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入路下颌角截术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入院进行口内入路下颌角截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负性情绪评分更低,护理依从性更高,不良事件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口内入路下颌角截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护士提升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其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 围术期护理 循证护理 负性情绪 不良事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打印减压引流囊肿塞在下颌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下颌囊性病变并拟实施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并制作囊肿塞,观察组实施3D打印减压引流囊肿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减压引流囊肿塞在下颌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3D打印减压引流囊肿塞 下颌骨囊性病变 开窗减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目的  距体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常伴随着严重的关节损伤。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传统的治疗方式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内踝截作为一种治疗距骨折的方法,逐渐被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对10例采用内踝截治疗的距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优缺点。 2、方法 在这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内踝截治疗。手术过程包括对骨折部位的清理、截和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3、结果   经过内踝截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且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疼痛得到了缓解。同时,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对于部分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内踝截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 4、结论  内踝截治疗距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对这10例患者的治疗,我们体会到了该方法在处理某些复杂距骨折中的优越性。然而,由于骨折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内踝截治疗距体骨折的最佳适应症和手术技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 标签: 距骨体骨折 内踝截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派力奥在下颌磨牙II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06-2023.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下颌磨牙II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人。实验组常规洁刮治后袋内给予派力奥,对照组给予碘甘油,1周1次,共计4次。比较用药后1周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两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程度。结果:两组患牙在治疗后1周PD、SBI较前明显好转(P<0.05),1个月后PD、SBI、AL较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体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2.9%。【结论】派力奥可有效辅助治疗下颌磨牙II根分叉病变。

  • 标签: 派力奥 根分叉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接受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拟的阻生牙拔除术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牙周肿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观察组病人的术后知识掌握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路径通过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实施计划性、程序性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手术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技术拔出下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2023年之间的拔出下颌埋伏阻生牙患者115例,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法,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技术拔出下颌埋伏阻生牙具有理想的效果,可减少出血和疼痛以及肿胀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提高拔牙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技术 高速涡轮钻法 下颌埋伏阻生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阶段的50例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所有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参照组(25例):采用常规方法完成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25例):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完成临床护理干预;组间比较两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统计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与参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统计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临床合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将患者的术后疼痛有效减轻。

  • 标签: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 临床护理对策 不良反应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22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比较男女患者发病率,同时分析安氏Ⅰ类错颌、安氏Ⅱ类错颌、安氏Ⅲ类错颌的发生情况。结果:数据对比可见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安氏Ⅱ类错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氏Ⅰ类错颌及安氏Ⅲ类错颌,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口腔正畸患者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率较高,且与错颌之间具有重要关联性,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处理方法。

  • 标签: 正畸 颞下颌关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正畸治疗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临床影响。我们采用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功能有积极的临床影响,包括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增加运动范围等。然而,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管理。因此,正畸治疗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临床影响 并发症 运动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阻生齿拔除治疗使用微创拔牙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均分2018年5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拔除下颌阻生齿病人(n=120)。试验组采取微创拔牙法,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治疗,对比张口受限距离、拔牙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张口受限距离:试验组只有(3.97±0.42)mm,但对照组却达到(7.19±0.95)mm,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拔牙时间和愈合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试验组1.67%,对照组16.67%,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下颌阻生齿拔除治疗使用微创拔牙法,病人的拔牙时间更短,张口受限距离更小,病情恢复更快,并发症也更少。

  • 标签: 微创拔牙法 价值 下颌阻生齿 拔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距软骨损伤的手术护理。方法:选取该院100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对其开展治疗,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和实验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析其手术治疗中不同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焦虑,疼痛,踝、膝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焦虑,疼痛,踝、膝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局麻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距软骨损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疼痛,且预后踝、膝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麻 关节镜 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囊肿治疗中选择CBCT辅助开窗减压术对临床疗效及术后成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以等量随机法完成分组,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术方案,观察组选择CBCT辅助开窗减压手术方案,对比疗效和术后成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不同时段新生骨质体积分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囊肿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CBCT辅助开窗减压手术,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成活性,缩短新的骨骼生长周期。

  • 标签: 颌骨囊肿 CBCT辅助开窗减压术 临床疗效 成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选择不同翻瓣设计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并入组的60例。以等量随机法完成分组,分成对照和研究两组,各30例。在手术设计选择中,对照组选择传统三角瓣法,研究组选择舌向四角瓣法,对比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各节点疼痛评分均较低(P<0.005);在镇痛药物用量比较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小(P<0.05)。结论: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选择舌向四角瓣设计法,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值得推荐。

  • 标签: 第三磨牙 翻瓣设计 术后疼痛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对缓解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37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185例,分别进行传统拔牙、微创拔牙。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疼痛程度及拔牙用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拔牙后张口受限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疼痛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牙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一组为研究组(P<0.05)。研究组张口受限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以缓解疼痛,缩短拔牙用时,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张口受限程度。

  • 标签: 下颌阻生智齿 拔牙 微创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性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性转移性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性转移性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性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