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9月26日。在阿拉斯加州首次成功试验了新型监视雷达,这是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一部分。整个试验过程是一枚远程弹道导弹点火后,横越阿拉斯加州Shemya群岛的“丹麦眼镜蛇”(CobraDane)雷达面。美国导弹防御局在声明中称,”‘丹麦眼镜蛇’雷达成功追踪了靶弹的飞行”。雷达获得的数据被传送到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泉和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指挥中心,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瞄准基于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拦截导弹。

  • 标签: 美国 监视雷达 国家导弹防御体系 远程弹道导弹 拦截导弹
  • 简介:美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正在考虑使用俄罗斯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将其作为自己的单级火箭技术(SSRT)项目。在谈及到1993年4月3日在麦道宇航公司进行试验的德尔它特快飞船试验飞行器时,SDIO的该技术负责人卡罗·彼特说他们发现在SSRT上采用俄罗斯技术远比想象的要先进的多。DC-X是在SDIO的SSRT项目5.9亿美元合同下进行研制的,设计方案为垂直起飞

  • 标签: 单级火箭 SSRT 战略防御计划 麦道 宇航公司 SDIO
  • 简介:本文讨论了维持美国商用空间运载工业将来竞争地位的战略与途径。在研究运载工业的基础上,现有民用运载系列通过技术改造能保持竞争地位至2005年,技术改造的焦点在于减少成本,提高费用效率。为了实现改进,提高了一项包括研究、技术和先进发展的论证计划。因为在运载系统成本中,推进系统占有显著比重,这就为采用新技术以减少成本提供了很大的潜力。推进系统近期的一些关键领域和设计方案的改进得到了验证。

  • 标签: 推进装置
  • 简介:2004年11月18日18时,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条橙红色的巨龙,扶摇直上云天,在暮色的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中国2004年的第10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为全年卫星发射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标签: 中国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升空 2004年
  • 简介:2005年5月31日,伊朗成功试验了一枚使用固体燃料技术的新型导弹,其射程超过2000千米。此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导弹计划的一个重大突破。首先,由于固态燃料在导弹中更加稳定,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射程超过2000千米的导弹,必须掌握更多复杂的固态燃料技术。其次,固体燃料导弹具有更多的机动性,配置起来要比发射前需立即装满的液体燃料装置快得多。

  • 标签: 燃料技术 试验 伊朗 2005年 重大突破 导弹计划
  • 简介: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美国马里兰大学一支由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发明了一架直升机,命名为"卡美拉"号。直升机摆在地面时约占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1/3,但是因为用轻质木材、泡沫、聚酯薄膜和碳纤维制造,所以本身的重量只有63.5千克。它身长18.29米,呈一个巨大的X形状,驾驶者坐

  • 标签: 人力直升机 卡美拉 成功升空
  • 简介:前不久。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生理研究室主任肖华军博士主研的“新型机载供氯装备的研制与试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所经过十余载奋力攻关.突破新一代机载供氧装备的多项重大技术难关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项成果对加大我军战机续航能力.减轻地勤保障负担.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

  • 标签: 中国 机载供氧系统 续航能力 减压 飞行安全
  • 简介:6月3日,印度在卡达姆巴建造的超大海军基地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工。该基地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并可同时容纳包括航母在内的40多艘大型战舰。卡达姆巴基地位于印度西部阿拉伯海沿岸卡纳塔克邦的加尔瓦尔附近,距离孟买约1074千米,距离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军基地和印度新建的瓜达尔海军基地分别有1667千米和2778千米。

  • 标签: 印度 核弹头 海军基地 导弹 大地 试射
  • 简介:通过对COMPASS有限元分析过程所涉及到的总刚度矩阵分解过程的研究。给出了一种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构建增广刚度矩阵的分解方法,可以在一次刚阵分析中同时处理多点约束与单点约束,提高了COM—PASS系统的解题效率。

  • 标签: COMPASS 刚度矩阵 增广刚度矩阵
  • 简介:近来,伊朗核问题急转直下,美国和以色列甚至频频放出狠话,称不惜动用武力,坚决组织伊朗拥有核武器。与此同时,伊朗也强硬相向,暗中扩军备战。中东战争似乎一触即发。特别是伊朗总统内贾德执政后,曾多次发表反对以色列的言论,让这两个国家陷入了空前的仇视中。而以色列也从没有停止过防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努力,德国媒体则称以色列早在2004年就已经制定先发制人炸掉伊朗核设施的能力。

  • 标签: 以色列 核设施 中东战争 核武器 伊朗
  • 简介:本文基于由脆性损伤机制推导得到的非线性损伤累积模型,通过引入Walker应力修正方法,建立了一种考虑平均应力修正的高周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同时利用LC4和LY12CZ铝合金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将该模型预估寿命结果与采用Goodman修正的原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结果良好,采用Walker修正的高周疲劳损伤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估平均应力的影响。

  • 标签: 连续损伤力学 高周疲劳 平均应力 疲劳寿命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