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据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网站2012年11月20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出了种能够快速检测痕量化学物质(如污染物质、爆炸物质、非法毒品等)的系统。报道称,这种新型装置能够通过单层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原理实现分子捕获,可在几毫秒内从10000万亿个水分子中筛选出单目标分子。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化学物质 快速检测 痕量 新技术 目标分子
  • 简介:针对火炮身管传统设计特点,提出了基于模板的快速火炮身管设计方法。通过封装相关知识、定制各种模板、整合各种设计分析工具和建立相关流程等,设计人员只需要确定影响设计的关键参数就能快速完成身管原型设计,减少中间过程的花费,降低人工出错可能,从而加速提高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本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火炮关重件设计,并可最终实现火炮总体的快速设计。

  • 标签: 身管 模板化 Flexware 快速设计
  • 简介:针对具有可见光、激光和红外的光电设备三轴致性测量要求,设计了种基于大口径平行光管的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同靶标,通过高分辨率CCD采集图像,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计算,从而有效避免了更换靶标和人眼观察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且操作简单,适用性强.通过对光电设备三光轴致性测量,光轴之间偏差角度小于0.1mrad,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185mrad.通过分析计算,该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小于7″.

  • 标签: 多光轴 一致性测量 大口径平行光管 CCD
  • 简介:自动测试系统(ATS)已经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的性能评价和故障诊断中,为提高部队基层级维修能力,满足部队测试设备小型化、自动化需求,研究设计了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火控系统检测仪,介绍了设备功能、硬件组成和软件模块化设计。经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研制的便携式检测仪与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相比,不仅具有高的性价比,而且机动性高,可维护性强,能有效提高测试诊断效率,增强部队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

  • 标签: 火控系统 小型化 专家系统 故障诊断
  • 简介:细数当代的著名无托突击步枪,最出名的当然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AUG。AUG诞生后,在全世界引发了无托突击步枪的研发潮流,而且延续至今。巴西也曾经进行了无托突击步枪的研发,但虽然研发成功,却最终没能装备巴西军队。这就是拉帕FA-03。

  • 标签: 突击步枪 巴西 昙花 斯太尔公司 AUG 奥地利
  • 简介:平衡机变射角发射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平衡机的优化问题,对平衡机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优化模型,对推式平衡机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平衡机优化极大极小值(minimax)问题,考虑到minimax问题的非光滑特性给求解带来了困难,采用极大熵法将问题转化为光滑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采用三点交叉法改善标准遗传算法的变异效果,并利用随机方向法对其结果进行搜索,改善了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通过对比发现,混合算法的优化结果分别较单纯形法与复合形法的优化结果改进了41.6%和23.8%,且改进的遗传算法优于标准遗传算法.

  • 标签: 平衡机 优化设计 MINIMAX 极大熵法 遗传算法
  • 简介:iPad可能获准入美军用网经过安全评审后,2013年5月,美军信息安全主管可望批准iPad和iPhone首次登入美国军用网。为充分利用移动通信产业为军事服务,除苹果外,美国防部已向黑莓10和Playbook、三星的安卓Knox手机签发了安全技术补充指导,以保证其满足军方的敏感数据保护要求。苹果最新的iOS6操作系统被认为问题不大。

  • 标签: 光电技术 IPHONE 移动通信产业 IPAD 安全评审 信息安全
  • 简介:美军埃奇伍德化学生物中心(ECBC)研制了种低成本、战术性的生物检测器现已得到联邦实验室协会(FLC)技术转化部的认可。基于半导体紫外光源技术(suvos)的生物战剂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空气中的生物威胁,提供早期报警,最大程度减少美国陆军的沾染和人员伤亡。

  • 标签: 生物检测器 战术性 化学 光源技术 快速检测 生物战剂
  • 简介:印度合成化学局和防务研究与发展机构Vertox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于2012年4月公开报道了种针对芥子气的N,N一二氯戊酰胺类洗消剂。耳言、寸口芥子气具有细胞毒性和持久起泡特性,曾经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两伊战争。为了消除该毒剂的影响,洗消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洗消剂 芥子气 酰胺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研究与发展
  • 简介: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WaterOxidation,简称SCWO)技术定温度和高压的超临界状态下利用水去溶解碳氢化合物的工艺。也就是说,当达到液体的温度和压力临界点(218bar和374℃以上),有机废料可以在水中被氧化销毁。在上述条件下,有机材料和气体在水中变得易溶,这使得以水为介质的快速、完全的氧化反应成为可能。

  • 标签: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通用原子公司 碳氢化合物 超临界状态 有机废料 有机材料
  • 简介:炮塔转动存在阻尼,该阻尼不仅影响火炮随动系统特性,也影响火炮结构动力学特性。为了研究火炮炮塔转动阻尼系数,提出了种炮塔转动阻尼系数实验测试原理和方法,利用支撑炮塔的底盘作为测试平台,解除方向机约束,使炮塔形成惯量弹簧系统,在外界初始扰动下,炮塔发生自由衰减振动,通过测试该自由衰减振动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炮塔转动阻尼系数。为了验证上述原理和方法的准确性,设计了模拟炮塔试验装置,进行了其转动阻尼系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原理和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炮塔转动阻尼系数且测量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利用此原理和方法,完成了某自行火炮实际炮塔转动阻尼系数实验测试,得到了该炮炮塔的阻尼系数测试值。

  • 标签: 炮塔 转动 阻尼系数 测试技术
  • 简介:据《2012—2013年简氏爆炸物处置与CBRNE防护装备》(Jane’sEOD&CBRNEDefenceEquipment2012-2013)报道,2012年,美国几家研究机构对外公布了各自在核辐射探测领域新材料及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涉及3种新材料技术项应用技术,它们分别为金属有机物骨架(MOF)、聚乙烯甲苯(PVT)塑料、纳米光子复合材料以及激光诱发等离子体通道技术。本文将分两期对这些新材料和技术进行报道。

  • 标签: 核辐射探测 技术进展 新材料技术 金属有机物 防护装备 研究成果
  • 简介:为适应现代火炮结构紧凑型设计,满足现代火炮随动驱动系统大功率和大惯量的需求,提出了三电机交流驱动控制.针对三电机火炮驱动系统同步性能因受力不平衡及扰动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三电机交流驱动系统控制模型,采用主从电机控制模式,使得三电机的控制主令相同,为三电机的同步控制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电机差速反馈控制,解决了因各个电机受力不平衡及扰动因素使得驱动无法同步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三电机同步驱动,克服电机受力不均引起的转速不同步.

  • 标签: 三电机同步控制 差速反馈控制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驱动控制
  • 简介:根据现代海上局部战争需求,对信息化条件下大口径舰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得出了未来发展大口径舰炮装备的四项原则。发展大口径舰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成熟技术和经验,充分考虑全寿命费效比分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导,首先考虑选择155mm口径舰炮。

  • 标签: 155mm舰炮 信息化弹药 AGS MONARC 舰炮武器系统
  • 简介:纳米光子复合材料另种可用于核谱领域的闪烁体技术由美国乔治亚技术研究所(GTRI)BrentWagner博士率领的支研究小组开发的纳米光子复合材料。此项研究成果的技术细节于2012年4月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举办的“防护、安全及传感会议”上首次对外公布。

  • 标签: 技术进展 核辐射探测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复合材料 马里兰州 研究成果
  • 简介:双向交替供弹可使高速供弹系统单路供弹速度减半,减小供弹受力,提高供弹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但在供弹过程中活动导引由炮弹撞击左右摆动时的速度过大,寿命难以得到保证,且对炮弹的反作用力也降低了供弹可靠性。为解决这问题,提出了控制活动导引左右摆动的技术方案,避免了与炮弹的撞击。通过对比分析计算表明,增加控制装置后活动导引转速大幅度下降,可有效地提高活动导引的寿命和供弹可靠性。

  • 标签: 高速双向交替供弹 活动导引 控制装置
  • 简介:国际化武军控专家乔纳森B.塔克(JonathanB.Tucker)2012年3月编辑出版的《创新、双用途和安全性:新兴的生物和化学技术的风险管理》系统分析了双用途技术带来的影响与潜在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化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的发展,担心双用途技术被不法分子滥用。翻译此文供从事军控研究和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安全风险管理 化学技术 用途 生物 编辑出版 国际社会
  • 简介:针对SVM故障诊断方法无法对新故障模式进行有效检测的问题,在阐述OCSVM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OCSVM和多类分类MCSVM相结合的新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故障诊断及新故障检测方面有较高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 标签: OCSVM 故障检测 MCSVM 故障诊断 参数分析
  • 简介:基于寻求有效内弹道试验方法来研究新型炮兵弹药弹载光电设备能否承受苛刻的膛内发射环境考验问题的目的,对当前以膛压指标为主的内弹道发射力学环境测试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分析了典型膛压测试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同时也对基于新型弹药研发目的的内弹道测试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内弹道测试 膛压 弹载光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