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代陕西社仓仓谷最主要的来源是用部分耗羡银采买,因此其设立之初规模就比较大,分布也非常广,但由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分布并不均衡,而且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社仓发展、衰落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 标签: 社仓 限制 设立 清代 衰落 因素
  • 简介:<正>本文仅从西安市的角度描述一下区域现代化进程与其郊县、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密切相关在某些方面的进展情况。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扩大经济活动基地从而扩大产品和利润的分布面。人们普遍认为,扩大国家经济基地的任务要比提高东部早期建立的工业中心生产力的任务重要的多。显然,中国最高层领导意识到资源丰富地区和资源贫乏地区的差别,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别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差别。这些差别必须缩小。而且通过发展,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差别是完全能够被有效地缩小的。因此,中国现代化政

  • 标签: 西北地区 中国现代化 地区经济发展 现代化进程 西安 发达地区
  • 简介:有关黄帝的历史事迹及其神话传说,大多显系后人将出自黄帝主族及其支族的糅合为一体了.本文试图根据"黄帝四妃"与"黄帝之子十二姓"的所在区域,来离析这些历史事迹及神话传说,并推测出其产生之地,从而判断它们是出自黄帝主族还是其支族.

  • 标签: 黄帝族 神话传说 迁徙路线 民族文化
  • 简介:从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格局,为教育现代化研究提供区域坐标,试图用新的视角揭示教育发展的过程因素和实现条件,进而形成分析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模式,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教育的四大区域特征,旨在为实现青藏高原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研究的基础理论。

  • 标签: 青藏高原 教育现代化 影响 特征分析
  • 简介:<正>本文所指区域为宏观区域,它即包括由气侯、土地、物产资源组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包括与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文化环境因素。区城制约着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与演变。白山黑水为满族发祥地;承德是清朝建立后满族新兴的迁徙地,两区域间自然环境的不同,使两地间流传的满族民间文学作

  • 标签: 满族先民 承德 民间故事 区域性特征 东北区域 部落
  • 简介:湖南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区域差异张伟然湖南古代民间信仰的内容甚为广泛,本文主要论述南岳朝香、杀人祭鬼、民祀及其地域差异。一南岳朝香信士亲身到南岳衡山许愿、还愿而烧香的风俗,叫做朝香,也叫朝岳、进香等。这在湖南是一种很有特点的习俗。朝山进香,全国各地所在...

  • 标签: 古代民间信仰 南岳 竹王崇拜 亚区 区域差异 五溪蛮
  • 简介:贵州地区分布着三种有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即以锐棱砸击法为特点的猫猫洞文化类型;以小石片石器为特点的马鞍山文化类型和以上述两者兼有的白岩脚洞文化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分布特点构成了贵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文章从地质、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出发,对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认为更新世晚期环境对贵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三种不同文化类型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更新世晚期 贵州 旧石器 文化研究
  • 简介:用"健康指数"来表征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以预期寿命为核心,选择27项与寿命有密切关系的、能反映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健康指标,综合求得健康指数,基本上反映了各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表明我国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较好,西部地区稍差.

  • 标签: 健康指数 预期寿命 区域差异
  • 简介:本文通过总结其他学者对旅游发展质量的相关研究,着重研究新疆十五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发展质量特征与空间差异。从旅游发展质量内涵出发,建立由5个子系统共16个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新疆旅游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即北疆〉南疆〉东疆;十五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发展质量可划分为4个等级:高等级、中高等级、中低等级、低等级;旅游子系统发展质量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

  • 标签: 旅游发展质量 空间差异 新疆
  • 简介:1907年11月6日,营口叶亮卿开办的东盛和等五联号突然倒闭,波及整个营口,造成严重的区域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清政府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几经协调、商讨,最终由户部银行筹款150万两进行救济,从而稳定了商业秩序。通过该案处理过程,能看出清政府在实际经济运作中开始发挥保护、救助经济的作用。但救济政策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蕴含着多方考虑及利益纠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新式金融机构与督抚、地方关道等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扮演着不同角色。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开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政府职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得到扩展和强化。

  • 标签: 经济危机 东盛和 倒闭 清末新政
  • 简介:<正>继《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之后,陈支平副教授又把他的《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20万字,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5月出版问世。披览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值得肯定的优点和长处。一、该书是对中国家族史研究领域的新开创和新挖掘。谈到中国家族史的研究,大致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其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代表人物的潘光旦曾在廿年代关注及中国家族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利用家谱和乡会试的硃卷、方志与征献录著成《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是书堪作中国家族史研究的开山作,其后零星出现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论著,伹卓有建树者却少。到五十年代。傅衣凌先生首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家族史研究,这标志着家族史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此傅先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研究创立了

  • 标签: 家族观念 文化研究 家族制度 家族史 福建 研究论著
  • 简介:区域差异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江西省受周边强经济中心的影响,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突破原来农业大省的发展思路,致力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江西省内部地区差异较1990年明显扩大,而且表现出各地区相对波动较大的特征.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江西1990-2001年间11年来的发展状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将江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江西省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是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

  • 标签: 江西省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偏高—份额模型
  • 简介: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截面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北疆高于南疆;(2)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总体水平低且南北疆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地区内差异绝大部分贡献来自北疆地区;(3)新疆14个地州市可划分为高转化率,较高转化率,中转化率,低转化率4个等级。其中高转化率地区是乌鲁木齐市,最低转化率为和田地区。

  • 标签: 旅游资源丰裕度 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转化率 地州差异
  • 简介: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重心统计法、基尼系数、地带分离系数以及ArcGis软件研究2004-2014年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演变。从国际旅游收入的数理特性上来看:“购物”和“其他”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度较大,是今后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方面,交通虽然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短期内无法改变。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地带空间格局演变分为2004-2008年的收敛趋同,2008-2014年的发散分异;区域差异表明现阶段吐鲁番、喀什和巴州等9个地州呈分散趋势,是现阶段国际旅游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州,有待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 标签: 国际旅游收入 数理特性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 简介: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座区域大都会,潍县城市地域结构表现为“西绅东商”的特征:士绅主要聚居于主城,东关西半部和自浪河西侧则是工商业最为繁盛之地。这种地域结构特征实际上在晚清以前即已形成,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并未在潍县火车站一带形成可观的城市地域,“西绅东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士绅近官署而居的居住习惯、潍县城孛茸毂胶东的交通区位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和东关因有城墙环绕而表现出的安全优势,是造成这种稳定性的四个内在原因。

  • 标签: “西绅东商” 城市地域结构 稳定性 潍县城 晚清民国
  • 简介:根据江苏省样本地市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及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权重,构造重要与满意度矩阵等方法,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体服务、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北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大,苏中和苏南地区较小;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好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各类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尤其表现在文体服务与公共服务设施上;多数地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度偏低。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江苏省 公共服务 指标体系 满意度 城乡区域差距
  • 简介:本文通过完全因素分解法,对陕西省和广东省1997--2006年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各产业能源强度过高是陕西能源强度高于广东的主要因素,而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是其次要因素。因此,陕西要达到国家提出的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一方面需要运用价格、税收和财政补贴等综合的调控手段推动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以有效的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应根据陕西的要素禀赋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

  • 标签: 能源强度 区域差异 完全因素分解
  • 简介:本文以麦积山西魏第127窟和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285窟为讨论的主要对象,在二地同时期石窟艺术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朝时期佛教石窟艺术样式的西传及其流变的区域特征。

  • 标签: 北朝佛教石窟 样式 区域性特征
  • 简介:地域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王日根会馆是明清时期寓居外地的同籍人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地域是它的最基本特征。不仅众多会馆几乎都是地域的,而且,在不同地域设立的会馆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一地域会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会馆的地域是在下列因素共同...

  • 标签: 地域性 明清时期 地域差异 山西会馆 广东会馆 山西商人
  • 简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权重,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得分,并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但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仍然不是很高,与全国一些较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济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较强,但中西部地区却明显落后。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现代服务业 区域差异 山东半岛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