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在临床医学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实践作用。方法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学生,对照组(73人)采用传统课堂面授,研究组(79人)采取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MOOC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另比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成绩与解剖操作考核)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结束后学生理论知识[(91.41±6.28)分]及解剖操作考核评分[(87.41±7.25)分]均高于对照组[(85.24±7.36)分、(80.26±6.38)分](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总满意率(94.94%)高于对照组(83.56%)。结论人体解剖教学中采用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MOOC模式,可提升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对人体解剖知识的掌握,并可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 创造力 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体解剖教学中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将某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0名纳入研究,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根据教学方式差异,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均20名。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研究组采取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结果:对照组学生学习平均成绩83.24±4.23分,研究组学生学习平均成绩93.42±5.02分,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体解剖教学中应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可提高学习成绩,教学效果良好。

  • 标签: 新型教学方式 人体解剖学 教学
  • 简介: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展,新时代下的数字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解剖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深入研究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数字化技术凭借其多样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更直观可靠的表现人体内的器官组织。进而推动了我国人体解剖的发展。本篇文章就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医学中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合理分析。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人体解剖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高职人体解剖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我校10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按照双色小球法对学生分组,其中51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余50名为实验组应用基于数字人体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观察对两组的教学成果。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考试及格率以及期末平均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职人体解剖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有着更为确切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职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 数字人解剖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胸腺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重要的中枢性淋巴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同时其对神经肌接头的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1],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临床上一系列胸腺疾病的出现,如:胸腺瘤、胸腺囊肿及胸腺增生等。根据目前医学现状,对于此类胸腺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手段[2]。但由于胸腺结构较为复杂,血管变异情况较多,给临床手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完善胸腺解剖数据,避免临床手术不必要的损伤。

  • 标签: 胸腺 解剖学测量 解剖应用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对于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是其日后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这一课程与后续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各科护理专业课程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在教师教学期间,一定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人体解剖课程内涵,其次探讨了如何实施人体解剖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性建议。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理实一体化 教学分析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提炼人体解剖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梳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高校推行和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步骤,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87.6%(148/169)的学生对领悟生命意义方面感到满意;84.0%(142/169)的学生对总体教学设计感到满意;82.8%(140/169)的学生对提高健康素养方面感到满意;81.1%(137/169)的学生对明确责任使命方面感到满意。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明确责任使命方面的满意度高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其占比分别为87.9%(80/91)和73.1%(57/78),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4)。因此,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混合式教学中,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 标签: 解剖学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设计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虚拟仿真理念下3D解剖图像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对人体解剖教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入校后由教务处随机分班,根据班级学生分为两个班级,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30名)学生为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3班(27名)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解剖教学,观察组采取虚拟仿真教学联合3D解剖标本教学,比较三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课堂评价、解剖方法等。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与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

  • 标签: 虚拟仿真 3D解剖图像 人体解剖学 教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是基础医学的入门课程,而基础医学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医学课程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学相人文教育的现状,对大多数医学院人体解剖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通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依据现在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大数据时代背景,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对思政教育加以创新,进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在全方位的课程体系融合下,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增加。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在人体解剖专业专业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有很多的专业名词,知识结构相对复杂,因此人体解剖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又无法理解解剖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专业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际案例讲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部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解剖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设计思路精心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 标签: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人体解剖学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20级两个班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联合使用微课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护理专业 实验教学 微课
  • 简介:【摘要】解剖课程主要是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第一步。解剖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具有多种概念和专业术语。在对解剖进修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内容具有抽象性特点,对于理论知识非常难记,无法掌握到其中的含义,以此使得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动性大大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低下。因此,为有效提升解剖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并翻阅较多的参考文献来完成对护理专业解剖教学问题探讨,分析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改进措施。

  • 标签: 护理专业 解剖学 教学质量 探索
  • 简介:摘要:教学思政教育是一门隐性的教学手段,在学校专业课教育中实施教学思政教育,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将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入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创新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而实现了知识传递、评价导向与技能提高的有机整合效果。以人体解剖课程为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把思政教学内涵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过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混合式教育 人体解剖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下观察头半棘肌平面(SCP)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有效实施超声引导下SCP阻滞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30名(60侧)项区SCP的6个区域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检查与描述头半棘肌(SCA)、SCA深面间隙及间隙内结构的解剖特点。结果(1)项区寰椎后弓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肌腹被一斜行筋膜分隔为内侧头和外侧头;在SCA-头下斜肌(OCI)间隙内可见第3枕神经(TON)和枕大神经(GON)被一筋膜分隔,二者之间常有枕静脉属支穿行,TON与GON间距为(12.9±0.6) mm。(2)项区枢椎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肌腹短轴与SCA-OCI间隙内结构特点同结果(1),TON与GON间距为(12.1±0.5) mm。(3)项区枢椎棘突旁纵切超声图像显示一附着于枢椎棘突末端的致密筋膜插入SCA肌腹内,将其分隔为上腹和下腹。(4)颞骨乳突下方颈2,3小关节处纵切超声图像显示SCA深面OCI-颈2,3小关节间隙内TON与GON之间未见明显分隔筋膜,两者间距为(8.0±0.5) mm。(5)项区颈4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显示SCA-颈半棘肌间隙内可见颈深动、静脉穿行,未见颈4神经后支显示,SCA肌腹短轴特点同结果(1)。(6)项区颈5椎弓板处横切超声图像特点同结果(5),未见颈5神经后支显示。结论超声下SCP内富含分隔筋膜,SCA深面间隙内常有血管穿行,其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掌握其超声解剖特点有助于安全、有效地实施超声引导SCP阻滞。

  • 标签: 超声检查 头半棘肌
  • 简介:摘要:股三角是解剖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股血管穿刺插管、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疝手术的重要部位。随着血管穿刺插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因成功率高、导管偏转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股血管插管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穿刺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因此,了解股三角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 标签: 股三角 解剖学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鼻部Pitanguy韧带,为鼻整形中鼻唇畸形疾病相关应用提供解剖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4具甲醛固定尸体头颅标本,将其中的7具男性尸体和4具女性尸体进行大体解剖,沿着鼻背中线切开并进行逐层解剖,观察Pitanguy韧带起止点和周围组织,对其进行纵向切片并采取HE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另外3具尸体标本剥除整个外鼻,进行水平切片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结果:Pitanguy韧带沿着鼻背中心线向下,处于鼻翼软骨内,止点为鼻小柱底部,走行于鼻翼两侧软骨处,可见Pitanguy韧和口轮匝肌和鼻中隔肌有联系。结论:经本解剖研究证实Pitanguy韧带存在,由于韧带和等肌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在鼻整形中通过缩短或直接切断韧带能有效治疗部分鼻唇畸形疾病。

  • 标签: 鼻整形 Pitanguy韧带 解剖学
  • 简介:摘要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随之开展的甲状腺手术也越来越多。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关系紧密复杂且位置多变、血供脆弱,其损伤所带来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成为了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解剖因素,包括形态、颜色、数量、位置和血供上的变异,也与术者操作技巧或能量器械的运用有关,而血供的破坏与组织的热损伤是主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甲状旁腺解剖位置与血供的分布规律、术中精细解剖防止甲状旁腺意外切除、合理运用能量器械防止甲状旁腺及血供的机械损伤和热损伤有利于增强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甲状旁腺 解剖学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综述
  • 简介:摘要:近些年,国家对于教育创新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要求学校在对学生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强化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等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中职解剖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基于此,本文对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解剖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 标签: 思政元素 中职解剖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解剖教学中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校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5、6班1[2]05名学生作为研究目标,其中5班列为传统班(52名学生),6班列为研究班(53名学生),其中传统班开展系统解剖常规教学,研究班开展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教学,就两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高于传统班,且各方面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系统解剖教学中采用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改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多模态解剖 案例式问题导向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解剖教学中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校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5、6班1[2]05名学生作为研究目标,其中5班列为传统班(52名学生),6班列为研究班(53名学生),其中传统班开展系统解剖常规教学,研究班开展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教学,就两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高于传统班,且各方面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系统解剖教学中采用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改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多模态解剖 案例式问题导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