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935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对"陕北肃反"进行处理,认为"陕北肃反"是"必要的"和"正确的"。这使"肃反"受难幸存者继续遭受政治歧视和组织排挤,造成"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召开西北高干会重新审查"陕北肃反"问题,出台《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指出"陕北肃反"不仅"完全错误",而且是"革命的罪恶",处理了对"肃反"负有重要责任的朱理治、郭洪涛等人。但是,西北高干会并未能平息当事人关于"肃反"的争论。七大后,中共中央又召开西北历史座谈会重申和再次肯定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的结论。"高饶事件"后,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结论受到冲击。随后,中共中央对"陕北肃反"结论做了修订,减轻了朱理治、郭洪涛等人在"肃反"中的个人责任。"文革"后,"陕北肃反"争论再次爆发。1983年,在"五人小组"的主持下,通过《五人小组对于解决西北历史争论问题的分析和方针》,进一步解决了"陕北肃反"存在争议的具体问题,基本上肯定了西北高干会关于"肃反"的定性和主要结论。纵观从西北高干会到中共中央"五人小组"历时近半个世纪处理"陕北肃反"的历史,虽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陕北肃反"相关当事人和研究者等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从总体上看中共中央对"肃反"的处理结论已经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与中共党内不同时期现实政治斗争,尤其和高岗问题有密切关联。

  • 标签: “陕北肃反” 西北高干会 “肃反”定论 “肃反”争论
  • 简介:  复杂的内外因素  初夏的艳阳照耀着遍野翠绿的大别山区.1931年5月上旬,中共中央的一位要员张国焘,以中央全权代表、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主席的三重身份,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光山县,会合了先于他一个多月到达皖西的另外两名中央代表--沈泽民和陈昌浩.……

  • 标签: 白雀园肃反 苏区白雀园 鄂豫皖苏区
  • 简介:三反运动1952年3月31日,我结束了在湖南资兴县和广东钦州专区(现属广西)的土地改革回到汉口的工作机关——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执行处。机关里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反运动。我们这个处与钱、财、物接触的人要多一些,被列为三反重点之一,派来了由中南公安干部学校副校长王泽民(我刚参军时就分配在这所学校学习)和中南公安部二处一位姓张的副处长率领的三反工作组,

  • 标签: 三反运动 工作机关 干部学校 军政委员会 公安部 土地改革
  • 简介: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1955年7月至1958年底山西开展了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即肃反运动。肃反运动是解放初期山西开展的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文对这一运动作一个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

  • 标签: 肃反运动 解放初期 政治斗争 革命 中共中央 统一
  • 简介:在轰轰烈烈的湘鄂西革命斗争史上,1932年5月至1934年秋,是极其悲壮的时期。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疯狂“围剿”,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红三军主力被迫进行七千里小长征、损失惨重外,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夏曦进行的四次“肃反”。这四次大规模“肃反”使红三军损失了1000多名高级将领和指挥员。地方区级以上、部队连级以上干部被无辜错杀者多达7000多人。加上其他无辜被杀者,总数在1万以上。

  • 标签: 鄂西 1934年 1932年 高级将领 斗争史 蒋介石
  • 简介:定论式的非科学的决定论应该抛弃,但科学的因果决定论必须坚持.否则就必然陷入多元折衷主义.唯物史观是把人的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的科学的因果决定论.但是长期以来,人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论"不知不觉地被误解为绝对"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决定论"或种种的"矛盾决定论",用这种曲解了的决定论来指导学术研究和现实决策,都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必须澄清对它的种种误解和曲解,弘扬人的生产能力决定论的科学理性.

  • 标签: 决定论 生产能力 因果必然性 规律 多元折衷主义
  • 简介:1933年,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三军被迫从洪湖苏区撤到湘鄂边区,由三万多人锐减至三千余人,在大山中"无目的无前途地流浪"。5月下旬,红七师侦察连在湖北鹤峰麻水抓获一个敌探,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有关红三军的机密情报,探子交代是江奇给他的。侦察连长傻了,因为江奇在湘鄂西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立即将敌探押回师部交给师长卢冬生。卢冬生亲自审讯,敌探供认不讳。

  • 标签: 卢冬生 湘鄂西 红三军 洪湖苏区 侦察连 潜伏者
  • 简介: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一个多世纪中,我国史学界和域外学者就土族族源的研究和争议从未消停过,其争议虽说众说纷纭,但土族源于吐谷浑说始终占有主流地位,因而被越多的学人和广大土族群众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近来被自称“做土族研究舍我其谁”的祁进玉博士出来搅局,将土族源于吐谷浑的历史性定论谬称是“被那些族群内部所谓的精英们不断利用来为自己谋利”和争夺“话语霸权”的产物而全盘否定。

  • 标签: 土族族源 吐谷浑 历史性 定论 博士 19世纪末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集安县是高句丽中期王都的故地,史迹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的陵碑屹立在此地。作为中期的王都,据《三国史记》记载,从高句丽第十代山上王于209年将都城从桓仁迁到集安,当时的丸都以后,到第二十代长寿王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为止,有二百多年。属于这个时期或前后期的坟墓有一万多座。集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明治十六年末(1883)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酒匈景信中尉带回日本的好太王陵碑的双沟加墨本。近年来,昭和47年(1972)李进熙认为碑文是经酒匈景和参谋本部有意窜改,在碑面上保留涂上石灰石而被窜改的文字。

  • 标签: 高句丽 比定论 朝鲜 历史研究 发展阶段
  • 简介:<正>河南古代冶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冶铁遗址和铁器发现及研究情况概述河南境内冶铁遗迹、遗物丰富,为研究河南占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据统计①②,在今河南境内已发现与古代冶铁有关的遗址(包括采矿、冶炼、铸造遗址)共63处。遗址依朝代分布的情况列于表(一)。遗址依地区分布的情况于图一。

  • 标签: 冶铁技术 韧性铸铁 冶铸遗址 河南省 铁器 南北朝
  • 简介:李开芬(1917-1999),四川达县蒲家乡(今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人,开国将军朱良才上将妻子。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调川陕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总医院万源分院工作。1936年,

  • 标签: 红军战士 川陕革命根据地 逃生 脱险 长征 1934年
  • 简介: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盖棺定论"思想根深蒂固.但从历史学的发展史上看,很少有历史人物能有定论.从评价客体的复杂性及其活动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而不一致方面来讲,"盖棺定论"是不可能的.从评价主体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认识要不断的反复方面来讲,同样不可能有"盖棺定论"."盖棺定论"限制了史家主体意识的发挥,弱化了人们的思维,因此要改变"定论"模式,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宽容的态度研究历史人物,方能使历史人物评价不断向真理方向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标签: 人物评价 盖棺定论 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
  • 简介:敦煌写本解梦书和相面书主要的矛盾是占辞预兆与人事实现之间不统一,各种占卜方法如数量标准法等只能部分解决了其中的矛盾,因此敦煌占卜文书中提出了"行为决定论",这是敦煌写本占卜书对占卜活动的贡献.所谓行为决定论就是好相好梦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自己行为的好坏."人好自疑,勿为恶行","妖祥不胜善政,怪梦不胜善行."这样就把梦书里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全部变通.

  • 标签: 敦煌 占卜 预兆 行为决定论
  • 简介: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指示》认为"在很多部门,在很多地方,大量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是还没有被揭露和肃清的"。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场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至1957年年底结束。据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公布的数字,这次肃反运动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内部,清查出反革命分子8.1万人,

  • 标签: 杨兆龙 白区工作 李宗仁 特务组织 林道生 陈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