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传教士 海外汉学 中国学
  • 简介:1921年,在海军部的推动下,民国北京政府设立海委员会,讨论海划定及海相关事项。海委员会就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海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各种海域的具体勘划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委员会的设立表明,民国北京政府此时已经意识到了海的重要性。此次海讨论虽未直接促成民国北京政府颁布领海界线法令,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当然,海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性会议机构,存在一些局限。

  • 标签: 海界委员会 民国北京政府 领海
  • 简介:民族课题是当前国内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亦是学界积极探讨与研究的一个综合性课题。综合性表现为,跨民族课题既是国内民族学范畴下的一个视阈,又是世界民族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还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史,乃至地缘政治研究,均避不开的一个跨学科性的复杂交叉研究课题。然则,在当前国内的跨民族研究中,对国外跨民族研究现状展开关注的成果却略显薄弱,致使在学术对话上,特别是在使用"跨民族""跨国民族"和"跨境民族"三个主题词时,由于可以比较的国外研究成果较少,以至于歧义较大,在研究中难以统一用法。因之,有必要对国外跨民族研究之现状、主题词使用和研究特征作必要的归纳总结,进而在学术对话上助益于厘清国内跨民族研究之相关主题词争论问题。

  • 标签: 国外学界 跨界民族 跨国民族 研究述论
  • 简介:马克思名言(左图为2018年5月5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标签: 学术信息 物质力量 马克思 特里尔 批判 武器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2017年4月23日,我们敬爱的沙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沙先生遗嘱表示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所以我是过了“五一”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沙先生对我也是恩重如山的长辈,按惯例,我是要写一篇追悼文章的。正巧王静转达刘后滨先生的意思,希望我写的文章放到2018年编辑的《唐宋历史评论》中。

  • 标签: 尊老 学术 敬畏 悼念活动 历史评论 文章
  • 简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催发了民国时期知识女性的独身思潮,这与知识对女性的期许背道而驰,并将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知识对她们进行了多方劝导和训诫,希望其能放弃独身主张。独身女性的大部分选择了婚姻生活,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独身,她们以职业为基础,创造了多彩的生活。独身现象不仅体现了知识女性对传统男权的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启蒙知识女性社会角色规划的超越。结婚与独身之争涉及的深层问题是如何体现女性的价值,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 标签: 民国时期 知识界 知识女性 独身问题
  • 简介:章太炎《儒术真论》将真儒术的本质界定为“以天为不明及无鬼神”。这一诠释在理论与方法上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并且以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科学为知识基础。章氏一方面从墨家批儒记录中落实界定真儒术的文献依据,对儒墨之差异提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试图走出一条迥异于孙诂让“本说经家法,笺释诸子”的路子,强调治子乃“寻求义理”的“主观之学”,从而为国学旁采远西新学打开了空间。而另一方面,《儒术真论》的两篇解说性附文《视天论》和《菌说》,经受斯宾塞进化学说、《谈天》等西学影响,采纳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新的宇宙、世界支配及运行原理,并将之作为诠释真儒术的知识支撑。章太炎儒术新诠,无论从科学革命导致“范式转换”的普遍视角来审视,还是察之以中国传统学术的自我调适以及西学东渐从明末到清末的复杂历史轨迹,都折射出近代中国学术嬗变的某些动态图景。

  • 标签: 章太炎 儒墨差异 治子之学 牛顿定律 西学东渐
  • 简介:敦煌文献P.3634+P.3635《春秋正义》为现存最早的《左传》单疏抄本。由于其抄写时间与孔颖迭《春秋正义》的成书时代非常接近,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存了书本的原貌,通过与它本的比勘可纠正传世《左传》文献及前人校勘之失,在版本学、校勘学方面非常有价值。此外,敦煌残卷本《左传》还保留了当时敦煌地区流行使用的大量俗字,对于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敦煌文献 《春秋左传正义》 敦煌俗字
  • 简介:围绕着古代文献的翻译工作,一个学术圈逐渐形成。这个圈子聚集了二十世纪的西方古典学术精英。这些近代古典学术史上的主角通力合作,跨越百年时空,缔造了古典文献编译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洛布古典丛书。这套高水准的古代文献译丛,凭借精良的译者队伍、准确的翻译文稿和强大的编辑阵容,自诞生之日起,便在世界古典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洛布古典丛书 古典学 翻译
  • 简介:父亲田家英的遗物中,除了书籍、清人字轴,还有近百枚印章,都是他的自用章,有名章、收藏章、闲章。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情、他的志向、他的理想。一父亲最早的印章,是一进北京城就有的,因为1950年他读的书上钤盖着'郑昌'或'郑昌所读书',没有印泥时,甚至用蓝墨水儿涂了盖。应该说,这两方印都较拙劣,但透露出他很早就开始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父亲原名曾正昌,'郑昌'是正昌的

  • 标签: 大千世界谈谈 父亲田家英 田家英印章
  • 简介:由中国民族学会回族学分会主办、西安市丝路回商商会和陕西怡兰集团承办的回族红色记忆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8月25-2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围绕“回族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贡献”的中心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红色记忆 西安市 回族 中国现代史 民族学会
  • 简介:河流,先于城市而在,伴于城市而生。与现代城市中的拱廊街、摩天大楼、电车等“现代器物”不同,河流记载、表征、定义了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作为“”的河流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在地理空间上以概念化和实体化的方式连通城市。作为“景观”的河流是现代城市塑造其形象、建构其记忆的重要媒介。此外,河流的自然属性赋予了它超越城市的意义,以风景的形式生产出“民族—国家”话语。河流接续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拟,成为理解城市意义及变迁的重要媒介。

  • 标签: 河流之"界" 城市生命线 都市景观
  • 简介:地方志书的学术性决定了地方志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同时地方志编辑的学术素养直接影响到地方志书的学术品位。长期以来,对地方志书学术性认识不足。地方志书特殊的编纂体例模式、机构体制等直接影响到地方志编辑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在编纂实践中,地方志编辑提升学术素养要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素养、地方志书体例与学术素养、理论研究与学术素养以及沟通协调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关系。

  • 标签: 地方志 编辑 学术素养 学术性
  • 简介: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但在十年前,古瓷片价格非常低,都是按车卖的。到了2012年,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后面几年古瓷片的价格都在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目前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 标签: 收藏价值 瓷片 学术价值 升值空间 贸易运输 瓷器
  • 简介:本文通过对话语建构、学术范式和现实功用的阐释,指出中国海疆史作为一套知识体系比作为一个学科分支更有价值。海疆史的话语构建,涵盖了海疆史在历史学科内部的话语权,以及中国海疆史在世界涉海历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海疆史学者应该具备忧国意识与匠人精神,在对各类涉海问题的研究中,兼顾领土领海的神圣性与资源开发的灵活性。

  • 标签: 海疆史 话语建构 学术范式 维权功能
  • 简介:本文关注的核心点是民族志影像在新媒体时期被互联网传播方式所利用的问题。其中包含了西方在大众传播时代对民族志影像拍摄手法的使用策略和话语呈现形式,以及这些呈现形式在新媒体时期对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影响。从民族志影像制作手法开始,进一步分析新时期西方利用民族志影像叙事策略,构建网络文化霸权进而服务于商业和政治行为的隐性方法,以及探讨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民族志影像 互联网 文化霸权
  • 简介: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藏学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学界对西方藏学的有关机构、学人、著述、学术传统及其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有越来越多的反思与探索。目前已有的学术动态分析,对近年来国外藏学发展中的区域化和多学科发展趋势关注度尚显不足。文章就海外藏学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对"藏边研究"呈现出的新动态、新取向进行了梳理分析。

  • 标签: 西方藏学 区域化 多学科化 动态
  • 简介:2016年,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现状研究,都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作为传统领域的研究,本年度西南边疆治理、民族历史与文化等领域继续保持着较强的优势,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此外,西南边疆经济开发、“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等研究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年度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 标签: 2016年 西南边疆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