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显示了政府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日渐重视,但也应该认识到遗产日的设立绝不是一个句号。而是要始终保持高涨热情的全民行动。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比较成熟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

  • 标签: 文化遗产日 文化保护 经验借鉴 管理体制
  • 简介:<正>拜读贵刊92年第2期发表的《刘项川人之得失》(以下简称冯文)一文后,觉得该文有许多值得继续探讨之处。因而我不惴冒昧,妄发数言,以求教于冯树鉴同志。其一,正如冯文所言,刘邦战胜项羽“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把如此复杂的原因,最后归结到“使用人材问题”上,实在是有失偏颇。众人皆知:用人之得失无疑是

  • 标签: 刘邦 项羽本纪 历史潮流 原因 韩信 商榷
  • 简介:《泰顺县志》自1988年4月开始编修,历经十载,终于在1998年的1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捧读这凝聚10年心血写成的115.3万字鸿篇巨制,对志书的编纂成就和特色,不特印象良深,而且有获益良多的深切感受;同时,对其中的某些不足之处,也不无惋惜之感。为此,谨以浅识所及,略评是志之得失

  • 标签: 县志 志书 略评 编纂 得失 成就
  • 简介:作为一部断代诏令文献总集,《西汉诏令》不是直接利用原始诏令文书汇编而成,而是通过辑录《汉书》中所载诏令文字编纂而成。《西汉诏令》为后世从正史中辑录档案文献,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相关的研究和总结,对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宋代 《西汉诏令》 档案文献编纂
  • 简介: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启示 北宋中期
  • 简介: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舰队列出'鱼贯纵阵'的队形,北洋舰队临时以'雁行阵'(因时间仓促,故所列实为'燕翦阵')应战。有些同志认为,北洋舰队的这一阵形是提督丁汝昌的指挥失误。本文探讨了——

  • 标签: 阵形 黄海大战 丁汝昌 雁行阵 甲午海战 黄海海战
  • 简介:明代重臣王琼嘉靖初年出任陕西三边总制,在边四年间,整饬军务、修筑边墙、吟咏唱和,所撰部分奏议诗文,在同时期编篡的(嘉靖)《固原州志》、(嘉靖)《宁夏新志》两部地方志有幸得以保存,其中五篇别书失载,对研究王琼此段生平提供了新材料,也使客观评述其在宁夏修边得失有了更多参照依据。

  • 标签: 王琼 佚文 宁夏 修边得失
  • 简介:大规模的方志事业在中华大地掀起已经历时20多个年头,一大批省、市、县及各类专志破土而出,先后问世,形成20世纪中国文化战线上一道规模浩大、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风景线。方志事业贵在持续,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传统的修志期限,众所周知,清代为60年一修,民国为30年一修。

  • 标签: 《普陀区志》 中国 地方志 修志期限 浙江
  • 简介: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首轮《江苏省志》一改旧志“重人文,轻经济”的偏向,做到经济与人文并重,共92卷的《江苏省志》,其中经济部类就有50卷(含《综合经济志》),占全志的54%,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针的充分体现,也是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客观体现。本文就《江苏省志》50卷经济部类志书作一粗浅的剖析,以期对续修有所借鉴。

  • 标签: 《江苏省志》 经济部类 得失 编纂 社会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 简介:新编《普定县志》于1999年底出版面世,在它之前,贵州80个有修志任务的县、市,已有近70个县、市出书。因此,《普定县志》在编纂及审定过程中,有其他县、市丰富的修志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当把散着墨香的新编《普定县志》与省内其他县(市)志作一粗略比较时,不难看出《普定县志》在编纂手法上的成熟与老练。本文试将《普定县志》中的图片运用情况与贵州部分县志作一比较,从中总结出本届修志中的一些得失

  • 标签: 《普定县志》 中国 地方志 贵州 编纂工作 图片运用
  • 简介: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停止了自乾隆朝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实行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

  • 标签: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政策得失
  • 简介:《四库总目》记一代藏书之盛,以'典据'、'通变'为原则,发扬《汉志》以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是目录史上集大成之作。它为以后的目录著作、丛书目录、地方志中艺文志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官方样板。启学人以法门。但由于它是由满人统治汉人的封建时代的产物,又限于社会发展水平而认识未足,加之工程浩繁,严令催促,不可避免地也有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研究其体例结构,书籍归类的得失,对于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者以及从事目录史研究,撰写新的目录著作工作,尤有借鉴作用。今尝试论之:

  • 标签: 《隋志》 体例结构 集大成之作 通变 《汉志》 考镜源流
  • 简介:经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进行巨大变革的起点,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征。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载入志书.给后人留下一部可供存史、资政、教化的“信史”.是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首届修志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记述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成为首

  • 标签: 《福建省志》 经济体制 地方志 记述方式 地方特色
  • 简介:2004年第四期的上,刊登了一篇题为<1958年,王任重过黄陂>一文.此文记述了1958年大跃进时王任重路过黄陂去麻城参观高产试验田,突遇山洪暴发而滞留黄陂的一些历史.文中所述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旁人似乎难以判断.但纵观全文后,内中有个细节却引起了我的疑惑,那就是文末提及的王任重与陶铸的一段电话对话.文中写道:当时"陶铸是中南局第一书记,王任重是中南局第二书记,陶铸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兼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但据我所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两个中南局,一个是解放初中南军政委员会时期的中南局,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行政大区的撤销,这个中南局也就不复存在了.

  • 标签: 《1958年 王任重过黄陂》 陶铸 历史真实 文献史料
  • 简介:己巳之役是金军第一次深入畿辅,于明清双方影响深远。以往论述多从清官修史书,致使真相隐晦莫明。本文试用明清两方面史料互相参证,就皇太极兴兵本意、明朝抚御蒙古失策、蓟镇虚弱与金军入关之因缘、袁崇焕勤王及北京城下之战、崇祯逮捕袁崇焕与反间计之真伪、金军北返线路与时间、皇太极打通山海关受阻及出关之际明金两军态势等问题进行考辨,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己巳之役 皇太极 苏布地 孙承宗 袁崇焕 祖大寿
  • 简介:<正>清代学者王鸣盛曾遍校十七史,今初步统计,其《十七史商榷》保留的校例约有千条之多.笔者为此曾探讨过《商榷》中校勘系统的整体结构问题.但接下来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大量的校例,其具体得失究竟如何呢?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原因,这很难予以精确的回答.但在建国后的正史校点活动中,《商榷》曾是参考书之一,因此本文的例测即以《商榷》跟校点本对照,并以此为基准,进一步举例对《商榷》校史的得失作一简略的分析评议.

  • 标签: 校点本 校史 《十七史商榷》 王氏 中校 张元济
  • 简介:“没有个性即没有艺术”,“追求艺术作品的个性,实为探求艺术之生命。”这个看法在文学、戏剧、电影、绘画等许多创作领域自不待言,然而在我们博物馆学界,是否也把奉献每一个新颖的、具有个性的陈列展览,视为创造性劳动的生命?这大概会莫

  • 标签: 陈列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事业 复原陈列 艺术作品 创作领域
  • 简介:第二轮志书编纂组织至关重要,组织行为是否切实可行是一本志书能否成功编纂的前提条件,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编纂班子,拟定一个科学的编纂规划,制定一个实用的编目方案,落实一套可行的培训体系,创新一个新颖的评审行为,只有做好县志编纂组织工作,才能编纂出一本精品佳志。

  • 标签: 第二轮修志 县志 编纂 组织
  • 简介:以敦煌唐写本张平子《西京赋》残卷校勘清代胡克家刻本李善注《文选》所附《考异》,既可见考异者之真知灼见,亦可见其妄断谬说。于是,对《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编者饶宗颐先生之喟叹——“今人眼福,回非前贤所可及也”,深有同感矣!

  • 标签: 敦煌唐写本残卷 胡刻文选考异 校勘是非得失
  • 简介: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风雅”和“风骚”作为诗歌的渊源,作为检验诗风的标尺,作为各种诗体的宗祖,其至高地位似乎是无须加以讨论的。但是历代文人虽然习惯於标举“风雅”和“风骚”,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否一致?二者所代表的传统又是否相同?在目前所见的诗学研究中,似乎还缺乏认真的辨析。如果细检清末以前所有的诗论以及研究诗骚的学术着作,不难发现前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其实曾遇到不少麻烦和争执。而这种分歧从诗骚辨体的角度看得尤其分明。

  • 标签: 诗歌批评 “风雅” 风骚 历代 辨体 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