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灾年份59个,灾频度为35.1%。其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年)灾频度为10%-40%;第二波(1020-1069年)灾频度为20%-60%;第三波(1070-1119年)灾频度为20%-70%。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江淮之间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很少有灾流行,且灾都与战争有关。长江三角洲和开封地区为全国一级灾中心,成都、西安、洛阳、长沙为次一级灾中心。这些灾中心的形成,既与其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有关,也与其人口流动性相对较高有关。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时空分布 北宋时期
  • 简介:为何年都户村的土族每年都要《跳於菟》?为何他们不跳其它动物而非“跳虎”不可?这就要涉及到土族继承和保留古羌部族“崇虎”,以虎为图腾的遗俗。

  • 标签: 土族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跳於菟》
  • 简介:灾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人类健康与生命损失的灾害。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771~220年)见于记载的灾年份57个,灾频度5.74%。其中,春秋战国为1.64%;西汉为7.33%;东汉为15.90%;公元前二世纪为4%,公元前一世纪为9%,公元一世纪为12%,公元二世纪为15%。不排除灾记载有近详远略的可能,但从全国范围看,先秦两汉时期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灾发生的季节除秋季较少外,春、夏、冬季的概率差不多。在周期性规律上,该时期经历了2个大的灾稀少期和3个大的灾频繁期,第一个波动周期(公元前200公元前120年)约80年时间,波峰不很明显;第二个波动周期(公元前120~80年)长达2个世纪,其中公元前50~50年的灾频度高达17%,为两汉之际的灾高峰;第三个波动周期始于80年,东汉灭亡尚未结束,而是下接三国时期的灾高峰。在空间分布上,灾分布与入口分布有高度相关性,先秦时期仅黄河、长江流域有灾发生,西汉时期由于匈奴的介入,蒙新高原开始有灾记载,东汉时期南方入口大量增加,东南沿海开始有灾记载。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灾是北方甚于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灾比重不断提高,反映了南方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疫灾分布 先秦两汉
  • 简介:民国时期的灾呈现出与历史上相似的特点,如成灾机制复杂,灾种多样,死率高,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等.水旱灾害、战争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是造成民国灾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政府在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和医事人员的培养、灾防治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间灾防治也不逊色,成绩斐然.但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值得思考.

  • 标签: 民国时期 疫灾 防治 述论 医疗卫生条件 水旱灾害
  • 简介:古羌部族以虎为图腾,认为老虎可以驱除一切邪恶、疾病,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因此时至今日的土族仍要举行由人扮作老虎到村里各家进行驱邪、逐的活动。

  • 标签: 老虎 土族 图腾意识 部族 疾病 邪恶
  • 简介:汉画中雩祭、攻社、曝巫、河伯理水、驱魔逐、羽人针灸等内容是对当时的旱涝、疫病灾害的记录.各地汉画侧重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不同,是与各地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灾害背景有关.

  • 标签: 汉画 疫灾 汉代 表现形式
  • 简介:所谓边币、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及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行的革命货币。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至今已有六七十年历史,目前存世极稀,甚为珍贵。笔者现将多年所集的部分边币、币展示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 欣赏 国耻 中国人民 根据地
  • 简介:1965年上半年,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升级。美国总统约翰逊公然宣布美军在越南直接参战,并扩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作为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友好近邻,中国不可能听任美国侵略,而对越南坐视不救。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决定派出军队援助越南,大体分工程、铁道、防空、后勤等几个方面。如:工程兵帮助越南修筑沿海防御工程,防止美军在越北的海湾突然登陆;再是修建机场等国防设施和完善其公路交通系统。铁道兵改建首都河内往南、往北及西北至中国的几条铁路干线,改法国殖民地时期的窄轨(米轨)为宽轨(标准轨),改建和扩建一些关键地段的桥梁及车站;新建河内——友谊关线(北线)克府站至中北部钢铁基地太原的铁道线。高炮部队,则负责海岸及铁路

  • 标签: 飞行员 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援越抗美 中国军人 战士
  • 简介:屡闻当今艺坛的某些明星,或因走穴而东奔西突,或因偷税而名声狼藉,或因私欲膨胀而罢演演,一些所谓艺术家往往借口市场经济而成为金钱的奴仆。我不禁想起了抗日时期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拒演的事,感慨万千。

  • 标签: 袁雪芬 越剧演员 抗日战争时期 生平事迹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与一些私商为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和金融,向根据地有计划地推行假票。根据地银行在印制币的过程中,在印刷和设计、材料和流通领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主动防伪。币主动防伪措施的采用,对于假币的识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防伪措施 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流通领域 金融
  • 简介:本文将重点放在隋唐时人精神世界中的瘟疫和疾病认知,从“鬼”、“疟鬼”以及鬼神致病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好鬼神、好巫与其说是唐人主动的选择,不如说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唐人对于医疗的现实状况做出的反应。或者说,鬼神致病、巫师治疗病人等并不单纯是唐人精神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应对现实的表现。

  • 标签: 疫鬼 疟鬼 鬼神致病
  • 简介:奉蒋命,力阻避港巨贾返沪1949年4月底,人民解放军大举渡江,南京、上海相继解放。沪上若干名商巨贾由于担心身受兵燹之祸,纷纷避难香港。因此,原本尽是粤人天下的香江,突然跑来一大群讲着吴依软语的江浙人士,个个腰缠万贯,出手阔绰,这批异乡客被当时香港报章谑称为“高等难民”。

  • 标签: 杜月笙 台湾地区 1949年 人民解放军 香港
  • 简介:1965年秋,我采访位于西藏帕里镇附近的查果拉边防哨所,指导员告诉我,帕里是军事要地,离边界很近,是由中锡边界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两次武装侵略西藏时的战场。他说:1903年12月英军越过我国则里拉山口,不久占领帕里,强行进驻帕里宗(县)政府,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前往交涉,英军不予理睬,还将代表扣留。愤怒的帕里百姓忍无可忍,拿着大刀、

  • 标签: 战场 西藏地方政府 纪事 19世纪末 军事要地 20世纪
  • 简介: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端午节、端阳节、五月节、蒲节、天巾节或解粽节。

  • 标签: 端午节 迷信 辟邪 端阳节
  • 简介:北大荒精神和兵团精神,都是在黑龙江垦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事业发展过程中诞生、发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屯垦精神。因屯垦事业是一项独立的事业,所以两垦区形成的屯垦精神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特定的产生时间、屯垦主体、地域、历史使命。正是两种屯垦精神在形成时间、屯垦主体、地域环境、历史使命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两种屯垦精神在产生的条件、形成过程、核心价值等方面既表现出某些共同性,又有着明显差异,而这些相同和差异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种屯垦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影响了屯垦精神未来的发展趋向,也决定了未来两地屯垦事业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北大荒精神 兵团精神 农垦 异同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美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美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