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如例43所示,商音居“五度相生”之中位。上、下五度为一级支持音(、徵);角对,宫对徵同样也是一级支持音关系。角对商及宫对商则形成二级支持音关系。因为商调式内部形态特别均衡,成为汉族五声调式中颇主要地位的调式。中间乐句落音一般在主音(商)或一级支持音(、徵),较少落在二级支持音(官、角)上面。乐曲最后终止音一定落在商音上。

  • 标签: 五度相生 纯律 内部形态 角调 清角 梅花三弄
  • 简介:凭借个人首支单曲《SODA》大放异彩的新生代女歌手刘阡,最近和DJTolein联袂合作发布了《SODA》电音双版,再度掀起歌坛热潮,刘阡以多元的音乐元素和强烈“帅性”的个性标签.在歌坛面上了专属于她的音乐颜色。

  • 标签: 音乐元素 女歌手 新生代 歌坛
  • 简介:<正>引言《小宇宙》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èlaBartok,1881—1945)于1926年至1939年间陆续写成,以教学为目的的钢琴练习曲集,共153首,分6册。开始时是为他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写的,但只有前2册(66首)是写给他的。巴托克自己曾这样解释过《小宇宙》名称的意义:“《小宇宙》的名称可解释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小品,它代表一个小小的世界,或者这样解

  • 标签: 双调式 巴托克 双调性 复合调式 调式音阶 声部
  • 简介:上古时代,初民即有以鸟装饰仪容的习惯,原始宗教文化中神巫的戴、饰也常见。这种现象在考古学发现、先秦典籍及其注疏、我国民族学资料以及国外风俗中均有充分反映。中国汉字中"美"字的原始意义,当即此类"饰"、"戴"者形象。这表明当时的人们不仅视戴、饰为美观,且受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赋予鸟之翎以引神通灵的神秘功用。因此,把"美"之本义理解为"饰人"或"戴人",而非冠戴羊头或羊角而舞的"大人"(祭司或酋长),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看,更具有背景的广阔性及意义的典型性、普遍性。

  • 标签: 羽人 先秦典籍 宗教人类学 上古时代 中国汉字 翟衣
  • 简介:音阶的演变与发展,是人类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由旋律的调式音阶来支撑的,可以认为,调式音阶是音乐的“骨架”。中国音乐的调式音阶自古以来丰富多彩,被称为世界四大调式体系(中国、印度、古希腊、中世纪)之一。据史料记载,我国筝乐在...

  • 标签: 调式音阶 定弦法 筝乐 徵调式 五声音阶 独奏曲
  • 简介:<正>一读了汉音同志在上期发表的《对“关于中国调式”的意见》一文后,颇有同感。但在理论上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考虑。首先是调式音阶的产生问题。调式音阶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结果,是从无数曲调中归纳出来的音的组织关系,而不是凭空“创造”的。“五度相生”、“隔八相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调式音阶作了一番音

  • 标签: 调式音阶 相生 五声音阶 汉音 音乐实践 中国
  • 简介:③旋律进行的特点:作为五声形态的变体徵调式,除个别音程连结具有特殊性外,旋律进行具有一般五声性的特点。其六、七声形态有装饰性和综合调式性两种类型,特别是综合调式性的七声徵调式,“变宫、”二音均具有调式基本音级的意义,叙述时就不再分述了。A.音阶式进行:变体徵调式音阶式上行的旋律大部是五声性的,常为四音连用。如:

  • 标签: 基本音级 变宫 七声 民间音乐 旋法 五度
  • 简介:转调与交替调式,是我们在学习乐理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理解、掌握有关转调,调式方面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在音乐作品中,由一个调进行到另一个调叫做转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转调的前后两调之中,有一个稳定的起主要作用的调——主调;另一个则处于不稳定的次要地位上

  • 标签: 乐理教学 转调 交替调式 比较
  • 简介:调、调式和调性作为基本乐理中三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在国内众多教科书中的表述和指代却不尽相同.造成学生的不解甚至一知半解。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基本乐理教材.以及相关工具书中这三个概念和异同.并提出三个概念各自的侧重意义,以期促进三个概念定义的规范化。

  • 标签: 调式 调性 概念 定义 基本乐理
  • 简介:秦腔的“苦音”调式与西亚木卡姆的“拉斯特”调式有着近似性,如音阶的第二音到第三音、第三音到第四音之间都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出现;音阶上行的第六音到第七音、第七音到主音之间也都持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音阶第七音导音,下行时埃及的Bb、土耳其的F、秦腔苦音调式的Bb和主音之间呈大二度音程关系(上行时为中立二度音程)。在旋法上,音阶的逆进行部分存在近似性;惯用四度跳跃形式;旋律线多呈阶梯形下降状态。总之,这些相同点不应看作只是偶然现象,诸调式之间必定有其内在的联系,可以推测,它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许有着共同的祖先并同出一源的可能性极大。

  • 标签: 苦音调式 秦腔 玛卡姆 拉斯特 微分音
  • 简介:解读大师:陈大的艺术世界陈大(1912—2001)原名汉卿,齐白石为其改名翱,字大,遂以字行。广东潮阳(今属汕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吴昌硕弟子诸乐三、诸闻韵等。1944年拜齐白石为师。

  • 标签: 水墨艺术 大道 艺术世界 专科学校 齐白石 中国画
  • 简介:大音希声华笔健谢海燕大同志在艺术道路上奋斗了大半辈子,不随流俗,不慕虚荣,学习传统,注重功力,以一种奋发自励、锲而不舍的精神,大胆创造,抒发胸臆,表现了磅礴的生命力。他主攻大写意花鸟,兼及书法、篆刻,都能殚精竭虑,在师承的基础上,求书、画、印之间...

  • 标签: 大音希声 大羽 艺术道路 写意花鸟 谢海燕 上海美专
  • 简介:五声音阶调式体系中最适合调式变化运用的是微调式,这是微调式本身的音阶音列结构所决定的。但是,自隋唐燕乐形成以后徵调式运用的真相一直是被掩盖着的,这是因为那时一方面以俗乐音阶为主,另一方面又以雅乐音阶来认识的缘故。至宋元时期,俗乐音阶虽然仍流行于西北地区,也保留在一度流入的东南沿海地区。但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域,清乐音阶开始流行,那就是在隋唐八声音阶基础上,形成相差大二度关系的两调,高-调为清乐音阶,低-调为清乐固定调谱面的俗乐音阶(首调谱面为雅乐音阶)。高-调上以徵、宫、商调式为主,俯谰以、商、角调式为主。一量低-调成为主流后,为了肯定调性其宫调式亦被强调,这就是明以来昆曲等曲牌体唱腔及江南丝竹乐种中,以、宫、角调式为多的原因之一。后来,耘腔体唱腔的流传再一次恢复以微调式运用为最的局面,这样才真正合符五声音阶调式体系运用的实际。

  • 标签: 五声音阶调式体系 雅乐 清乐 俗乐 徵-宫-商调 羽-宫-角调
  • 简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文化史上,山西民歌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对传统山西民歌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学者多是对山西民歌或是某个品种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而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山西民歌调式的统计分析,试图探讨山西民歌调式的分布成因,以期为广大学者对山西民歌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山西民歌 调式分布 统计分析
  • 简介:“苦音”调式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各省和其它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七声调式结构,这种调式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其三级音和七级音在音高上具有游移性。有人称之为微升fa和微降si.亦有人认为其性质属中立音或四分之三音,这两个特性音级的存在造成了整个“苦音”调式结构的模糊性。长期以来,许多音乐工作者对其调式结构属性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其中,一些同志也对其音乐本身进行了严格的实际测音,以取得音律上精确的数据。如姜虁先生对秦腔《游西湖》一剧“幽会”一场的“苦音”插曲进行过测音(1)结果如下:

  • 标签: 四分之三音 音乐工作者 民间音乐 七声 结构属性 西北各省
  • 简介:由于五声调式记谱法的变通特点、五度音程在我国调式中的核心地位、2—5—6-i四声音列的曲调特点、音乐的民族性与地域色彩差异等原因,在花儿音乐中呈现出大量“调式游移”的现象,丰富了民间音乐的调式色彩。本文基于花儿音乐的本体研究,论述了“调式游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合理性及呈现方式,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行专家对民间音乐中“调式游移”现象的关注。

  • 标签: 花儿音乐 调式游移 五度核心
  • 简介:18世纪18世纪时管键琴制造业达到了最高顶峰,尤其是在巴黎的布兰切特(LesBlanchet)、让亨利·亨什(Jean—HenriHemsch)、帕斯卡尔约瑟夫·塔斯金(PaSCal-JosephTaSkin)以及汉堡的希洛尼穆斯·阿尔布莱希特·哈斯(HieronymusAlbrechtHass)、克里斯蒂安-采尔(ChristianZell).

  • 标签: 音乐 18世纪 帕斯卡尔 布莱希特 克里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