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3月,由我耗时两年多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曾国佐将军》付梓出版。这是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也是一位青海籍抗日名将的传记。该书问世后,很快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并在同年底有幸获得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看过这本书的人总要问我:这些素材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站在街上是无法说清楚的,那得找一个去处,倒上一杯茶,慢慢道来。

  • 标签: 第一枪 付梓出版 何基 马鸿宾 军阵 少将军衔
  • 简介: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原籍广东省东莞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曾担任国际联盟海牙国际法庭的法官,被人誉为“法学泰斗”。他早年留学欧美,交好于孙中山,抗战爆发前从海牙归国后又一直追随蒋介石,因而得以两度进人民国外交界,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担任外交总长和外交部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他刚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下文均称为“南京政府”)不到半年时间,中日两国间紧张严峻的形势便将他推到了国民党抗战外交的前沿。事变爆发时,国民党党政要员正在庐山参加暑期训练。事变的消息传到庐山后,王宠惠立即电话指示在南京的外交部以应对方针。他在电话指示中说,外交部应尽快派人到日本大使馆就事

  • 标签: 王宠惠 南京政府 卢沟桥 和平解决 日本 事变
  • 简介:我叫黄胜时,1919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祖籍山东省单县黄集,现退休住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东大街64号。我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双亡。1933年秋因生活所迫,投军于冯玉祥部队,驻防在张家口万全县。1934年迁北平南苑12营房。1937年春又移防于卢沟桥,编在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三营九连三排九班当战士。我们的着装是灰制服,左兜上方有一长方形布块,从印有黑、蓝、黄、红的边及中间的三角符号上,可看出每个士兵、军官的阶级。灰帽子,帽徽处上下缀着两个黑扣。黑布鞋和黑袜子,灰绑腿带在小腿外侧打成三个“人”字

  • 标签: 卢沟桥 长方形布 三角符号 冯玉祥 二十九军 家境贫寒
  • 简介: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英国因其自身在远东实力不足,迫切希望与美国采取联合外交行动,抑制日本。美国在远东利益较少,且受国内孤立主义影响,只同意英美各自对日采取平行的外交行动。以下一组外交函电①反映了中日战争爆发初期英美不同政策、立场以及英国在中国、日本之间交涉的大致情况。

  • 标签: 英美交涉 联合外交行动 平行外交行动
  • 简介:抗战伊始,我从贵州到四川投军,随103师由重庆出发,奉命开赴江阴前线,驻防长江边上小镇合兴街,该地距长江入海处不远,当时我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外,整天不停发射炮弹,多数落到江边沙滩。一天我跟几位战友到江边观察,日军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不久,我师撤防后移,行至江阴城郊,所有沟渠木桥板,已被日军泼上汽油燃烧,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人道主义
  • 简介:本文运用亲历者回忆等史料,力图还原1937年7月7日深夜演习日军第8中队的活动,考证其在23时40分首次攻打宛平城,并结合当日天气情况及卢沟桥地理环境,论析传令兵志村菊次郎被命令"失踪"放枪,蓄意制造了"非法射击",并非是日本部分学者所论的"偶发性事件"。

  • 标签: 卢沟桥事变 宛平城 孙文涛 日军第8中队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州国”汉奸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致使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至1938年,南京、武汉、广州先后失陷,国民政府被迫退居重庆,西北、西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 标签: “攘外必先安内”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述略 抗战 宁夏
  • 简介:听田子渝、田子穗兄妹讲话是件非常欢乐的事。他俩点评父母的老照片,哥哥田子渝觉得妈妈越长越漂亮,爸爸个头太小。妹妹田子穗觉得爸爸很帅啊,有虎威。哥哥倒不以为然。《抗战三姐弟》讲述的是在张林苏的影响下,田家兄妹的母亲张林冬和大舅张金林在抗战前后的特别经历。

  • 标签: 田子 张林 林冬 八路军办事处 《解放日报》 二舅
  • 简介:福建东山岛是祖国东南沿海军事要地,是国防最前线。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港湾优良,自“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垂涎这块宝地已久.企图将它作为进犯闽南内地跳板。1938年5、6月间,在相继占据金门、厦门、南澳的同时。日军不断派出飞机、兵舰窥伺、轰击东山岛。

  • 标签: 东山岛 抗战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东南沿海 日军
  • 简介:抗战时期,八闽儿女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本刊特选编一组福建抗战的珍贵照片,以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福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
  • 简介:一轮甲子几沧桑,苦忆当年未渺茫;千古卢沟桥上月,汗青常照慨而慷。1937年,我参加了大学军事训练,大约在5月末。开始在北京西苑,由国民党的二十九军组织训练。分成两个大队,大学生为第一大队,中学生为第二大队。两个大队归属于一个总队,总队长是冯治安(当时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副总队长何基沣,还有一个姓潘的副总队长。大队长是程希远,我分在第四中队,中队长是徐存有。

  • 标签: 抗战 军事训练 组织训练 大学生 队长 卢沟桥
  • 简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自己的尊严,奋起同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场上表现 斗争精神
  • 简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贵州凭其极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支持八年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前哨。为支持和支援抗战,人贫地瘠的贵州作为战时土地清查的重要省区,在抗战初期进行了土地清查,整理地籍,以求增加政府田赋收入,并取得较大成效,贵州赋额为当时全国增加最多的省份,对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贵州 土地清查 贡献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烽烟匝地,国步隗危,吾邑乐清人民浴血奋战。此时所作诗文,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充满忧国爱民情怀。然迭经沧桑,大多散佚,殊感嗟惜。今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特予掇拾,聊志纪念。回溯1938年,邑之文士倡建“湫声吟社”,梓行社刊,宣传抗日。适逢征兵,热血健男,踊跃从戎,为此社课命名《从军乐》。今择周斡先生七古一首于后:

  • 标签: 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 时代气息
  • 简介: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之时.1945年8月29日。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印度尼西亚丹戎革岱被已宣布投降的日军秘密杀害.一股悲愤沉痛的情绪袭上已狂欢多时的文坛诸友的心头。

  • 标签: 郁达夫 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印度尼西亚 著名作家 狂欢
  • 简介: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

  • 标签: 《鲁迅全集》 《南腔北调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伪自由书》 抗日战争
  • 简介:滇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了古老的土司制度,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司。1942年初,10万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开入缅甸作战,5月,远征军失败,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在滇西沦陷的28个月内,形成了中国政府正规军、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众队伍和土司抗日武装三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局面。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滇西土司积极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侵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基层政权组织 抗日武装 宣抚司 土千总 曩宋
  • 简介: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9月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对日提出严重抗议。△沈阳陷落。△中国政府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就日本在东北的事变报告国联,请求主持公道。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 标签: 大事记 日本关东军 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