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从早期由平面延伸至立体的几何概念设计,到用“男女”、“如花”、“huhhuh”的文字与图案印花来对原本含义进行消解与调侃,设计师张达的服装品牌“边”将日常琐事视为创造力的素材库,并善于将偶然的兴趣点成功转化成有思考有表情的设计。宜家洗碗布、棉袄或缩绒羊毛针织面料被设计为更适合东方人体型的平面剪裁,劳动的动作、行走的姿态都被设计者考虑在内——张达试图用这些生活给予自己的启发,一并回馈穿着者。

  • 标签: 灵感刺点 几何概念设计 图案印花 设计师
  • 简介:东晋南朝时期提出了“趣”这个审美范畴,由此密切相连的是“情”这个词。我们常常讲情趣、趣味。事实上也是由趣生情、由趣方知画者的情。绘画要讲究韵味、讲究情趣就要脱离与完全的写实描摹,而要更加注重借物抒情。顾恺之在《魏赞胜流画赞》中评价一幅嵇康的作品时说:“处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这是审美要求中最早提出趣的范畴。

  • 标签: 情趣 花鸟画 东晋南朝时期 审美范畴 借物抒情 审美要求
  • 简介:自南北朝张僧繇开始,中国画骨法表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骨花鸟画的开宗立派始于宋代的徐崇嗣,成熟于明代,至清代的恽寿平到达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在历史上骨花鸟画一直隶属于工笔花鸟画之中,它不断的创新发展为宫廷绘画注入了生机,甚至一度拯救宫廷花鸟画于绝境。骨画既区别于工笔与写意,又将两者综合,它丰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拥有着强大生命力。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对骨花鸟画艺术特点的演变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历代骨花鸟画的发展背景及对骨花鸟画的影响,探讨当代环境背景对骨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并举例当代骨花鸟画的创新发展的体现。

  • 标签: 没骨花鸟画 绘画史 创新
  • 简介:"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浮躁的问题比较严重,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尽可能地在写生时画得踏实一点,就是画得更慢点。看俄罗斯大师的原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咱们这个时代的人在创作态度上跟那个时代的他们确实是不能相比,我们现在画画的单纯性少了,想得太多了。所以我想要回到艺术的原本,而这个问题并不是这次才有的感受,之前就有一些想法,想要做一些改变,只是这次的气场比较好,包括我们几位同行的艺术家,我们都是互相勉励的。我们知道艺术上的

  • 标签: 建作品 曲湘建
  • 简介:洛阳画院副院长;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洛阳美术馆馆长助理;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标签: 美术家协会 作品 张建 协会会员 洛阳市 中国画
  • 简介:艺术档案展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21世纪以来,各种档案展览如同档案咨询、档案编研、档案出版,多依赖纸质档案配以文字说明的形式,然而如何以公众意识为轴去创意性的策划档案展览、以观者为中心构想策展主旨、分析确定展览内容的选题、找准艺术档案的职责定位,是艺术档案展览需要尝试并建构的。在档案展览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等各个工作环节,进一步丰富馆藏及馆藏结构。

  • 标签: 艺术档案 档案展览 整体性策划
  • 简介:一、简历司文虎,汉族,出生于1938年6月18日,祖籍山西晋城,中央党员,国家一级作曲。1953年9月考入西北文艺工作团舞蹈队,担任舞蹈演员。1955年9月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60年代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一些简单的歌曲、钢琴小序曲及小奏鸣曲等。同时也和教师一起深入生活,赴陕北志丹县参加了学校《刘志丹大合唱》的创作。1962年9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专学历。

  • 标签: 司文 艺术档案 山西晋城 陕西省文化厅 西安音乐学院 小奏鸣曲
  • 简介:常曾刚,笔名曾刚、司马泉清,1924年出生,汉族,陕西米脂人,编审。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群众音乐》主编、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名誉委员、陕西省音协顾问、陕西省延安文艺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陕西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诗词》副主编。

  • 标签: 艺术档案 中国音乐家协会 国际文化交流 中华诗词 协会会员 陕西省
  • 简介:专为名人摄影的约翰·斯托达特(JohnStoddart)为我们展示他位于海边的私人办公室及个人照片档案馆。我在英国肯特郡的海边已经生活了五年,在这套房子里也住了两年多的时间了,除非是去伦敦进行拍摄工作,多数时间我会呆在这里。比起把这里称作为工作室或办公室,我更愿意把这里叫做档案馆。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回顾我的摄影经历,翻阅各种照片。比起用"高科技"的iPad,我更习惯于用传统的标签、日期和参考目录在我的档案袋和笔记本上搜索资料和照片。

  • 标签: 拍摄工作 档案袋 达特 斯托 小伎俩 禄莱
  • 简介:余十年学唐楷,十年学魏碑,十六年学行草,听了许多至理名言,但我固执地认为,书法要取得高境界,二王是绕不开的,因为他们使用的书写汉字的方法,是最符合用右手执笔的生理特点的,合于自然!明朝书论家冯班《钝吟书要》说"不习二王,下笔便错"。陆维钊晚年临《兰亭》百遍,说,

  • 标签: 二王 钝吟 冯班 陆维钊 唐楷 论家
  • 简介:"目送春光化逝川,闲窗静坐养心田。三生托梦诗书画,恰与前贤共砚边。"这是我今年暮春时节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所述不仅是我当时的心境,也是我内心永恒的追求。我喜欢静,静静地喝茶,静静地看书,静静地画画,静静地思考,

  • 标签: 暮春时节 五言 中所 书法作品 意境悠远 春归
  • 简介:劇目的累積是劇種成長的指標,台灣歌仔戲自二十世紀初出現,流播至今超過一百年,累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劇目。然而,長久以來,台灣民間歌仔戲主要採取'做活戲'(即'幕表戲')的方式運作其演出,這些劇目絶大部分未經寫定,只透過演員的表演和流動,在各職業歌仔戲劇團間傳递。内臺時期的劇目在演出當時並未被記録下來,目前已無由得見。所幸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歌仔戲在廟會劇場演出的'活戲'劇目,大多取自内臺劇目的删修改編;當然也有少部分爲當今藝人新創,這使我們得以探索歌仔戲'活戲'劇目的内涵。本文試圖爲台灣歌仔戲幕表戲劇目遺産整理出一份初步目録。首先説明筆者對於構此一劇目目録的理念,材料的獲取和選擇,目録架構的設計和考量等;接着呈現目録内涵。總計筆者'所知'和'所見'的歌仔戲劇目,有確實來源依據足供登録者,共753筆。這份目録不僅可以作爲特定劇目流傳和辨識的起點,對於瞭解歌仔戲這個劇種的劇目内涵、題材偏好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 标签: 歌仔戲 做活戲 幕表戲 即興戲劇 劇目
  • 简介:如何创作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是一直困扰着我们当代书法家的现实问题。笔者也在不断地求索,深知书法创作之难。但是有些人根基较薄而又急于求成,希望很快确立自己的个性风格,显然是不妥当的。

  • 标签: 书法创作 当代书法 书法作品 个性风格 临习 以古为镜
  • 简介:国内对于西方早期圣咏写本的研读展开甚少,本文将做一简单的圣咏写本个案研究,力图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达到尽可能完整地搜索有效证据信息,从而对其音乐内容做出一定程度的合理判断。吕内,修道院档案馆,第31号是最近在德国吕内堡-海德地区的吕内修女院中所发现的约16世纪的交替圣歌集写本片段,本文将以该片段中的两页正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写本学和音乐学的双重研究方法,力图解读该写本片段的音乐内容,由此进一步展开对圣咏写本研究的思考。

  • 标签: 写本研究 吕内修女院 交替圣歌 应答圣歌
  • 简介:薛源:徐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访谈。我为今天访谈所拟的题目是“江南飞翠雨,东海起长风”,这两句诗是我在《读书长风堂》一书中看到的。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出处,但我觉得这两句诗特别能体现和概括徐老师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所达到的高度。这样拟题是不是妥当?

  • 标签: 美术史论 著名画家 江南 东海 对话 艺术创作
  •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舞蹈教育最早起源于1933年中央苏区蓝衫团学校的“红军班”,由当时被称为三大“赤色跳舞明星”的李伯钊、石联星、刘月华分别担任校长和舞蹈教员,后历经高尔基戏剧学校(1934年)、八路军留守兵团部队艺术院校(1941年)、第四野战军中南部队艺术院校(1949年)时期的发展,渐成雏形。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 纪念 太阳 戏剧学校 艺术院校
  • 简介:从这里出发,向着太阳舞蹈。对于任何一个艺术种类的教育而言,艺以载道,通过技艺技法的学习于润物无声中完成作为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以及心性的养成,这既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太阳 纪念 艺术种类 世界观 人生观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的四川清音,人们关注其源起与形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正史也好,坊间也好,对此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认为四川清音为本土曲种,由唐宋巴渝民歌或明代小曲演变而来;一是认为其为舶来品,是苏州弹词等江南小调“远嫁四川的女儿”;一是认为它来自陕西,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郦鄂清唱为主,兼收并蓄各地民歌、戏曲音乐而形成。通过对清代巴县官府档案以及清代四川地方县志的查阅分析,参考四川说唱艺术传统和明清普遍流行的小曲,四川清音应该是在明清小曲基础上,吸收各地民歌俗曲、戏曲音乐等形成。四川悠久的说唱艺术传统是其灵魂,明清小曲是其骨骼(源起),包容八方民歌、戏曲等元素为其血肉,是有本土根基而又不乏外来风韵的地方曲种。

  • 标签: 四川清音 巴县档案 明清小曲 源起
  • 简介:本文以《中國書法史繹》的寫作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史的寫作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史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史寫作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史的視覺含義和風格形態做出闡釋與歸類,使書法史成爲一門開放多元的現代人文學科。

  • 标签: 書法史 寫作模式 反思 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