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3月17日,由张广智先生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在首发式上,《通史》出版方复旦大学出版社、《通史》主编张广智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相继致词,共话六卷本《通史》出版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 标签: 《通史》 学术研讨会 西方史学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罗伯昭:慧眼识得女真钱1937年10月底,我举家逃难,离开苏州,途中遭遇日寇进攻南京的先遣部队,亲人惨遭屠杀,殒命六七人之多。次年4月中旬回到苏州,其时苏城空空荡荡。1936年时,我还经常拜访住在大太平巷的大收藏家刘公鲁先生(清代苏淞太兵备道刘瑞芬之孙)并向他买得多件古董。逃难回来,刘公鲁未到不惑之年,因为孩子多且幼小,沒有出逃,竟已不在人世,不觉感叹战乱之中人生无常。

  • 标签: 名人轶事 1937年 收藏家 苏州 女真 日寇
  • 简介:清代潮州知府林杭学(康熙十六-二十七年在任)编纂的《潮州府志》对于康熙元年粤东地区的迁有简要的记载,——《海潮揭饶惠澄六县迁地之事》:“边海多寇患,屡躏内地。康熙元年,钦差少宰科尔坤、少司马介推,仝平南王尚可喜、将军王国光、沈永忠、提督杨遇明等,巡勘六县。

  • 标签: 粤东地区 康熙 《潮州府志》 尚可喜 清代 王国
  • 简介:座落在云贵高原末端的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区南部山区,是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则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

  • 标签: 江津区 老山 时空 美味 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古镇
  • 简介:“博物馆与新媒体”学术研讨会于2月24日到25日在山西大同举行。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副市长郝月生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 标签: 博物馆协会 学术研讨会 新媒体 学术动态 国家文物局 副理事长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立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租界的立法相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的立法具有一些特性,主要是:从法规体系和单个法规方面来审视,其立法缺乏系统性;从立法内容方面来分析,其立法具有革命性;从民国立法史方面来考察,其立法具有开创性。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立法后的实施、立法的意义、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华界 立法 比较
  • 简介: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 标签: 史学 西方 借鉴 地方志
  • 简介:那年,报坛名宿张友鸾去世,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参加向遗体告别仪式,我站在画家刘元身旁,在摇晃的哀乐声中,刘元的悲伤似乎也在摇晃……

  • 标签: 画家 新闻界 遗体告别仪式 张友鸾 殡仪馆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简本与传世本((金滕》的叙事结构与用辞,认为简本关于“周公居东”、“风雷示变”等史事的叙述与汉代马融、郑玄等学者的经说比较一致,推断与之类似的《金滕》版本在战国以后仍有传授,马、郑所持的经说即是针对此类版本所作的注解。筒本围绕成王“未逆公——亲逆公——出逆公”的线索,比传世本文从字顺,也更多地掺入了整理者的观念,其叙述历史具有战国子书的特点。从其用辞及情景设置来看,简本带有比较鲜明的战国时期色彩。

  • 标签: 清华简 《金縢》 《尚书》版本
  • 简介:1968这一年在西方工业国的集体记忆里留下了各种的深刻烙印。对保守者来说,这是一个社会与政治价值观坍塌的开始;而对全球左派而言,它带来了社会与政治自由化。学生要求全面的民主,要求结束越南战争和更多的社会自由。"1968"年这一概念下集中了众多因素。美国和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的新左派尽管都经历了政治激进化和理论新建的过程,但是其影响力却体现在长期的、首先是新的生活方式之中。"1968"年发生的那些事件,造成了以社会地位的不同为背景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化和集体化,但也并非其唯一的起因。价值观转变的冲动是青年整体的诉求,要求生活质量和自我决定权而不接受作为规范的工作纪律、道德纯洁和责任义务。尽管新的挑衅及交往战略在学生运动中做了尝试,普遍的个体化和民主化以此得以加速,但并非由此引发。它是19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国家的复杂的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

  • 标签: 1968年 青年运动 西方工业国 价值观改变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和女性主义的崛起,女性主义人类学(FeminismAnthropology)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悄然诞生。它是一门女性主义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新学科。女性主义的发展,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人类学也需要借助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视角,反思以往人类学研究中女性“不在场”和“失声”现象,批判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立场.

  • 标签: 女性主义人类学 西方女权运动 男性中心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 20世纪 70年代
  • 简介: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 标签: 传统中国民族国家观 西方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同化政策
  • 简介:20世纪初,北京传统的居住文化、模式和建筑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民居建筑在加入了一些西洋的装饰成分的同时,也在建筑技术方面和居住模式或多或少的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思想和特色,开始逐步接受西方以开放的单体、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空间格局,使居住建筑中居住空间布置与室内空间分割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建筑对北京地区近代民居建筑、居住模式、空间格局和装饰风格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以三个实例进一步说明该时期西方建筑对民居建筑及居住模式的影响。

  • 标签: 功能 空间 民居建筑 居住模式
  • 简介:新疆钱币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24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金融机构、文博系统的团体会员单位的代表、新疆各地州钱币学会的代表、新疆钱币学会员及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的爱好者近90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新疆钱币学会 学术年会 年会综述 乌鲁木齐 会员单位 2010年
  • 简介: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人提包和开车门。

  • 标签: 美国大学 学术独立 学术自由 不允许 安全保障 政府官员
  • 简介:章太炎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奠基人,他对甲骨文的态度引起学术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以章氏晚年弟子的回忆、章氏晚年的讲演记录和书信为主要资料,认为章太炎晚年对甲骨文仍然持消极、怀疑态度,但已有转变的趋向;对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章氏的甲骨文态度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界对他甲骨文态度的不同评论,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派分野。

  • 标签: 章太炎 甲骨文态度 原因 学术史意蕴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20世纪下半期美国内亚史学者傅礼初(1934--1984)的研究贡献和治学学风,指出其在战后西方内亚史研究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和产生的后续影响,以凸现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相关学术领域中所发生的显著学风变异,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观察国外内亚史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所经历的学术转型的轨迹。

  • 标签: 西方 20世纪 学术领域 学术转型 50年代 学风
  • 简介:1947年,胡适“教育计划”的发表引发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是重点扶植还是普遍救济,以及留学生的派遣是停废还是继续的论争。其实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显示出战后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胡适 高等教育 教育资源 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