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运动水平的主要标志。学校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基本战术。为将来从事专业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打好基础。

  • 标签: 田径训练 运动损伤 学校 田径运动 体育训练 运动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 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CI:12.1%~14.0%),男性[13.6%(95%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CI:11.5%~13.5%)];城市[17.5%(95%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CI:8.8%~10.4%)];华东地区[15.1%(95%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CI:57.8~67.2)min];城市[89.8(95%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CI:46.8~56.1)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 标签: 老年人 锻炼时间 经常锻炼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以兴隆庄煤矿实施空压机节能改造及矿井余热综合利用项目为例,介绍气轮机低真空运行余热技术原理,对此项目进行技术改造的内容和方案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本次技术改造后的效果和改造过程以及改造之后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 标签: 兴隆庄煤矿 气轮机低真空运行 余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参加全程马拉松赛前后膝关节结构和软骨改变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招募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爱好者26名。在全程马拉松运动前1周、运动后48 h内对其右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含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3D CUBE PD)序列和合成MRI序列,后者扫描后获得常规对比加权图像T1WI、T2WI、质子密度(PD)加权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以及T1、T2、PD 3种定量图谱。以3D-CUBE-PD序列为参照,评估合成MRI对膝关节病变的检出情况。将膝关节软骨分为股骨内侧髁中央承重区(CMFC)、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PMFC)、股骨外侧髁中央承重区(CLFC)、股骨外侧髁后部非承重区(PLFC)、胫骨内侧平台(MTP)、胫骨外侧平台(LTP)、髌骨及滑车8个亚区,基于合成MRI,由2名医师对各软骨亚区分别独立测量其T1、T2、PD值。采用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马拉松运动前后膝关节软骨T1、T2及PD值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2名医师对膝关节软骨的T1、T2及PD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12、0.933及0.954。合成MRI序列可检出所有软骨损伤(3名)和关节积液(15名),9名半月板损伤者检出7名。膝关节软骨整体T1、T2及PD值在运动前均高于运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值除髌骨和滑车软骨外,其他区域均有统计学意义,T2值CMFC、LTP、MTP亚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成MRI技术对膝关节结构病变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其定量参数T1、T2、PD值可有助于检测马拉松远动前后膝关节软骨的改变。

  • 标签: 膝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马拉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招募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59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A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2~5年)和B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5年);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受检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舒张末期质量(LV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对A组和B组受检者在完成全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1 h和运动后第4 d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IVSd、PWd、LVEDd、RWT、LVM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组IVSd、PWd、LVEDd、RWT、LVM、EDV、ESV、SV显著增高(均P<0.01)。三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运动前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运动前、运动后1 h、运动后第4 d GLS及运动后1 h GCS显著降低(均P<0.05)。组内比较:A组及B组运动后1 h GLS较运动前、运动后第4 d显著降低(均P<0.05);B组运动后1 h GCS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参加马拉松的业余运动员左心室纵向应变显著降低,全程马拉松运动后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马拉松 心室功能,左 斑点追踪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T1WI评估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前、中、后群肌肉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并探究肌群横截面积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配速、月跑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64名及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15名,将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设为A组,另选取15名与A组成员身高(5 cm以内)、年龄(3岁以内)、体重(3 kg以内)和BMI (1分以内)相匹配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设为B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面磁共振扫描,在T1WI上勾画不同肌群横截面积。结果A组前群肌肉CSA为(63.16±7.38) cm²低于B组(72.05±8.34) cm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后群及内侧群肌肉CSA分别为(31.16±4.78) cm²、(46.06±7.06) cm²,均低于B组(33.07±4.05) cm²、(49.51±6.87) cm²,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8、0.186)。在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年龄、BMI、跑龄、配速、月跑量各因素中,只有BMI与各肌群CSA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跑步运动会对增加大腿肌肉横截面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BMI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呈正相关,与跑步相关的年龄、配速、月跑量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没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 跑步 大腿肌肉 磁共振成像 横截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评价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心室结构与收缩功能早期改变,并分析其与跑量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杭州地区招募业余马拉松运动员84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短期(ST)组(首次参加马拉松运动且时间≤6个月)和稍长期(MET)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6个月~2年);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受试者39例(对照组)。记录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量,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3D-STE技术获取所有受检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质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室扭转角度(Twist)及左室扭力(Torsion)。比较三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及扭转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与跑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组EDV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及ST组比较,MET组EDV、ESV、LVM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比较,MET组GLS显著增高(P<0.05)。三组间LVEF、GCS、GRS、GAS、Twist、Torsi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业余马拉松运动员EDV、ESV、LVM与平均周跑量及总跑量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跑量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EDV的独立相关因子(β=0.618,P<0.01)。结论短期参加马拉松的业余运动员以EDV增加为主要表现,马拉松运动早期可使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增强。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马拉松 心室功能,左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