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阎锡山是山西历史乃至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在山西的"地盘",素有"土皇帝"之称。他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利益。为了在山西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势力,阎锡山深知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发展空军便是阎锡山的一个追求目

  • 标签: 造飞机 阎锡山造
  • 简介:阎锡山的回忆录云:民国3年(1914年),袁世凯修改约法以后(即孙中山的约法同宪法),事实上袁已成为终身总统,且继承人亦由他自己提出,实在想不出他还有什么称帝的必要,就当时的蛛丝马迹观云,促成袁世凯称帝的有五种人:一为袁氏长子袁定意在获立太子膺承大统;一为清朝的旧僚,意在尔公尔候,谋求子孙荣爵;一为满清的亲臣,意在促袁失败,以作复清之地步;一为副总统黎元洪之羽翼,意在陷袁不义,冀黎得以继任总统;一为日英俄三国,意在促中国于分崩离析,永陷贫弱落后之境地,以保持其在中国之利益与东亚之霸权及瓜分中国的阴谋.当时见他的有关这些人,都是以劝进帝制的话包围他,我曾对有些熟朋友说:你们要将大总统促居炉火.可以说怂恿帝制的人,很少明智,大多数是为富贵利禄所驱,或者是另有别图,其中最促使袁动心的因素,是日本强力主张改行帝制.这多少因素将袁毁了,但说到底总不能不怨袁认识不够,判断不够.

  • 标签: 史传文学 报告文学 短篇 民国 阎锡山 袁世凯
  • 简介:引子1937年10月2日.古城太原之夜,万籁俱寂。突然,“唰”地一道亮光,划破夜空。从太原绥靖公署大门冲出一辆武装森严的汽车,风驰电掣般直奔大教场刑场。

  • 标签: 阎锡山 李服膺 晋绥第六十一军 审案 国防工事
  • 简介:1932年,因战败而隐居的阎锡山,重掌了山西军政大权。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以加强自身实力,同时也为了改变山西的政治、军事形势,沟通与内地的联系,经过审慎考虑,他决定立即着手修建同蒲铁路。同蒲铁路,北起大同,南至永济(蒲州)风陵渡,干线全长858公里,纵贯山西全省,并与华北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正太线、平绥线相连接,沟通了山西境内的主要城镇。这条铁路的建成,将使“货畅其流、人畅其行”,为山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为推动这一工程的进行,1932年10月20日,阎锡山下令设立晋绥兵工筑路局,任命谢宗周为局长,具体负责筹备事宜。1933年1月21日,又成立了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阎锡山亲任总指挥,下

  • 标签: 阎锡山 同蒲铁路 山西经济 铁路建设 标准铁轨 风陵渡
  • 简介:忠,这是阎锡山对其属下干部的起码要求。阎锡山在1941年自拟的《洪炉歌》里就有“职务惟忠”一句。阎的内侄、侍从秘书室主任秘书徐崇寿说:他体会阎对干部的要求标准是,“不论你官位多高,不论你是否在阎的身边,都能始终忠于阎,由阎千里一线牵”。贾景德是清朝最后一批进士之一,多年当阎的秘书长。1936

  • 标签: 阎锡山 封建军阀 人才资源 管理体制
  • 简介:九、关于在台湾与旧属杂谈组阁困惑与历史往事之记载:阎1950年2月5日记:“耿代表禹堂(耿誓)云:国事重于省事,担任行政院长较在太原成仁效用大。答曰:我第三次到溪口时,介公向我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他送我上飞机时,恳切地说:务请以国事为重,我故未能早回,但我回意未绝。广东全体中委欲我到广州一行,原拟到广州一行后,即返太原,但尚未起行,而太原机场即不能降落,我回意始断。今恐个人之义失。而国事无为,我觉得有偏于感情。”

  • 标签: 台湾省 阎锡山 国事 广州市 生平事迹
  • 简介:“二的做法”是阎锡山防其亲信干部们的一种做法,对于他的敌对势力,则另当别论。按说,贪污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都是应该治罪的,可阎锡山不但不予治罪,反而加官进爵,委以重任。阎锡山认为,把这些人的“把柄”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怕他们不卖死力。

  • 标签: 阎锡山 用人标准 生平事迹 政卫处特工 组织纪律 特警处特工会纪律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为了团结阎锡山抗日,薄一波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斗争求团结,抗战了八年,智斗了八年。

  • 标签: 薄一波 阎锡山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 简介:1、攻取巡抚署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驻山西的正规军为第四十三混成协(相当于一个旅),是用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因而当时有人称它为新军.协统(相当于旅长)为谭振德.下有两标(相当于团),即八十五标,八十六标.八十五标标统是同情革命的黄国梁,教练官(相当于副团长)为常樾.其第一、二、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分别为白文惠、姚以价、熊国斌.姚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非同盟会员,

  • 标签: 阎锡山 蒋介石 冯玉祥 国民军 晋绥军 傅作义
  • 简介:屯垦,自产生以来就是历代统治者普遍选择的一种边疆统治模式。因其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一直被有远见的统治者所重视。为此,有关屯垦的研究历来较为活跃。绥西屯垦这一历史事件固有其原因与价值,而其引发的社会影响,则揭示和警示世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性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立足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阎锡山 绥西 屯垦
  • 简介:阎父阎昌春,早年在五台县城自营一个吉庆长小货庄,并出钱帖子。阎锡山幼年即随其父在店经营。但阎父是一个醉心于投机倒把、做虎盘的人,因此常来往忻县,住在德兴恒小庄(忻县王家的资本),作客打虎,结识了该号邢士端,赵汝奎(字星斋)等人。后以阎昌春打虎失败(时间在清光绪卅年前),小帖挤兑

  • 标签: 阎锡山 银号 九一八事变后 太平洋战争 辛亥革命 保管资金
  • 简介:叶昌纲撰写的《阎锡山与日本关系史研究》一书(25万字),作为《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丛书》之一,已于2001年12月,由书海出版社(山西)出版。从1904年7月阎锡山东渡日本留学起,至1949年4月阎锡山政权倾覆时止,阎锡山与日本的交往长达46年。本书就此间各个历史时期的阎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和研究。故本书实际上是作者在阎日关系史这一领域中研究成果的结集。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通观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 标签: 阎锡山 军事 政权 历史时期 学术 交往
  • 简介: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阎锡山打着“民族复兴”的招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特务组织为核心的统治体系。在此体系中,官员冗杂、特务遍地,致使整个山西政治腐败,民怨载道。近来出版的各种阎锡山传记,对阎锡山的特务政治,或是零星涉及,或是讳莫如深,故粗成此文,以补史遗。阎锡山的统治体系,主要包括组织、行政、军队三部分,最高权力机构为“十三高干会议”。它原为1938年2月成立的“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高干委员会,因由13人组成而得名。第一届高干委员会由杨爱源、朱绶光、贾景德、楚溪春、邱仰浚、王怀明、王尊干、李冠洋、梁化之、薄右丞、陈长捷、彭毓斌、续范亭13人组成。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

  • 标签: 阎锡山 40年代 十二月事变 抗战时期 共产党 保安委员会
  • 简介:阎锡山、汪精卫在1930年召开的扩大会议,是阎锡山与蒋介石两个军阀混战的产物。从国民党内的反蒋历史上看,它有一定的地位,我曾参与其事,把能记忆起的梗概,作一记述。

  • 标签: 阎锡山 新民 汪精卫 蒋介石 军阀 国民党
  • 简介:在1918年,也就是第二届国会召开的那年,段祺瑞是内阁总理。山西的国会议员中,有梁善济。他的儿子梁上栋,原来是英国留学生,因此和英国人有所勾结。他当时正任陆军部的秘书,也住北京。

  • 标签: 梁善济 阎锡山 山西人 辛亥革命 大同煤矿 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