22岁学生2010年与2014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年龄为9~22岁的汉族学生和9~18岁的藏族学生(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小学生(9~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度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计算不同年龄组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RR值。结果2010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20.5%,2014年为23.8%。相较于2010年,2014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整体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东部>西部>中部地区(P<0.05)。各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有所上升(P<0.05),且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高于初、高中生和大学生(P<0.05)。除中部地区的初、高中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不升反降外,其余各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东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最大,但大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上升幅度在3个地区中最小。各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小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仅有3个省份4个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显著上升。以9~12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参照,13~15岁的RR值从2010年到2014年几乎无变化。16~18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4(95%CI:0.33~0.35)增加到2014年的0.36(95%CI:0.36~0.37,P<0.001),19~22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3(95%CI:0.32~0.34)增加到2014年的0.43(95%CI:0.42~0.44,P<0.001)。结论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年龄组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但省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国家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省应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此外,高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 标签: 体育锻炼 学生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岁、11岁和14岁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与客观测量的体育锻炼(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瑞典东南部三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六所学校招募了549名儿童和青少年(264名男孩)。使用密封式计步器客观测量每天的步数,每日填写一份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的简短问卷。研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日使用的平均分钟数与每日平均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低使用者与高使用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来看,每天的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0.329,P<0.001),但男孩(r=-0.340,P<0.001)低于女孩(r=-0.401,P<0.001)。当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14岁的女孩(r=-0.385,P<0.001),且仅在这一组中,低使用者和高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P=0.005)。结论每天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当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只在14岁的女孩中观察到。研究结果可能针对未来青春期女孩的体育锻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