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和分散能源回收难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一直面临的技术难题。为提高一次能源利用和回收转换效率、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在石油行业内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新型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石油行业 燃料电池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供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储存,已经是公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锂电池储能技术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

  • 标签: 锂电池储能技术 优势 前景 发展现状 面临的挑战 转换率
  • 简介:严重灾害发生时,市民可能自主选择避难,也可能自主选择不避难。不避难者认为没有危险无需避难,避难途中不安全,担心家庭财产丢失等。避难者避难前选择避难的开始时间、方向、避难疏散场所、交通工具等。避难行动是从避难起点到达固定避难所的行动过程。应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综合防灾规划和避难应急方案,采取安全措施,把握市民避难动机与避难选择,确保避难行动有序进行,安全到达各个指定固定避难疏散场所。

  • 标签: 难选 安全措施 家庭财产 开始时间 交通工具 组织领导
  • 简介:摘要:如今,我国电厂的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要想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必须掌握电厂内火电锅炉的燃料和实际燃烧特性,科学地改进或优化其燃烧过程,保证热能的有效生产,有序地转化和输送热能,调配各种燃料,保证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其整体生产效率,为了获得更好的锅炉燃烧效益,应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为电厂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电厂热能动力 锅炉燃料 燃烧特点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与产业及成型机发展现状,综述了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的几种类型及特点,对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并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设备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一次能源 生物质 成犁燃料技术 成型机
  • 简介:阐述电动机软启动的种类以及电动机各种启动方式的特点,以对比方式清楚地表述各种启动方式的优缺点.

  • 标签: 软启动 晶闸管 液阻 电动机 磁控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及能源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此同时,手机等电子设备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都大幅度提高了锂电池需求量,废旧锂电池产生量也因此越来越大。由于废旧锂电池具有一定回收利用价值,随意处置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故而促进废旧锂电池高效回收利用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重要意义的前提下,进行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与再生利用技术分析探讨。

  • 标签: 废旧锂电池 回收利用 技术研究
  • 简介: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电箱电压通常为20V到600V,超过安全电压。泡水中的工程模型推导和试验验证,双腿之间的跨步电压都不超过安全电压,即不触电。原因一是在水中,靠水体电阻导电类似导体平面将电压接近,听以跨步电压不大:原因二是当一务腿在水中,一条腿在岸上。大地的大电容迅速实现电压跟随.跨步电压在短时间缩小到安全电压值以内。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技术 安全 电动汽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锂电池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废水中水量提高,废水中水回用受到行业重视,建设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至关重要。本文将以某工程为例,研究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方案,提高废水中水回用率,确保锂电池生产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生态环境,且锂电池生产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加快锂电池生产行业发展速度。

  • 标签: 锂电池 废水处理 中水回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比超过70%,火电作为主要的电力生产方式仍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传统的燃料质检验收存在人为和机械操作导致的问题,需要提高验收的公正性与准确性。因此,燃料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成为必然选择。通过采用最新的智能管理技术,实现对各类燃料的一体化布置和数字化管理,确保在燃料采购过程中的无人值守和无缝对接操作。文章旨在解决燃料管控难题,实现对煤场的数字化管理,促进信息化管理与操作的实现。

  • 标签: 燃料智能化 管控系统 火电厂
  • 简介:<正>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动机也存在着火灾危险性。所以,研究电动机的火灾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是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1电动机的火灾原因电动机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选型、使用不当,或维修保养不良所造成的。有些电动机

  • 标签: 直流电动机 火灾原因 预防措施 火灾事故 环境温度 电动机绕组
  • 简介: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该研究深入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扩展使用寿命方面的潜力。文章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还考察了最新的材料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这些进展如何推动储能系统的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储能系统 电化学性能 材料创新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我国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旺盛,但再生铅产量占比不足30%,增加再生铅产量,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及环境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铅回收市场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形成多元善治格局更趋重要且紧迫。首先,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和铅回收产业发展态势;其次,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环境产权界定与交易和环境经济政策转型四个理论整合为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和污染治理善治属性;第三,构建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再生业态以及污染治理善治结构范式,并提出通过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和社会层面路径选择的各类对策。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回收再生产业 SWOT分析 善治
  • 简介:文章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重质燃料油进行了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质(GC/MS)联用仪分析了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组分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该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为苯类(CnB)、萘(CnN)类、菲(CnP)类、二苯并噻吩(CnD)类;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周的风化,CnB和C0N完全损失;经过6周风化,C1N完全损失;经过12周的风化,C2N完全损失,3环的PAHs无明显变化。同时指出C2D/C2P和C3D/C3P的比值以及烷基化二苯并噻吩的同分异构体分布可用于区别其它油品,并且风化后变化不大,仍可较好地用于油品的鉴定。

  • 标签: 重质燃料油 芳烃 自然风化 实验
  • 简介:摘要:低压电动机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辅机,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着发电厂机组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和实践,针对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低压电动机绕组频繁烧坏这一问题,就其原因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电机绕组 绝缘破坏 烧坏 对策
  • 简介:摘要:蓄电池变电站在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供电时能够作为备用电源恢复供电,是变电站正常运转的底线保障,因此蓄电池能否正常发挥效用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参数。基于此,需要定期对蓄电池组的健康度可靠度以及电池容量进行检查,便于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在具体检测过程中一般采取核对性充放电的手段。但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中断的情况,主要由传统电压采集接头与蓄电池极柱不匹配引起。本文将针对蓄电池极柱进行参数分析,设计一种新的电压采集接头,用于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提升一线作业效率。

  • 标签: 蓄电池 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电压采集接头
  • 简介:摘要:高效能源锂电池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关键组件之一。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高效能源锂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如何设计和优化高效能源锂电池的自动化装配设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效能源锂电池自动化装配设备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高效能源锂电池 自动化装配设备 设计原则 优化措施
  • 简介: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 标签: 废电池 重金属 溶出特性 海洋生物 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