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今年2月10日,邓力以百岁高龄去世,峨冠点赞,备极哀荣。网上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勾起我对斯人往事的一些回忆。知悉邓力的大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邓力是刘少奇的政治秘书,我在《中国青年》编辑部工作。听说他准备帮助少奇续写一本"建设时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曾托人打听,想争取将它作为重头文章,在《中国青年》上发表。后来,邓力写书因故搁浅,我的设想也就不了了之。

  • 标签: 邓力群 政治秘书 共产主义思想 编辑部工作 《中国青年》 万绍芬
  • 简介:欲较为细致和深入地论述宋徽宗在位时的贪腐黑暗政治,仅为宋徽宗个人画像肯定是不够的,而必须画一张百丑图或魔图。百丑图或魔图中,除了宦官零之外,另须有一批重要的奸臣苇等。除蔡京已有专门论述之外,本文主要介绍和叙述蔡攸、王黼、朱励和高俅四个奸臣的事迹。着重说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中国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的体制,当贪腐积累到极致,必然会从量变转向质变,国势如同到了雪崩的尽头,不债不止。宋徽宗时的政治自然是典型之一。

  • 标签: 宋徽宗 蔡攸 王黼 朱匡 高俅 贪腐
  • 简介:2015年2月11日下午,从媒体上获知邓力已经因病去世,享年百岁。报道中给他加了不少头衔,如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等等。而记得胡耀邦去世后有人曾经希望给胡耀邦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但邓小平坚决不同意。

  • 标签: 力群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交往 马克思主义者 共产党员 胡耀邦
  • 简介:嘉央曲吉丹增成列(1789一1838)的《大世界广说情器明镜》、松巴·叶西班觉(1704—1788)的《世界概说神奇妙言》和扎敦·格桑丹贝坚赞(1897—1957)的《世界地理概说》,是近代出现的三部有关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理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前两部为佛教学者所著,后者由苯教学者著。扎敦·格桑丹贝坚赞是著名苯教大师夏尔杂·扎西坚赞的高足,师徒二人均是近代苯教新派的大师和重要学者。《世界地理概说》继承了苯教传统中的地理学说,吸收了佛教的许多地理概念及其解释,既有吐蕃、大食、波斯、象雄、松巴、突厥、勃律、李域等传统历史地名的地理和方位的详细阐释,也有巴拉、哈拉罕等极少出现在历史地理著作中的地名,实为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 标签: 苯教 象雄 大食 波斯 汉地
  • 简介:认识潘老并没有几年,相识也实属偶然。以前南京地区的报纸每遇明史问题均要采访潘先生,我久闻其名,想就一些明史问题向潘先生请教,却苦于不识其人。后因忙于工作,遂疏于寻觅,以致将此事搁置一边了。

  • 标签: 史家 金陵 南京地区 明史
  • 简介:中医史学科在中国中医学院系统中一直担负职业教育的职责,这与WilliamOsier以来西方医学史的地位相似.近来的中国医学史研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该书虽然是廖育先生多篇发表于不同时期的论文集结,但因为其中试图对当前中国医学史的学科和研究方法进行整体性的反思,所以读起来并不零散.

  • 标签: 中医学院 中国医学史 WILLIAM 医者 职业教育 中医史
  • 简介:文化的生态观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系统论框架中最富创造力的理论之一。生态学被定义为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或结构与自然功能之间内在关系的科学。人类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与其他有机体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定义为人类生态学。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学需求和基因结构决定了大部分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标签: 生态观 文化 生物有机体 人类生态学 自然环境 自然功能
  • 简介: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纪念日。2014年,我从河北一位报刊收藏爱好者处,淘得一份十分珍贵的《强报》,该报出版于1925年3月14日,时隔一天就报道了孙先生逝世的新闻。我查阅多方资料,从目前公开的报道来看,这份报纸是最早详细地刊登了孙先生的病因和逝世之经过。这份《强报》为正、副两张,我只收到了正刊的那一张。现就将其摘录如下.以还原当时的细节。

  • 标签: 孙中山 逝世 早报 收藏爱好者 纪念日
  • 简介:小戏小品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是活跃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娱乐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小戏小品不是无原则的“哗众取宠”,在追求戏剧品格上专业戏剧与群众文化戏剧所追求的品格是一致的。

  • 标签: 群文 小戏 小品 品格
  • 简介: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 标签: 壮族 壮学 生态研究 民族生态学
  • 简介:集体记忆植根于人、空间(地方、景观)、时间,是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与手段。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内容、方法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框架。研究立足于集体记忆主体、载体和机制三方面,以空间、地方、景观、仪式、旅游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现象背后的政治性、竞争—协商性以及利益主体,个案研究为主,案例类型较为丰富,方法上定性为主,鲜有定量研究及相关模型构建。相比国外研究热潮与成果,国内研究仍处于萌芽起步与概念引入阶段,未来可拓展集体记忆载体形式的研究,深化集体记忆机制即人地关系层面,加强实证与量化方法应用。

  • 标签: 集体记忆 地方 景观 仪式 旅游
  • 简介:任乃强是著名的康藏史专家,同时,亦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其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体涉及康藏历史地理、巴蜀及西南史地、历史地图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地理学领域;其治学特点注重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注重地图的大量运用,同时也注重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治学理念上强调经世致用。

  • 标签: 任乃强 西南地区 历史地理学
  • 简介:《终结者》中炫酣的军事机器人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机器人三定律也只是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然而科学家们相信,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行差踏错就会坠入深渊。

  • 标签: 机器人 科学家 伦理 《终结者》 科幻小说 人工智能
  • 简介:大禹文化包含了神话传说以及各类物态的、精神的文化。作为有史可查的大禹葬所——绍兴,直至今天在地理上仍然有二十四处与大禹有关的山川村镇、寺庙桥梁。这些地名与大禹的治水、立国和婚嫁后裔密切相关,整合这些民俗风物是开发大禹的文化的重要方面。

  • 标签: 大禹文化 地名 治水 立国 后裔
  • 简介:姜春云,山东莱西人,16岁参加革命,长期在山东工作。1987年任山东省代省长、省长,1988年后任山东省委书记,199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1994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标签: 姜春云 生态文明 中央政治局委员 访谈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
  • 简介:刘善先生为我省首轮新编《宁化县志》主编,也是宁化本土客家研究的拓荒者和领军人,虽已届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他凭借多年研究地方志、客家学的深厚积淀,完成了60余万言的《宁化史稿》,全方位地记述了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和客家祖地的灿烂文化.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了一名老方志工作者“为国记史、壮心不已”的高尚情怀。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读后撰文给予高度评价。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 标签: 客家研究 历史画卷 精神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力作 方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