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上半,西藏地区的交通建设非常落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国内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在西藏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构想,包括修建铁路、公路和机场,发展邮政、电信,开辟邮路和航线等。这些建议和构想对于20上叶西藏交通建设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届中央政府的决策,又促使西藏地方政府为此几度努力,引入邮政、电信等近代交通设施。这些建议与构想在当时西藏的影响又有差异,邮政、电信进展较大,铁路、公路始终未能修通。

  • 标签: 西藏地区 20世纪 交通建设 近代化 上半叶 实践
  • 简介:普鲁士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模式源于19初的改革。自由派官僚普遍赞同这样一个看法,即“自由主要是建立在行政制度而不是宪法上的”。行政制度的合理化是政治改革的关键,宪法政治则是行政改革的辅助。当行政自治方案、宪政计划遭遇普鲁士社会和历史的现状而流产之后,改革时期留下的合理的行政制度却代替“宪政自由”发挥了职能。

  • 标签: 行政制度 政治思想 19世纪上半叶 自由派 普鲁士 宪政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20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
  • 简介:在中国音乐历史上,20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

  • 标签: 器乐艺术 作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队 乐器改革
  • 简介:19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
  • 简介:1942年二战正酣时,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帧十分引人注目的照片,即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担任消防队队员的"全副武装"的形象——身穿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这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成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作曲家 列宁格勒 贝多芬 苏联音乐
  • 简介:《17—20蒙古政治预言》序[匈]艾丽斯·萨尔科兹(AliceSarkozi)预言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它几乎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无论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不相信有某种未来的征兆,而且还有人可对此加以解释。涉及世界末日及长期...

  • 标签: 20世纪 蒙古文学 西藏 哲布尊丹巴 蒙文文献 文学流派
  • 简介:19下半是法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膨胀为农业变革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促使农民个体更多地卷入商品生产,农业革命展开,资本主义大农场出现。但是农业的转型过程在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这是造成19法国土地占有总体结构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农业资本积累和投入的不足及小土地占有结构又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法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完成还取决于新的经济环境和机遇。

  • 标签: 法国农业 农业转型 农业生产 总体结构 农业资本 土地所有者
  • 简介:本文从语料、词汇、语音和语法四个方面对整个20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简单地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 标签: 敦煌变文 语言研究 综述
  • 简介:20是世界范围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由金属本位制度演变为纸币流通制度。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20初就提出了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主张。1912年12月,鉴于袁世凯政府的严重财政困难。针对沙俄炮制蒙古的假独立事件,孙中山发表了《倡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通电》。这里的“钱币”即现在所说的货币。所谓“钱币革命”也就是货币革命。孙中山从西方国家的货币流通实际情况感悟到将来必定是纸币的世界。主张中国取消金银货币。实行纸币制度。他说货币从布帛刀贝到金银,再从金银到纸币是“天然之进化。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中国尚未到纯用纸币的时期。现在要人为地加速这种进化,所以叫做“革命”.

  • 标签: 20世纪中国 纸币制度 制度演变 货币制度 简论 金银货币
  • 简介:美国的少数族裔主要包括黑人、拉美裔人、亚裔人和原土著印第安人.20是美国少数族裔经历重大命运转折的历史时期:20上半期,各少数族裔深受种族歧视之苦,毫无权利可言,生活一贫如洗;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少数族裔开展了民权运动,自此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种族问题在美国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9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矛盾再次激化.可见,在将来很长时间里,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国内最棘手的社会问题,少数族裔要在美国社会取得真正的平等,其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 标签: 少数族裔 美国社会 年代 土著 经历 民权运动
  • 简介:本文研究对象是作为小说家的蒙泰朗。通过讲述他的人生轨迹,介绍其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及塑造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家自传体小说的思想。蒙泰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想象,在事实的虚构和虚构的事实之间搭起一座人道主义的桥梁。蒙泰朗小说是20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万丈光芒。

  • 标签: 蒙泰朗 小说 自传
  • 简介:民间故事学考察的对象是故事文本和故事的传承人或讲述人,即故事家。两者相互关联,演述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的再生产关系。20民间故事家的考察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故事家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现代故事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术路径,为民间和学者在故事层面的知识交换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 标签: 民间故事家 民间故事学 故事文本 生产关系 中国现代 知识交换
  • 简介:20初的中美联盟风潮中,在清末舆论界,无论是革命派、立宪派还是清廷控制的报纸,多有主张。倡导与美国结盟的清末朝野人士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驻外公使、东北官员、其他官员、立宪派分子、革命派分子等,朝野上下合奏出了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尽管主张中美联盟的呼声很高,仍然有反对的声音,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与清末舆论界大力鼓吹中美联盟相似,美国也多有赞成结盟的倾向。日本国内舆论有相当强的反对之声,其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有应对,主要体现在促动主张中美联盟的我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离任、封杀《民报》及与美国签定协议三事上。中美联盟风潮之所以发生,与清末的危殆情形有关。就内在理路而言,作为中美联盟主张的支撑,以夷制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论及影响,中美结盟对清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 标签: 中美联盟 20世纪初 日本
  • 简介: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 标签: 历史哲学 历史主义 历史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