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硅橡胶海绵的制备主要有化学发泡成型和物理成孔成型两种方法,但采用物理成孔成型后必须除去橡胶中包含的成孔以制得海绵材料。成孔可分为易溶性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小分子易溶有机,采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将成孔溶析出来得到泡孔。一般来说为缩短工艺时间,简化工艺流程,可采取提高水温、加快换水频率以加快成孔溶析速度。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成孔剂 硅橡胶海绵 工艺流程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proteins,SAP)的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和IL-6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MTT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和诱导的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的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的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牙龈卟啉菌 表面蛋白 生物活性 免疫原性 PgSAP 分离
  • 简介:考察了在使用改性活性炭脱除有机硫化的过程中水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汽的存在不利于有机胺改性活性炭脱除二硫化碳;K2CO3改性活性炭用于脱除碳基硫的实验显示,在30-60℃的温度范围内,40℃最适宜于脱除反应。更多还原

  • 标签: 改性活性炭 脱除 二硫化碳 羰基硫
  • 简介:通过三氯锗仿与抗坏血酸分子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及UV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合成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有机锗倍半氧化物 抗坏血酸 抗癌活性
  • 简介:合成了对叔丁基杯[6]芳烃(H6L)及对叔丁基杯[8]芳烃(H8L′)与稀土RE(La,Sm和Tb)的配合,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配合对高山红景天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iKuhn)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porumSchlecht)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配合组成分别为[RE(H4L)(DMF)4(OH)]·H6L和[RE(H6L′)(NO3)(DMF)4]·2DMF(RE=La,Sm,Tb;H4L为电离出两个H+的H6L;H6L′为电离出两个H+的H8L′).配合对这两种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浓度高则抑菌能力强,杯[8]芳烃稀土配合的抑菌能力较杯[6]芳烃稀土配合强.

  • 标签: 稀土 对叔丁基杯芳烃 配合物 抑菌活性
  • 简介:应用分子力学、半经验量子化学RM1方法优化了32个抗野生型HIV-1病毒毒株的二芳基嘧啶类(DAPYs)化合分子结构,从分子构象模型中提取了多种参数并结合疏水性参数与指示性参数建立QSAR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示:分子体积V的增大会降低其抑制活性,而左苯环与嘧啶环间二面角日增大可以提高抑制活性.同时指示性参数工表明左苯环CN基团加入可以明显增加抑制活性,嘧啶环上R1位置苯基与硝基的加入可以极大降低抑制活性

  • 标签: HIV-1 疏水性参数 二芳基嘧啶类似物(DAPYs) QSAR
  • 简介:采用HPLC—ESI—MS法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并鉴定补骨脂甲醇提取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即利用Z-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与补骨脂甲醇提取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反应前后色谱图中峰面积的变化来筛选出抗氧化活性物质,同时利用电喷雾质谱对这些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该方法从补骨脂甲醇提取中筛选出了8个抗氧化活性组分,分别为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异利、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和补骨脂酚.这种方法较传统的筛选方法省时省力,既不容易造成微量组分

  • 标签: 补骨脂 液-质联用 筛选 抗氧化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诺氟沙星金属配合[Cu(C16H18N3FO3)2(C14H8O5)(H2O)3],并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测定,确定了其几何构型,探讨了金属离子与药物分子的配位方式.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比4种常见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金属配合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 标签: 诺氟沙星 金属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作用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2种天然酚类化合(根皮素和根皮苷)进行电子结构、NBO电荷数目、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4个方面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2种天然酚类化合抗氧化活性与分子结构中酚羟基、分子内氢键和NBO电荷的数目成正相关,与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成负相关.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 标签: 酚类化合物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DFT
  • 简介:分别合成了U(Ⅵ)和Th(Ⅳ)与双席夫碱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FP)2pen形成的新配合.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测试,确定其组成为:[UO2(PMαFP)2pen]和[Th(PMαFP)2pen(NO3)2].对新配合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邻苯二胺铀(Ⅵ)配合物 钍(Ⅳ)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双席夫碱
  • 简介:讨论了在柱形容器的液体表面,柱形木块和液体表面的振动以及圆锥形木块在无限大液面上的无阻尼振动。得到的结论为:柱形木块在柱形容器中无阻尼振动时,木块和液体表面都作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与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与木块的底面积都有关系;无穷大液体表面的圆锥形木块的振动是非简谐振动。

  • 标签: 简谐振动 柱形木块 圆锥形木块
  • 简介:本文从理想气体分子运动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出发,导出了理想气体分子运动速度的近似上限;并由它给出行星保持其表面大气的物理条件及行星表面的某些物理性质。

  • 标签: 行星 表面大气 物理条件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激光防护材料的表面特性,提高激光测量设备的防护能力,对铝和铜材料粗糙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入射角度、不同表面粗糙度对铝和铜材料粗糙表面BRDF的影响,可得到,铝和铜材料粗糙表面的BRDF分布具有明显的镜反射特征,且入射平面内的BRDF峰值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大。在波长为1064nm激光辐照下对铝和铜粗糙表面的BRDF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同粗糙度下,铜表面的BRDF镜反射方向峰值高于铝表面的。当表面粗糙度较大时,光子在粗糙表面内会经历多次散射,粗糙表面内多次散射光子数占所有散射光子数的比例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

  • 标签: 激光防护材料 粗糙度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入射角度 镜反射
  • 简介:强力旋压是机械加工中的常用方法,它依靠旋轮从工件的表面给材料施加巨大的成型力,使材料整体发生强烈塑性变形而形成所需要的最终形状,在旋轮-工件接触区域,由于旋轮的被动自转,还存在着复杂的多方向的摩擦力,这对工件表面和表层组织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旋压法 表面纳米化 塑性变形 低碳钢
  • 简介:裂纹是结构组件中最具危险性的缺陷,在表面裂纹被探出后,对断裂分析和构件修复来说裂纹深度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电位法检测裂纹深度的原理是基于电位探针理论,当被测量金属表面两点间有裂纹存在时,其两点间电阻比无裂纹表面的电阻高。其特点是仅需从试件的一侧进行测量而不受背面条件的限制,适用于一切导电试件,且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使交流电位法的测量精度较直流电位法高。

  • 标签: 直流电位法 裂纹深度 导体表面 深度测试 测量精度 结构组件
  • 简介:对空间目标实现红外探测建模仿真时,需要对空间目标在空间环境下的热温度场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计算的边界条件之一是目标表面材料热特性参数。以往的做法是通过相关资料中提取这些参数,但都是理论值,实际材料的热特性与目标生产工艺有关,可能与理论值有很大的差别,采用这些数据会对空间目标在轨热分析的模拟计算中产生误差甚至错误。

  • 标签: 空间目标 表面材料 反射率 热特性参数 测量 模拟计算
  • 简介: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试验,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深度影响、显微硬度和合金元素分布、表面耐磨性能的变化的趋势,为激光重熔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模具钢 工艺参数 表面改性 光熔覆 组织结构
  • 简介:抗氧剂和抗臭氧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类别之一。本资料为《化工百科全书》主词条之一,文中对抗氧剂和抗臭氧进行了科学完整的介绍,对该类产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介绍了相关工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抗臭氧剂 抗氧剂 产品类别 精细化工 百科全书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