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3月2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国内研究和应用释光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的考古工作者、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释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
  • 简介:马克思名言(左图为2018年5月5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标签: 学术信息 物质力量 马克思 特里尔 批判 武器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2017年4月23日,我们敬爱的沙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沙先生遗嘱表示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所以我是过了“五一”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沙先生对我也是恩重如山的长辈,按惯例,我是要写一篇追悼文章的。正巧王静转达刘后滨先生的意思,希望我写的文章放到2018年编辑的《唐宋历史评论》中。

  • 标签: 尊老 学术 敬畏 悼念活动 历史评论 文章
  • 简介:章太炎《儒术真论》将真儒术的本质界定为“以天为不明及无鬼神”。这一诠释在理论与方法上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并且以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科学为知识基础。章氏一方面从墨家批儒记录中落实界定真儒术的文献依据,对儒墨之差异提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试图走出一条迥异于孙诂让“本说经家法,笺释诸子”的路子,强调治子乃“寻求义理”的“主观之学”,从而为国学旁采远西新学打开了空间。而另一方面,《儒术真论》的两篇解说性附文《视天论》和《菌说》,经受斯宾塞进化学说、《谈天》等西学影响,采纳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新的宇宙、世界支配及运行原理,并将之作为诠释真儒术的知识支撑。章太炎儒术新诠,无论从科学革命导致“范式转换”的普遍视角来审视,还是察之以中国传统学术的自我调适以及西学东渐从明末到清末的复杂历史轨迹,都折射出近代中国学术嬗变的某些动态图景。

  • 标签: 章太炎 儒墨差异 治子之学 牛顿定律 西学东渐
  • 简介:敦煌文献P.3634+P.3635《春秋正义》为现存最早的《左传》单疏抄本。由于其抄写时间与孔颖迭《春秋正义》的成书时代非常接近,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存了书本的原貌,通过与它本的比勘可纠正传世《左传》文献及前人校勘之失,在版本学、校勘学方面非常有价值。此外,敦煌残卷本《左传》还保留了当时敦煌地区流行使用的大量俗字,对于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敦煌文献 《春秋左传正义》 敦煌俗字
  • 简介:由中国民族学会回族学分会主办、西安市丝路回商商会和陕西怡兰集团承办的回族红色记忆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8月25-2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围绕“回族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贡献”的中心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红色记忆 西安市 回族 中国现代史 民族学会
  • 简介:地方志书的学术性决定了地方志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同时地方志编辑的学术素养直接影响到地方志书的学术品位。长期以来,对地方志书学术性认识不足。地方志书特殊的编纂体例模式、机构体制等直接影响到地方志编辑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在编纂实践中,地方志编辑提升学术素养要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素养、地方志书体例与学术素养、理论研究与学术素养以及沟通协调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关系。

  • 标签: 地方志 编辑 学术素养 学术性
  • 简介: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但在十年前,古瓷片价格非常低,都是按车卖的。到了2012年,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后面几年古瓷片的价格都在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目前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 标签: 收藏价值 瓷片 学术价值 升值空间 贸易运输 瓷器
  • 简介: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传教士 海外汉学 中国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话语建构、学术范式和现实功用的阐释,指出中国海疆史作为一套知识体系比作为一个学科分支更有价值。海疆史的话语构建,涵盖了海疆史在历史学科内部的话语权,以及中国海疆史在世界涉海历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海疆史学者应该具备忧国意识与匠人精神,在对各类涉海问题的研究中,兼顾领土领海的神圣性与资源开发的灵活性。

  • 标签: 海疆史 话语建构 学术范式 维权功能
  • 简介:2016年,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现状研究,都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作为传统领域的研究,本年度西南边疆治理、民族历史与文化等领域继续保持着较强的优势,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此外,西南边疆经济开发、“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等研究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年度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 标签: 2016年 西南边疆 学术研究
  • 简介:梁启超作为清季民初极富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始终活跃于政治和舆论的舞台.激剧动荡的社会进程,造成其“流质易变”的特异表现.“欧游”之后,他淡出政治,潜心著述讲学,用生命的最后十年,完成了从政治到学术的自觉转向,实现了外在“转向学术”与内在“学理转向”之间交互影响的双重“蜕变”.他本人带有“学问上兴味”的自我书写,则为我们解读“过渡时代”政治与学术的珍域交织,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深刻的启迪.

  • 标签: 晚清今文学 史之改造 学术转向 自我书写
  • 简介: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效地参与、推进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转型。研究各教会大学的同质与差别,既可深化以内部视角研究中国教会大学的多元面向,更能推动以在地性的视角考察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能动关系。有鉴于此,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与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于2017年9月27、

  • 标签: 教会大学 圣约翰大学 私立大学 个案研究
  • 简介:2018年4月27日至29日,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天津市历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协办的“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史学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收到论文近80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天津的经济、政治、环境、文化与教育、日常生活与城乡社会以及民间文献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转型 学术研讨会 近代史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道光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和学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时学者的学术交游不无影响。经世致用成为联结不同学术倾向学者的一个重要纽带,对时政的关注淡化了学者心中的派别意识,学者的学术交游在更广阔的范围展开。然而,这种变化不是对所有学者都适用。魏源和曾国藩有机会却终生没有交集,表现出道光朝京师学者交游的另一历史面貌。经世致用和汉宋调和的时代潮流并没有促成魏源和曾国藩相识相交,迥异之性情和政治立场又构成阻碍二人结交的消极因素。

  • 标签: 道光朝 京师学者 学术交游 魏源 曾国藩
  • 简介:2017年9月23-24日,“近代中国北方经济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日本大阪经济大学、日本群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学者会聚复旦大学,分别就近代中国北方经济、社会、文化、灾害与环境变迁、经济与社会转型等多个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从研究主题、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体现了近年来近代中国北方经济与社会转型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北方经济 社会转型 学术研讨会 近代中国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无论是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17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里可以列举一些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比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开设小说课程,吴梅在北京大学讲授曲学,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蔡元培,与其有关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一是他出版《石头记索隐》。这一年蔡元培四十九岁。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史 《石头记索隐》 蔡元培 奠基者 标志性事件 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