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图表具有直观鲜明、通俗易懂、概括性强、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以图表为载体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基本的实验过程,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本文主要就图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阐述和分析。

  • 标签: 图表 实验复习 有效教学
  • 简介:硫化作为土壤中常见的污染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H2S,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中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分别针对土壤中易解析的硫化、酸可溶解性硫化、酸难溶性硫化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硫化分别在磷酸(1+1)、浓硫酸、盐酸(9.8mol/L)作用下形成硫化氢,硫化氢随氮气进入装有乙酸锌吸收液的吸收瓶中,生成硫化锌沉淀,以碘量法定量。结果表明:酸难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98%;酸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91%,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2%~97%。精密度实验中,酸溶性硫化相对标准偏差为6.4%~8.3%。沙土、花园土、黄土、稻田土中酸难溶性硫化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0%、5.5%、5.8%。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硫化污染问题,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硫化的污染情况。

  • 标签: 易解析硫化物 酸溶性硫化物 酸难溶性硫化物 碘量法
  • 简介:在外挂投放过程中,载机对外挂具有气动干扰效应,产生附加气动力.对于弹性机翼,在外挂分离投放时,相当于给机翼一个初始扰动,机翼将发生弹性振动,该振动也会对外挂带来气动干扰效应.通过耦合求解非定常N-S方程刚体六自由度方程和基于模态法的结构动力学方程,对考虑弹性变形的载机外挂分离投放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弹性机翼对外挂的气动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挂分离初期,弹性机翼的干扰对外挂气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机翼的主要结构模态频率决定了外挂气动力的变化频率,并且由载机机翼动弹性变形引起的干扰气动力能占到外挂总气动力的一半左右.

  • 标签: 外挂物分离 干扰气动力 弹性变形 动力学响应
  • 简介:采用付玫瑰苯胺与对苯二甲醛通过希夫碱偶联反应制备了新型的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经过FTIR,TGA,PXRD,SEM,TEM和Ar吸附等分析方法对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成键方式和骨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350℃仅失重5%)和溶剂稳定性,其Langmuir比表面积约为472m^2/g.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该材料在苯、甲苯和氯苯等芳香化合环境中无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然而在硝基爆炸环境中会发生灵敏的、专一的荧光淬灭现象.该多孔材料可应用于硝基爆炸的检测.

  • 标签: 多孔芳香骨架材料 硝基爆炸物 荧光性 灵敏度 专一性检测
  • 简介: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十分紧迫而又带根本性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素质教育几点看法:应该重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应该重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应该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应该重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应该重视利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 标签: 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思维方法 能力
  • 简介:教师要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对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思想道德对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生物学观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 标签: 观念 发展性评价 生物科学素养
  • 简介:以恒电位法在pH=9.0碱性水溶液中碳纤维簇电极上镀单层锌,在含有组氨酸和电解氧化锌镀层下原位合成了锌-组氨酸-羟基络合修饰碳纤维电极,模拟了生物酶识别痕量的硫氢酸根离子,优化了电极制备的条件。建立了开路电位测定硫氢酸根离子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该电极以开路电位变化响应注入溶液中的硫离子浓度,并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开路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μmol/L,检测范围为1.0×10~1.0×10-18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5%。对实际样品中硫氢酸根离子检测结果为1.12×10-13mol/L,加标回收率为109.2%。研制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范围宽,仪器简单方便等特点。

  • 标签: 硫氢酸根 电位法 电化学模拟酶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 简介:首次采用体外抑制实验检测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4种黄酮化合对5-脂氧合酶(5-LOX)抑制作用,4种化合IC50值分别为44.18,94.17,172.49和468.45μmol/L.在超滤液质联用实验中测定4种化合与5-LOX酶的结合率,其结果与体外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芦丁对5-L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紫云英苷,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对5-LOX几乎无作用.

  • 标签: 黄酮 5-脂氧合酶 体外抑制活性 超滤液质联用
  • 简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计算了湍流边界层中气相粒子和颗粒的运动。其中,气相粒子在流场中按平均风速输送,用一系列随机位移,模拟湍流对扩散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在流场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求解颗粒扩散轨迹的牛顿运动方程。用该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层内颗粒的扩散行为,给出了颗粒受力及在边界层内的运动轨迹,并将计算的质量通量与文献中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模拟颗粒扩散时的可靠性。

  • 标签: 气固两相流 颗粒物 湍流 扩散 双拉格朗日
  • 简介:建立了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铀矿石中锗元素的方法,使用HNO_3-HF-H_2SO_4-H_3PO_4混酸体系消解样品,对铀矿石中的微量Ge元素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24μg/g,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通过与标准值比对,结果准确度令人满意,未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4%-103%。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分析含铀矿石中微量Ge元素的参考方法。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含铀矿石
  • 简介:学困生的教学关系到一个班级个体差异的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巧设问题、渗透情感教育、设置多项分层任务等三个方面,提出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困生学习导向,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良性效应的作用,以减少班级的差异,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 标签: 学困生 差异教学 良性效应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2个新的苯并咪唑修饰的Keggin型多酸基化合[(C_7H_6N_2)_3(H_3PMo_(12)O_(40))]·H_2O(1)和[KNa_2(C_7H_5N_2)_2(H_(2.5)SiW_(12)O_(40))_2]·6(C_7H_6N_2)(2)(C_7H_6N_2=苯并咪唑).化合1为超分子结构,化合2为2种碱金属钾和钠与多酸配位形成链状多酸基化合,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2种化合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80(7)nm,b=1.3159(8)nm,c=1.8254(12)nm,α=84.418(10)°,β=88.958(10)°,γ=65.852(10)°,V=2.5255(3)nm3,Z=2;化合2也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86(9)nm,b=1.4403(10)nm,c=1.8365(13)nm,α=109.509(10)°,β=90.755(10)°,γ=114.864(10)°,V=3.0236(4)nm3,Z=1.

  • 标签: Keggin多金属氧酸盐 苯并咪唑 碱金属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以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为起始原料,通过与Vilsmeier试剂反应得到亚胺盐正离子中间体,利用亚胺盐正离子中间体与碳亲核体反应,成功制备了多取代共轭三烯类化合.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及实验步骤简单等优点.该反应不仅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合成多取代共轭三烯化合新方法,而且扩展了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在有机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 标签: 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 Vilsmeier反应 亚胺盐中间体 碳亲核体 共轭三烯
  • 简介: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与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通过原位反应合成{[Co(5-氨基-8-羟基喹啉)_2]·H_2O}_n,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配合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属于斜方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1(2)nm,b=0.811(2)nm,c=1.511(2)nm,α=β=γ=90.00°,V=1.619(3)nm~3,Z=4,R_1=0.0516,wR_2=0.1025.配合中存在ππ堆积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将配合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Co(Ⅱ)配合物 氢键 π…π堆积 超分子
  • 简介:利用水热工艺,选用有机配体3,3’,5,5’-四甲基-4,4’-联邻二氮杂茂(H2X)和CuCl2·2H2O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个新的多酸基杂化化合[Cu2(H2X)2(Mo6O19)]·2H2O被合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该化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为1D链状化合,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69(3)nm,b=0.9544(3)nm,c=2.0599(6)nm,α=90.717(4)°,β=93.518(5)°,γ=102.802(4)°,V=1.8112(9)nm3,Z=4,R1=0.0829,wR2=0.1512.

  • 标签: 杂化化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联邻二氮杂茂
  • 简介: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以双亚甲胺席夫碱为配体的双核吡唑铜配合[Cu2L(PZ)](L=双甲亚胺三阴离子,由1-苯基-3-甲基-4-甲酰吡唑和1,3-二氨-2-丙醇衍生而成;PZ=吡唑阴离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讨论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金属铜配合磁交换耦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方法(B3PW91,B3LYP,B3P86和PBE)及3种单一密度泛函方法(BPW91,BLYP和BP86)的计算结果都能与实验值符号一致,且B3P86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而单一密度泛函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与实验值吻合程度不好.同时采用B3P86方法计算所得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 标签: 席夫碱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对称性破损态
  • 简介:基于刚性配体2-(4-噻唑基)苯并咪唑和二价金属铜离子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2个Keggin型多酸化合[CuⅡ(L1)2(H2O)]2[SiW12O40](1)和[(L1)4(L2)2(H3PMo12O40)2]·5H2O(2)(L1=2-(4-噻唑基)苯并咪唑,L2=苯并咪唑).通过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1和2进行了表征.在化合1中,存在2个独立的结构单元:Keggin型多酸和蝴蝶状的络合阳离子[Cu(L1)2(H2O)]2+.化合2为含有混合配体的超分子结构,由Keggin型多酸、4个游离的L1和2个L2配体组成.此外,研究了化合1和2的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

  • 标签: Keggin多酸 2-(4-噻唑基)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 电化学 光催化
  • 简介:近年来,以聚多巴胺球支撑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多巴胺球有表面功能化基团如-OH、-NH4等,决定了聚多巴胺球可以充当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活性载体。利用聚多巴胺良好的还原性制备并负载银纳米粒子于聚多巴胺球表面,制备出的新型复合材料银纳米粒子一聚多巴胺球(以下简写为Ag@pdop)。Au修饰电极和银纳米粒子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利用两者特点将其复合制备修饰电极实现对H2O2的无酶传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4.7μA/(mm01·L。),检出限可达11.8〉mol/L,线性范围0.2~6.0mmol/L,检测结果及抗干扰能力均令人满意。

  • 标签: 聚多巴胺球 银纳米粒子 无酶传感器 过氧化氢
  • 简介:采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锰配位聚合[Mn(C_(10)H_8N_2)(CHO_2)_2]_n,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属于单斜晶系,P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28(6)nm,b=0.8650(6)nm,c=0.9021(7)nm,β=90.304(7)°,V=0.6108(8)nm3,Z=1.Mn(Ⅱ)离子的配位多面体呈变形的八面体几何结构.配合由配体甲酸根离子和4,4'-联吡啶桥联为三维网状结构.

  • 标签: 配位聚合物 4 4'-联吡啶 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 简介:采用UMP2/6-311+G(3df)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化合M_(n+1)F_n(n=1,2;M=Na,K)体系的几何构型及非线性光学性质(NLO).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均为超价化合,均拥有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β_0).尤其是Na_3F_2体系中结构2c的β_0值为29.16×10~(-49)C~3·m~3·J~(-2),是已知超价化合Li_3F_2的2c结构的β_0值2.22×10~(-49)C~3·m~3·J~(-2)的13.1倍.

  • 标签: 从头算 超价化合物 非线性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