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复从西方引进社会伦理思想,主要论述群际关系、群己关系和群内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保群".1900年以后,他企图以旧伦理道德充当凝聚力.

  • 标签: 严复 社会思想 伦理思想 《天演论》
  • 简介:本文拟从伦理学角度入手,探究史诗中蕴涵的伦理思想.这些古代部落社会意识形态领城的种种观念、原则的积淀,就形成藏民族传统社会道德的主要内涵.从这种意识形态的探究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代藏族部落社会从血缘向地缘关系的转化.

  • 标签: 格萨尔 藏族 部落社会 伦理
  • 简介:“五四”时期陈独秀的伦理思想颇具特色,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同政治思想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猛烈抨击;以经济关系探讨道德观念转变的必然性;主张个人的完全发展,积极要求自我解放,热烈歌颂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其思想主题、思想内容、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迪。

  • 标签: 五四时期 陈独秀 伦理思想 进化论 自我解放 社会利益
  • 简介:绘画艺术反映人们的主观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不同,其绘画语言绝不相同。汉代用“忠”、“孝”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以忠孝伦理思想维系着封建统治,这点从两汉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中显现出来。我们的学者,特别是美术史论研究者,一定不可忽视绘画艺术的这一显性。

  • 标签: 汉代 绘画艺术 忠孝伦理思想 时代性
  • 简介:壮族伦理思想中蕴藏着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蕴和追求,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壮族伦理思想中的和谐理念,有利于协调壮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现代冲突,为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有利于协调壮民族地区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为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稳定的秩序保障;有利于增强壮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因此,我们应充分彰显壮族伦理思想和谐意蕴的当代价值,为壮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 标签: 壮族伦理思想 和谐意蕴 当代价值 实现路径
  • 简介:德性和规范都是道德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孔子德性思想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之关系的特质出发,并得出结论:德性与规范相比,德出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真正的规范只有一条,即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 标签: 孔子德性思想 德性 规范
  • 简介: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现代社会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取物有节
  • 简介: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蕴含着诸多间接和直接有助于商人伦理转换和建构的思想及其依据,这些思想主要包括:良知说;“体用一原”论;“百姓日用即道”;理欲观、公私观及其唯我论,尤其是“新四民观”和“贾服儒行”论。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为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和建构提供了诸多理论和思想来源,帮助他们实现了传统商人伦理的转换和新伦理的建构。

  • 标签: 阳明心学 世俗伦理 徽商伦理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始终受到历代统治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先秦时代,儒家就指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并提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纲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便成了中国传统家教的指导原则。

  • 标签: 家庭教育 家教 先秦时代 中国 指导原则 继承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的社会本体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两大类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即事实或事态现象与规范或制度(价值)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在认识论上对前者的陈述是认知问题,关乎真假性;对后者的陈述是实践问题,涉及有效性。事态的陈述与规范的陈述不能截然分离,它们是相合相融的:事实或事态规定了规范或制度;规范或制度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中,其普遍有效性是历时的定域的。

  • 标签: 事态 契约责任 实践问题 事实 制度 领域
  • 简介:侗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及转型杨玉琪侗族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富有传统美德的民族之一。由于侗族在历史上生产方式的落后,没有自己的文字,在伦理道德上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化形态,但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本民族的价值取向标准和行为规范...

  • 标签: 传统伦理道德 社会主义条件下 侗族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习俗 民族精神
  • 简介:《孝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内容看,《孝经》应该是先秦两汉时期"经过几代儒家人物的增删、润色与整理"而成。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虽然也有忠孝相通的观念,但是,其关注重点是家庭伦理;《孝经》中,事亲之孝只是立论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内容是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因此,《孝经》完成了儒家孝道由家庭伦理向政治理论的关键性转变。秦汉以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的正是《孝经》之"孝",因此,其与原始儒家孝道思想渐行渐远也就不足为怪。

  • 标签: 《孝经》 孝治 家庭伦理 政治伦理
  • 简介:回族民间儿童歌谣是回族口头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从民间的、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回族民间儿童歌谣虽然是“稚子之歌”,却因为它“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博大精深的道德教化,其内容涉及宇宙人生、伦理道德、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回族人民聪颖智慧、热爱生活、善于创造、精明干练、热情好客、精于商贾等民族特点。回族民间儿童歌谣又因为内容的饶有趣味、形式的生动活泼、语言的通俗易懂、节奏的鲜明、音韵的和谐、儿童乐于接受等特点而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成长和兴趣培养,因此成为回族儿童喜闻乐见的别具深刻意义的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的良好教材。

  • 标签: 社会伦理秩序 儿童歌谣 回族 民间 传统 口头文化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道互补,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又富于浓厚的道德色彩,信奉的是伦理中心主义,因此伴随着儒家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一切精神层面的东西都蒙上了伦理的色彩,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以中国古代较早传人西方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学作品为例,如《好逑传》,之所以能得到歌德的好评,就是因为它以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了儒家“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思想,富有东方道德的浪漫色彩。

  • 标签: 伦理教化思想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中心主义 浪漫色彩 文学作品
  • 简介: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一贯之道是“分”的思想。“分”的要义是如其分而治理。普遍的“区分”或“分”的方法论,是荀子思想中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方面。分治的理念体现了荀子对伦理-政治融合关系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由人而政,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荀子学说彰显了正名与尚学等儒家传统的主旨和政治意义。

  • 标签: 伦理-政治 荀子 分治
  • 简介:《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麽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家庭伦理 祭神解冤…
  • 简介:<正>一个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集中体现着该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其文化心理结构的本质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念始终贯穿着一种追求永恒、渴望不朽的心理势向。这种信仰与西方一些民族的灵魂不朽、超越于现世的未来世界的信仰尚不相同,它以一种完全入世的务实精神,追求此生此世的长存和在生死相续循环中的永恒。中国原始不死观念的发生是很早的。这是农业民族所具有的基于自然、社会、人生

  • 标签: 生死观念 儒道思想 中国传统 原始信仰 儒家 先秦
  • 简介:一艺术创作需要高浓度精品“广度”、“深度”和七十年代末以来流行的“力度”和“厚度”,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几把最常用的尺子。这几个“度”所衡量的着眼点虽有所不同,但都偏重于思想内容方面,即作品对生活反映或表现作家艺术家思想情绪的范围、深浅、着力与穿透程度...

  • 标签: 中国传统美学 浓缩性 《易经》 艺术论 艺术形式 《老子》
  • 简介:丘逢甲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文福乡员山村(今广东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出生于台湾,是客家人。客家人在近2000年的迁移、定居、开拓、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哺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客家英杰。丘逢甲就是这些客家英杰之

  • 标签: 丘逢甲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文天祥 爱国爱乡 抗日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