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预后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3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为人工神经网络(ANN)。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不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27例;一组用于筛选变量及建立预测模型,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107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评价预后模型的准确度。结果T分期、肿瘤直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单发及多发、手术方式、病理分级,6项指标均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5生存状态相关(P<0.05)。ANN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准确率为85.18%、敏感度为57.14%和特异度为95.00%,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准确率77.78%、敏感度44.44%、特异度94.44%。神经网络各项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从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大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来判断患者5年后的生存状态。

  • 标签: 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ANN) 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模型
  • 简介:本文对皮肤肿瘤目标识别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阈值分割方法对皮损区域进行分割;然后,依据皮肤肿瘤早期诊断ABCD准则,对皮损区域提取了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优选;最后采用组合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皮肤肿瘤目标的分类识别。本文方法在黄色人种皮肤镜图像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了93.3%和96.7%,识别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皮肤镜图像 BP神经网络 皮肤肿瘤 识别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和51例健康志愿者行定量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分析,并通过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和视觉注意保持测验评估视觉注意反应能力。结果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视觉保持测验失误总数、误判数均高于对照组(£分别=4.71、4.56、3.96,P均〈0.05)。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的反应时间短于不伴焦虑的患者(t=3.20.P〈O.05)。抑郁症组的大脑信息平均传输强度指数、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传输响应指数、平均响应调整周期均低于对照组(f分别=5.77、4.24、6.39、4.89,P均〈0.05),且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上述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参数均低于轻度组(f分别=2.41、2.78、2.91、3.25,P均〈0.05)。此外,正确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分别=-0.41、0.36,P均〈0.05);正确数、大脑信息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响应调整周期与抑郁、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0.43、-0.36、-0.40;-0.46、-0.44、-0.48,P均〈0.05),平均传输强度指数还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36,P〈O.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功能缺陷,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性明显降低。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损害受年龄、教育年限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抑郁障碍 注意功能 脑电信息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机械通气 安全 有效 吸痰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的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一定选取条件选出132例进行研究。将具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的患者的病例记录完整,探索其病因,对神经眼科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方法依据一定的选择方法在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全部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132名具有神经眼科病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并详细记录其有关资料,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在病人知情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最后将所有者进行为期四个月治疗之前和之后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结果对529名患者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治疗之后,身体都有所恢复,其中发生神经眼科病症的有25.0%,其平均年龄为55,视力有所恢复的为37例,持续下降的有35例,最多的体征是眼球运动障碍36例,眼球震颤32例。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表现的有25.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最多的神经眼科临床特征为视力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或震颤、视力持续下降。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作为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系统,神经导航将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它能够准确的找到手术前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确定一个最好的手术路径;同时,在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它也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病变范围,这样对于病变组织的切除提供了方便,可以防止手术时对其它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临床应用 立体定向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方法处理兔胫神经,并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观察大鼠早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只作为神经供体,切取双侧胫神经各3cm,经化学方法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其中15段用4500U/ml的NGF溶液4℃浸泡24小时;另15段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选取witar大鼠45只,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组(A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复合NGF移植组、对照组Ⅰ(B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分笼喂养,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大鼠胫后肌群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为平均为A组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恢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复合NGF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效果更加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 标签: 鼠坐骨神经 NGF 异种神经移植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搜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中,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513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有占37.04%。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症状有复视(52例)、视力模糊(48例)和视野缺损(43例),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体征是眼球震颤(63例)和眼球运动障碍(52例)。导致神经眼科的神经外科主要疾病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51例,脑出血43例,颅骨骨折37例,颅内压增高33例,脑疝21例,原因不明确者5例。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有37.04%的患者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神经外科患者的神经眼科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等。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疾病主要指的是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出现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障碍,在对这种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其方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很多患者都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了神经活检术,在手术之后,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疾病行神经活检术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现代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两种模式在42例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疼痛性质和情绪改变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疼痛改善好于传统组护理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而出现焦虑情绪的倾向亦低于传统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外周神经损伤性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损伤 神经痛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型听神经瘤患者24例,均为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将肿瘤在纤维镜下切除。结果本次选取的患者24例,22例肿瘤全切,全切率占91.7%;2例次全切,次全切率占8.3%。术后面神经功能H-B分级,18例≥Ⅱ级;6例Ⅲ级。术后脑脊液漏4例,行加压包扎,引流后治愈。行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成效,临床需掌握手术技术,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效果。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异感定位,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3.2±0.6)min,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1.3±1.3)min,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3.67%,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痛觉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能够降低对血管神经的损伤,且操作简单、有效,可保证麻醉的质量,促使麻醉医生实行准确的定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治疗的10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29±1.28)分、对照组为(6.37±1.31)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VAS评分为(0.74±0.46)分、对照组为(2.57±1.45)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止痛效果良好,可把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应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手术中,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有效的鉴别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在手术中的鉴别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在手术中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方法。

  • 标签: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手术中 鉴别 前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方法加强各级医生对于喉神经变异的识别、保护方法的选择,提升其运用显露技术的经验,并给予其相应的规范与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与应用,能够对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变甲状腺囊内切除等一系列盲目的操作方法,显著提升了医生对患者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意识.结论临床上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时,手术医师若能全面掌握患者喉神经的解剖特征,提高手术的操作理念及技巧,通过常规显露喉神经,并辅以相应的神经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喉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flaryngealrecurrentnerveinthyroidsurgeryandlaryngealnerveprotection.MethodsstrengtheningdoctorsatalllevelsforlaGryngealnervevariationoftheprotectmethodsofidentification,selection,increaseitsuseshowtechnologyexperience,andgivethecorrespondingspecificationandguidance.Result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theabovemethods,toimproveon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operationmethod,makethedoctorintheclinic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changewithinthethyroidcystsresection,andaseriesofblindoperationmethod,doctorofpatientssignificantlyincreasedlaryngealrecurrentnerveandlaryngealnerveinthyroidsurgerytoprotectconsciousness.Conclusionsinclinicalthyroidsurgery,surgerydoctorifcanfullygraspthe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laryngealnerveandimprovesurgicaloperationconceptandskills,withregularshowlaryngealnerve,supplemenGtedbythecorrespondingneuralmonitoring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laryngealnerveinjurypatients,enhancetheoperationsafeGty,soaKseytowaocrhdisevebettertreatmenteffec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thyroidsurgery;Laryngealrecurrentnerve;Laryngealnerveon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分析。方法:2011-01/2014-08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81眼眼睑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7例,全身静滴阿昔洛韦、地塞米松药物治疗。B组27例,在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复方倍他米松等眶上神经阻滞。C组27例,在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2±1.5、7.3±1.6、6.5±1.4、6.1±1.1、5.9±0.7;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2±1.3、6.3±1.1、5.7±0.9、5.1±1.1、4.1±0.7;C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1±1.5、2.1±0.7、2.2±0.8、2.9±0.7、2.7±0.8。C组患者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在1、3mo后疼痛评分虽略有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治疗后第1、7、30、90d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0、5.207、2.364、2.805,均P〈0.05)。C组患者除减轻疼痛外,无严重并发症,例如角膜知觉减退等,并且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发生的可能减少。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能迅速减轻疼痛,并减少该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是眼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眼睑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进行引导给予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外周神经组织的麻醉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产生的并发症和恢复程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对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率,且麻醉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的手术中有较好的效果,带给患者的痛苦小,可靠安全有效的减少了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神经刺激器 外围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