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英年争若祖生鞭,抗日复仇谁不前:愧我风华正茂时,争立战功列英传。这首诗是青海骑兵师奋勇抗日的真实写照。抗日战争爆发后,青海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九一八事变,红军北上抗日激发了青海各族各界的爱国热情,尤其有许多青年学生寻求救国的途径。

  • 标签: 骑兵师 青年学生 皖北 八师 骑兵部队 马禄
  • 简介:翻开2014年历本,大家会发现刚刚过去的马年,真的是不寻常,除了"两头春""元宵节遇上西方情人节",还有百年难遇的"闰九月"。《千字文》有言"闰馀成岁,律吕调阳……",道尽古今的一千个字,第25个就是"闰"字。"闰"字在传统中国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 标签: 时间 《千字文》 中国文化 情人节 元宵节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形式,清朝殿试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考试试期、场次、规格、考官等方面皆有明确规制。清朝殿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试期变化较大。本文根据《清实录》及相关资料记载,对清朝殿试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的相关原因。

  • 标签: 殿试 试期 《清实录》
  • 简介:发生在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折射出清帝国对江南的矛盾心态:满族政权对以江南为代表的汉文化表示羡慕,同时又担心自身民族特性在江南文化的同化下被汉化。叫魂妖术就是在此种背景下被建构出来的幻觉,借此机会,满族政权对江南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对自身的民族特性做出了刻意的保护。从这一事件中,也反映出帝国专制政权的潜在危机。

  • 标签: 江南 汉化 叫魂妖术 合法性
  • 简介:作为网络社会中的新叙事文本,IT笑话是在信息技术引入中国、技术群体逐渐崛起、专业知识术语开始出现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民间叙事体裁。IT职业群体以内部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框架重新解释日常生活实践,进而把对信息技术本身、人、自然以及世界的思考和认识传达给行业内部以及行业外部群体,对于这一知识的讲述和阅读就是IT笑话的生产过程。IT笑话重返了技术与民俗的关系这一主题,技术与民俗并不是一组相对立的范畴:技术并没有终结民俗,相反技术却进入到民俗的叙事结构中。网络社会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叠加,一并成为民俗传承的空间,民俗因技术而获得了历史的连续性。

  • 标签: IT笑话 新民间叙事 网络社会 IT职业群体
  • 简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在朝鲜人民的紧密配合下,同以美国侵略为主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许多次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敌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取得了对敌作战的重大胜利。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之一。战友们每每聚集在一起,谈论上甘岭战役及朝鲜战争各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及深远影响时,莫不感到欢欣鼓舞。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人民军 朝鲜战争 联合国
  • 简介:一个人,你越喜欢她,越熟悉她,可能越难特别具象地描述她。就像现在我写建水古城,故事堆得满仓库都是,却不知该从何拣起。

  • 标签: 古城 脉络 生命 抚摸 时间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至40年代上半叶,在大江南北千里抗日沙场上,驰骋着一支彪炳史册的钢铁军队.这就是威震敌胆的新四。由于武汉在抗战初期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周围广大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因而与新四的初创建军、东进作战有着不可割裂的血肉联系。

  • 标签: 新四军 军部 40年代 30年代 20世纪 抗战初期
  • 简介:说明文字是博物馆展览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就叙事型主题展览而言,说明文字理应承担展现内容、揭示主题、传播知识的作用,但目前却普遍存在逻辑结构及其层次不清晰、文字量过多、可读性不足等问题,致使博物馆展览长期面临难以吸引观众、社会效益不高的困境。本文将对博物馆叙事型展览说明文字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编写好说明文字的方法。

  • 标签: 博物馆 叙事型展览 说明文字
  • 简介:(一)1937年12月初,日本侵略进逼南京市郊,直到城内依稀听到炮声时.我们八路南京办事处坚持到最后的几个同志才从傅厚岗66号撤退。我们是随同叶剑英、李克农同志最后一批撤离南京的,同行的有秘书童小鹏、副官吴志坚和我。临行前,廖承志同志也来同我们一道撤走。我们分乘两辆小汽车(我们叫它们“烂背骡子”),沿当涂、芜湖、繁昌公路,经景德镇、南昌、长沙,大约于12月15日到达武汉,先住在汉口安仁里2号董必武同志处。在我们撤到武汉前。董必武等同志已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武汉着手筹备八路武汉办事处。

  • 标签: 办事处 八路军 武汉 回忆 1937年 日本侵略军
  • 简介:毌丘俭纪功残碑是目前所见东北最古老的石刻文献资料,于20世纪初被发现。长期以来围绕其发现时间诸家各执一词,有光绪三十年说、光绪三十一年说、光绪三十二年说等三种不同说法,长期流行的说法为光绪三十年发现说。文章一方面对毌丘俭纪功残碑发现时间不同说法的来源进行深入考察,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吴光国所作毌丘俭纪功残碑跋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毌丘俭纪功残碑的发现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即1906年九月。

  • 标签: 毌丘俭纪功碑 发现时间 吴光国 跋文
  • 简介:庾恩旸是民国初期著名滇将领和西南政界要员。他在留学日本期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回滇工作后积极发展革命势力,并投身重九起义和云南辛亥革命善后工作,为云南辛亥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参与发起和领导云南辛亥革命,也为庾恩旸的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军政基础。当前云南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对蔡锷、唐继尧等辛亥首要人物革命功绩的讨论也比较成熟,加强庾恩旸等以往较少关注的革命要人的研究,有利于深化云南辛亥革命许多关键问题的认识,不失为推进云南辛亥革命研究深化发展的一条务实路径。

  • 标签: 庾恩旸 辛亥革命 云南
  • 简介:新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国民党电文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新四的史料,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战时期新四的真实状况。分析国民党所留下的相关电文,既有助于铭记新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对日作战的光辉业绩,也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的真实状况。

  • 标签: 新四军资料 国民党电文 史料价值
  • 简介:抗美援例战争为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入朝参战的阶段。朝鲜战争原是例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韩朝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在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损失了4位级将领、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战员。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 军长 参战 将领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皖南新四的北移路线存在许多争论。在皖南事变之前,新四的北移有三条路线可选,即北线、东线和南线。相对而言,从北线铜陵、繁昌间渡江转移是比较安全的。新四经该线北移路程较近、地形熟悉,掌握敌伪的活动规律,准备最为充分,具有政治优势,有敌顽矛盾可以利用,有渡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遭到拦截,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小的。但从北线转移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敌顽的封锁和国民党散布了新四北移消息。由于各种原因,皖南新四最终放弃了从北线转移的计划。其主要教训是:项英犹豫动摇,丧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高估了困难,没有舍局部而保整体的决心。无论新四选择怎样的北移路线,大部队北渡长江和复杂的敌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

  • 标签: 新四军 皖南事变 北移路线 北线
  • 简介:这是京郊茂陵村口的一个小四合院,长期疏于打理,杂草长得毫无规矩。灶台边胡乱丢了几副碗筷,三提瓶装矿泉水歪在地上,喝完的没喝完的,堆在一处。院子的主人马旭曙先生对满园凌乱视而不见,径直穿过去,将《人物》记者引向东侧的小屋子。

  • 标签: 制表 意义 时间 瓶装矿泉水 《人物》 四合院
  • 简介:中华书局函授学校在中国近代函授教育史、出版文化史上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自从1957年以来,受制于已有史料的束缚,学界对于其具体创办时间说法不一,难以达成定论。目前学界对中华函授学校创办时间的观点主要存在3个不同版本的说法:一说是1926年,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月份;另外一说是1926年9月;还有一说是1926年底。综合考察近期发现的多份文献资料,经过史实考证,可以发现以上观点皆不够准确;较为准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中华书局函授学校创办于1926年3月,首先开办英文一科;至1926年8月,开始对第一批英文科初等一、二、三级函授学员实施函授教育。至1926年l2月,又开始对英文科高等一、二、三级函授学员实施函授教育。弄清楚上述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再现和理解当时这一重要的历史图景,有助于推动学界对中华书局函授学校进行深入性、持续性的研究。

  • 标签: 中华书局函授学校 创办时间 史实考证 历史图景
  • 简介: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新四革命先烈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人民解放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讴歌新四先辈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历史贡献,5月28日.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新四研究会和北京新四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铁的新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开幕。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红色记忆 新四军 作品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简介:阿尼格东是嘉绒藏族特有的民间英雄人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以口头叙事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嘉绒各地,且存在多种异文。文章立足文本,通过对各种《阿尼格东》叙事的比较和分析,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故事的地区差异性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宗教特质。

  • 标签: 阿尼格东 文化认同 苯教
  • 简介: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一大特点即是以农为本,一年之中人们总是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各相关活动。就传统上海县而言,以棉花种植周期为基础,在年度时间生活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忙闲交替节奏,即夏秋棉忙、冬春农闲。而在农忙与农闲期内,人们分别会有不同的活动要从事,从而使各项活动以农事活动为核心,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年度时间轴上。

  • 标签: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 以农为本 上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