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的关注,

  • 标签: “他者” 西方 观念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 中国
  • 简介:回顾人类百年历史,可以发现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开始于遥远的异邦,逐渐回到本土,但只要有差异存在,就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学,研究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尽管研究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 标签: 人类学 他者 他者性 观察 反思 重建
  • 简介:古代巫医不分,由于人类将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故以巫充当人鬼间的中介,寄希望于巫术行医、安抚死神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正因基于此观念,医与巫、医疗与巫术、药物心理与巫术心理取得了自然的结合,求药及求巫两皆统一于医疗活动之中.商代的医疗知识仍然处于中国医学的萌芽状态,具有迷信性质,常与巫教信仰交织在一起.即使如此,此时的巫医也开拓壮大了医学的先河.除利用药材之外,商人亦知运用针刺方法以治病,此种针砭医疗器具,在各地遗址时有发现.在医疗方面的巫术的具体活动,则主要包括二种:一为医疗巫术,二为逐疫除凶.

  • 标签: 甲骨文 巫术 巫医 医疗巫术 逐疫除凶
  • 简介:18、19世纪,作为整体符号体系的儒家世界开始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冲击,一种普世主义的帝国宇宙观逐渐动摇,并试图在作为的西方面前寻求一个相对化的自我定位。各路知识分子在亦敌亦友的西方参照下,整合国内分化的各种势力,加入到西方所建构的国家秩序与话语体系中来。建国以后,如何在新生政权的意识形态框架下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了中国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框架。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建国以前的汉民族想象与建构是一种自我寻找与定义,而建国以后的汉民族书写却依赖于对少数民族的分类,进而体现主体汉民族的现代性与同质性。90年代以来,随着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建构策略在"作为自我的"和"作为的自我"的双重影响下不断遭遇实践与理论困境。这一历史生成的学术困境——即将中国作为一个符合国际格局的民族国家进行表述,还是将其作为一个超民族、超国家、超社会的体系进行书写——需要在长时段的历史事实与知识脉络中寻找出路。

  • 标签: 汉民族 少数民族 西方 他者 制造自我
  • 简介:1921年冬,已经二十九岁,曾经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的梁漱溟,在父亲自杀后,自咎未成家生子的不孝.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彼时,梁漱溟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前去济南进行暑期讲演。

  • 标签: 梁漱溟 1921年 省教育厅 终身 自杀 不孝
  • 简介:现代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原生态智慧成为当前研究较多的一个主题。原生态智慧的神话其实是""与"我"合谋的产物,通过""想像得以构建。但""的智慧同样可以为"我"的前行提供参考,而通过""与"我"的互渗来保持文化多样性,不失为一条可选择的较为可靠的道路。

  • 标签: 原生态智慧 他者 我者 文化多样性
  • 简介: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学术背景:我大学本科专业是日语,毕业后留母校日语系任教,后赴日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课程。由于憧憬中国传统文化,在结束了较长时间的日本留学生涯进入中山大学任教后,又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博士课程,并取得了博士学位。鉴于我个人的学术背景还是以日语、日本文化为中心,因此,我选择从他国文化,即从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文化视角,回望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 他者 中山大学 中国古典文学 博士学位
  • 简介:大兴教育重视知识,珍惜人才。——任继愈'恢复'科举和高等教育任继愈曾提出,我们可以考虑'恢复'科举,不考科举的内容,但是科举的形式值得借鉴。对此,一般人可能都会惊讶一番,恢复科举?怎么可能.一般人的观点总是会受到外界观念的拘囿。如今的我们都以为在当下的教育体制里不可能出现科举了。教育改革怎么也不会改革到恢复科举头

  • 标签:
  • 简介:《佛教大辞典》由任继愈主编,众多专家学者历时13年联合撰著的《佛教大辞典》在2003年出版时引起了较大反响。任继愈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曾经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高度赞扬,并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推崇。日本著名的老一辈佛教学家本善隆于中日建交前曾专程来华拜访任继愈,所持

  • 标签: 任继愈传 思考者任继愈 文化思考者
  • 简介:汉字用简识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统一的汉字使得统一的中华民族有了语言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进行了几次文字改革,为的是更好地普及文化,加快扫盲运动。简化字改革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当时时间很仓促,有的地方还是考虑不周

  • 标签:
  • 简介:《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记孟涂听讼的故事中,决狱仅凭“其衣有血”而执其入。其实,“其衣有血”是经“神判”理屈而被神兽触伤所致。而表示“神判”的话语恰恰误脱,遂使经文在情理上产生疑窦。

  • 标签: 《山海经》 神判 “衣有血”
  • 简介:旅游促使游客与东道主两个群体相遇,在相遇中产生“客-我”分野与对视.在这样的分野与对视中,“自我与谁才是主体”的争议自然产生.对此争议所持的观念,促成了主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给主客文化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分析与现实观察的基础上,从“自我”与“”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归纳出旅游活动的3种主客互动类型,即“自我主体性”类型、“主体性”类型与“伦理他”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旅游情境,分析持有不同类型观念的游客与东道主的行为方式与影响.本文认为,旅游发展应倡导“伦理他”理念以利于主客互动关系处理,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主客互动 “自我” “他者” 行为方式
  • 简介:在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很荣幸拜读了《山西大典》。这是山西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可喜可贺!《山西大典》是一部以全面反映当代山西省情为主,系统地记述全省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典籍性工具书。

  • 标签: 《山西大典》 出版发行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 简介:《三都赋》唐前旧注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注的注,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注《蜀都赋》而刘逵注《吴》《魏》二赋说,綦毋速等持此说;左思自注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注《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注说及并注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蜀》二赋。

  • 标签: 文选 三都赋 旧注 张载 刘逵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某些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呈现出符号化、时尚性、讲究身份象征等倾向,即所谓“符号性消费”。本文从“雅虎中国”网的一项调查入手,通过云南元阳梯田案例,证明这一现象在旅游消费行为中也客观存在。某些旅游认为,旅游是一种时尚追求,选择到哪里旅游、怎样旅游,都能体现出人们对自己社会角色扮演的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地位区隔的认可和接受。这种“符号性消费”行为对旅游地的社会建构意义应该引起关注。

  • 标签: 旅游者 元阳哈尼梯田 符号性消费 时尚
  • 简介:本文首先在(《系辞》文本语境中分析了“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的词语含义;然后,梳理比对了历代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进而,在对“形”加以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形”、“道”、“器”的关系,论证了三作为中国古代基本哲学术语的总体含义。最后,本文就这一基本哲学术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共性与差别做出了评析。

  • 标签: 抽象 存在
  • 简介:罗昌平审时度势地实名举报了一位涉嫌腐败的在任高官,但当至亲遭遇变故,也不得不服膺于潜规则。33岁的罗昌平先生是现今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调查记者。担任《财经》杂志副主编,个子不高,穿着随便,面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所从事的职业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扒粪"。这个称号来自西方新闻界,原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对专事揭丑的记者的称呼,指他们"手拿粪耙、无视美好、一门心思收拾地上的秽物"。

  • 标签: 实名举报 刘铁男 罗昌 北京街头 《财经》 中央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