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发表于1767年法国重农学派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家们"的政治理论。一部百余页的论著,全部事关中国且多溢美之词,这在法国的"中国热"渐趋降温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是较为罕见的。因而,魁奈的写作动机值得探究。本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比1767年该论著的印刷版,魁奈的手稿以及作者所取用的素材,试分析魁奈创作此文的直接目的和深层意图,并举例说明作者为达成此目的而对素材及自己的手稿所作的修改。

  • 标签: 魁奈 中国 专制制度 重农思想
  • 简介:春秋时期,“不朽”已被作为口头和书面用语.时时点亮人们的激情和自豪。打开《左传》就会发现,那时的志士仁人大都爱说“死且不朽”,而且真诚践行。他们已把“不朽”作为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甘愿拿生命换取。

  • 标签: 三不朽 生命价值 春秋时期 书面用语 《左传》
  • 简介:《尚书·汤誓序》载“伊尹汤伐桀,升自陑,”其中的陑的地理位置,有安邑之西、曹县商丘之西、济宁附近种不同的说法,但这种说法都有问题。陑应是山地,且其位置应该与考古学中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从清华简《尹至》与上博简《容成氏》看,陑应在夏都之西,即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之西,嵩山万安山脉西麓。该位置很关键,说明商汤灭夏采取迂回战术,出其不意而制胜。这对认识夏商之间史事很有裨益。

  • 标签: 《尚书·汤誓序》 商汤灭夏
  • 简介:本文通过考古发掘分析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中的木质材料,试图还原秦时期对木材的加工没有使用铁锯的事实。通过观察棚木等木质建筑构件,并结合秦简,认为秦时期并没有实行标准化。通过棚木等木质材料之间的构建组合关系,判定先秦柱祀与铜车马陪葬坑没有任何关系。

  • 标签: 棚木 制作与加工工具 标准化与规范化 裎祀与陪葬坑
  • 简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发挥民族节日的正能量作用提供了契机。结合广西""节日的实际,并参照新疆、西藏拉萨和四川凉山等地民族节日的好做法,可从站在《实施意见》的高度提升""节日地位、站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推进""节日活动开展、站在时空的高度积极搭建""节日活动平台、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和拓展""节庆文化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节日持续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五个层面充分发挥广西""节日的正能量作用。

  • 标签: 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节 正能量作用
  • 简介:2017年1月22日(农历丙申年腊月廿五),我在江西老家突然看到友人的微信——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截屏: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去世.我立即转发了这一消息,并写了如下一段话:'去年1月27日,我去瓜饭楼看望冯其庸先生,时隔一年,冯老仙逝,人去楼空,令人唏嘘。回想去年我将冯老题写书名的拙

  • 标签: 瓜饭 谒瓜 饭楼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魏史料中“身备仗”一词具体含义的解释,考察魏晋南北朝时代作战人员的武器装备系统。汉代以来,以往长期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经与边境族群战火洗礼,出现新的变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代军队中,不同战术功能的兵种以下列武器作为区分:抛射性兵器弓弩、砍斫性武器刀(配檐)和击刺性武器稍。一部分技艺精湛的战斗人员,有可能复合装备稍一弓矢、稍一刀楣,或刀楣一弓矢。“身备仗”即指精锐武装人员,身上同时复合装备以弓矢、刀楣和稍种战术功能截然不同的武器。这种复合装备的现象,有可能是中古时代中国战争技术与内亚族群军事文化交叉影响下的产物。对以“身备仗”为代表的多种兵器复合装备现象的分析,可以展现中古军人的装备系统和战斗技艺,而追溯中古时期军事审美传统,更是观察古代军事文化的独特窗口之·。

  • 标签: 装备系统 军事文化 弓矢 刀楣 “身备三仗”
  • 简介:柯劭忞《新元史》成书之后被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成为官方钦定的“二十五史”之一。时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称《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洽’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士之积累以成高峰”1,对柯劭忞及其《新元史》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柯劭忞政治见解相反的章太炎,也评价《新元史》称:“柯书繁复,视旧史为优,列入正史可无愧色。”2柯劭忞还因《新元史》,

  • 标签: 新元史 元史学 柯劭 东京帝国大学 史料来源 经世大典
  • 简介:北宋在建国后的一百二十三年(960~1082)间,一直以司为中央财政管理机构。考虑到财政对于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础性作用,分析、厘清司组织人事架构、职能、地位的演变,对理解北宋财政、政治有较大意义。相比中书门下、枢密院等宰执部门,目前尚无以司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专门论文的数量也不多。

  • 标签: 北宋 述评 中央财政 基础性作用 管理机构 国家机器
  • 简介:转型期,中国回族聚居区城市物质景观的伊斯兰化过程是文化建设、消费的新导向。对城市建筑景观伊斯兰化的探究,有利于剖析城市发展转型中景观文化的地方竞争策略与机制。以银川市为例,利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尝试探讨1980-2015年建筑景观伊斯兰化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银川市建筑景观的伊斯兰式风格在逐步强化,伊斯兰式建筑类型趋于多元化,空间上呈现由“单核一心区”向“多核心区”的格局演变模式,这主要是不同层级权力与社会阶层相互合作与博弈的结果。

  • 标签: 建筑景观 伊斯兰化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银川市
  • 简介:在全球性城市化浪潮激荡中,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也可谓汹涌澎湃。在西方强势国家引领下,以"现代化"为追求目标的世界各国城市建设蔚为大观,且城市风貌趋同化日益明显。这种情形,也体现于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中。宽马路热、大立交桥热、大草坪热、移植大树热,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

  • 标签: 城市化运动 城市化浪潮 城市风貌 城市建设 趋同化 城市规模
  • 简介:偃师商城的西城门是大城西城墙的正式城门,而早先发现的西二城门只是西城门的临时替代,服务于城市扩建,当大城建成,西二城门即被废止。西城门的"凹"字形设计兼顾了军事防御和城市交通,体现出商初城门建筑技术的创新。西城门门道中的烧土很可能是商代城门祭祀的遗存。

  • 标签: 偃师商城 西三城门 烧土 西二城门
  • 简介:中国传统的地狱观是建立在佛教"业"与"轮回"的思想上的,其中对"业"的审判对应着地狱的惩治功能,而对"轮回"的期待又催生了救渡的出现。通过对佛道两教的经典、图像以及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地藏十王"系统形成之前,由阎罗王、泰山府君、五道大神组成的"王"体系已经存在,并流行于南北朝晚期到中唐以前,至迟到中唐时期,地藏菩萨已经成为了地狱中的监察者与救渡者。地狱"王"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也反映出了儒释道教融合与佛教中国化的趋势。

  • 标签: 地狱、阎罗王 三教融合 三王 地藏菩萨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两安瑶族乡古称'保安''安乐',地处该县西北部,为钟山、富川、恭城县结合处,乡集镇距县城28公里。两安乡位居深山腹地,山青水秀,田园风光秀丽迷人,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交际语言多种多样,有瑶话、本地土话、西南官话等。千百年来,人们在这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劳作,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门唻歌、蝴蝶歌、羊角长鼓舞等便是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英语 阅读 理解 民族工作
  • 简介:2016年年末,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铁凝当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同时,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投票选举中,铁凝再次连任中国作协主席。由此,中国文艺界产生了一个新气象: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由同一个人担任。能够成为肩挑新一届中国文联和作协的双料主席,是高度的文学才华、非凡的领导力和内心始终不渝对文学的向往给予了铁凝温润而坚强、锐利而厚重的行走力量。她拥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人生——高中毕业后,因酷爱文学而自愿下乡插队,这段'叛逆'

  • 标签: 重身份 铁凝重
  • 简介:积淀厚重、传承悠久的优秀文化,是晋国赖以称霸的精神之源.晋国文化以其敢担当、重民本、尚大义、求变革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且因变迁而出新,随发展而演进,长期屹立于中华文化的高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至今仍然为山西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

  • 标签: 英雄神话 担当天下 唐魏之风 民本思想 百家争鸣
  • 简介:在蒙古族《格斯尔》史诗中,格斯尔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 标签: “三功能” 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 功能转换
  • 简介: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临口中心小学,地处万佛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地带,距通道县城双江17公里,怀通高速、S221省道交相通过校门口,学校区位优势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一个结构合理、通力合作、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已基本形成,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201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顺利推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标签: 万佛山 合格学校 湖南省怀化市 风景名胜区 中心小学 校门口
  • 简介:十二治华兄: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四天便飞往新加坡,出席国际华人文艺营和国际华文金狮文学奖发奖仪式(1)。在新加坡住了一个星期,回来在香港又住了一个星期(2),于17日下午飞回北京。到家后接到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一位同志电话,说我建议邀请兄夫妇和德菲尔夫人访问中国事已有眉目,外联部领导同志的意见是希望您和德菲尔夫人自己表示访问的希望,作协还要知道中国驻法大使馆的意见。我自回国后急于处理一些时间性很紧的工作,所以今天凌晨才给您写信。我的意见如下:(一)您夫妇和德菲尔夫

  • 标签: 信札解读 姚雪垠李治 李治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