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唐代崖州治所,等全国性史志皆明确记载在舍城县,正德等海南旧志则认为在颜城县.孰是孰非?因从来无人进行考证和评断,以至两说长期并存.现经深入考证,所得结论是:"舍城说"所言为是,"颜城说"完全错误.至于唐崖州治故址,在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东南三十里龙塘镇的珠崖岭上.

  • 标签: 唐代 崖州治 舍城县 颜城县
  • 简介:<正>关于北宋转运司治所问题,王文楚先生已有专文作全面考述(以下简称王文),本文不拟重复论列,仅欲就福建、河东、京东、京西数路转运司的治所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宋代路制这一大课题的研究有所补益。

  • 标签: 转运司 治所 都转运使 北宋末年 路转运使 提点刑狱
  • 简介:北魏时期顿丘县有二,一属顿丘郡,一属黎阳郡。关于此二顿丘县的治所,历代史志资料的记载颇多含混,不可不辩。据《魏书·地形志》,顿丘郡“晋武帝置”,领顿丘、卫国、临黄、阴安四县,其中顿丘县“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鱼阳泽、帝颛顼冢、帝喾冢”...

  • 标签: 丘县 北魏前期 《读史方舆纪要》 中国历史地图集 《水经注》 北魏后期
  • 简介:明代是我国市舶体制的最后阶段。在不足300年的时间里,明王朝曾先后在南京(今苏皖地区)、浙江、福建、广东、交趾等地设置过市舶司,其驻地屡有迁移,机构本身亦迭经废立,终于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

  • 标签: 交趾 明王朝 市舶司 明代 变迁 南京
  • 简介:<正>《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陇右道西部图》对安西都护府的置废迁治有所标志,以其首次从西州迁治到龟兹是在公元658年,即唐高宗显庆三年。这与史籍所载未尽一致。安西都护府首次在西域设置,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四○《陇右道西部》及两《唐书·地理志》载在贞观十四年(640),治西州交河城。贞观十

  • 标签: 安西都护 都护府 《元和郡县图志》 中国历史地图集 府治 交河城
  • 简介:由于缺乏考古资料的支撑,以往学术界对隋唐五代时期黑水秣辐分布地域的研究,一直处于模模糊糊、若明若暗的状态。本文在充分利用中俄两国考古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梳理了相关文献古籍的记载,并以此为据和充分借鉴了前苏联、俄罗斯和国内学者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初步推定西迄今俄罗斯境内的布拉格维中斯克到我国境内的黑河、逊克、嘉荫的黑龙江沿江一带以及小兴安岭东麓的鹤岗市至汤旺河流域之间、东到哈巴罗夫斯克之间的今黑龙江中游和松花江下游流域地带,就是黑水林褐的传统分布区域。同时推论鹤岗市所属萝北县的江岸古城极有可能是唐代黑水州都督府治所的旧址。

  • 标签: 黑龙江 黑水靺鞨 地域 分布 范围
  • 简介: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因原来秦置之郡地域过于辽阔,即将北地郡的南部划分出来设立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又将陇西郡东北部划分出来置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郡国分成13部。

  • 标签: 国都 属国 汉武帝 天水 地望 汉代
  • 简介:居所的起源三天神造出的人开口说道:非凡的神灵你们是谁/你们是谁我们不明了/我们在此已形成/要去哪里不清楚/要想走路没有路/要想居住没处住/请三位神灵下旨意!天王神说:呀,你们要去哪里不清楚,这不怪你们。现在跟我到上部的白土山脚下去,我先教你们怎么住。到白土山脚下,天王神从腰间取

  • 标签: 土族神话 神话研究
  • 简介:<正>碑刻是我国古代记载史实,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特殊版本,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化艺术等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碑刻还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古代的石刻大师们将画家的画稿或书法家的手迹依原作维妙维肖地镌刻在石碑上,不仅可供人们学习、鉴赏,且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

  • 标签: 碑刻 史料价值 传播文化 考古学 苏州碑刻 特殊版本
  • 简介:《节日研究》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大学共同主办的社科类学术刊物,由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组织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李松、张士闪(执行)。本刊秉承学术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主要刊发国内外节日研究的学

  • 标签: 节日 稿约 编辑出版工作 山东大学 发展中心 民间文艺
  • 简介:《节日研究》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大学共同主办的社科类学术刊物,由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组织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李松、张士闪(执行)。本刊秉承学术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主要刊发国内外节日研究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学术批评等,旨在构建一个高端、开放、深度的中国节日研究学术平台,提高中国节日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服务于学术发展、人才培养与和谐社会建设。

  • 标签: 节日 稿约 编辑出版工作 和谐社会建设 学术刊物 山东大学
  • 简介: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 标签: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 简介: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研究 修志 存史 承编单位 总纂
  • 简介:楚俑的造型、纵然单纯,却已饱蕴着弥漫于六朝的"秀骨像"的情趣,她已孕育着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风格,对中国造型艺术的进程,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楚国
  • 简介: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标签: 音乐研究 西夏 游牧部落 宗教崇拜 百科全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