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作者: 段传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悲剧衰亡之谜陈世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戏剧理论界提出了“悲剧衰亡”论。正如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在《近代悲剧的可能和危难》(1957)一文中所说,“当前是否能写出悲剧,自从易卜生那个时代放弃浪漫主义以来是否真能创作悲剧,这是一个不断激动着文...

  • 标签: 契诃夫 现代悲剧 喜剧性 莎士比亚 悲剧因素 悲剧与喜剧
  • 简介:悲剧、喜剧、正剧,是三种不同的戏剧类型。它们的名称,最早是在欧洲提出并流传习用的,在我国悠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戏剧发展史上,开始没有这些明确的名称区别,但在创作实践中却拥有许多这些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以后,随着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悲剧、喜剧、正剧的名词传到我国,也为我国戏剧界所吸收接受,并与我国民族戏剧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下短文所介绍的这三种戏剧类型的形成,都属于这种情况,故在文前一并予以说明。

  • 标签: 讽刺喜剧 代表作家 正剧 戏剧类型 资产阶级 相结合
  • 简介:巷口十月的一个上午。出租车开到巷口。村井义男准备下车,后面跟着他的父亲不二男。

  • 标签: 悲剧 日本 出租车 巷口
  • 简介:悲剧,应该正视它的存在与魅力。可是,我们却冷落了它。什么是悲剧,悲剧作为一个戏剧类型,其必要因素有哪些?悲剧艺术的核心是悲剧性,题材、情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征;戏中的主要人物为着正义的事业英勇斗争,他们的悲惨遭遇和被毁灭,必定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必然给观众以振奋,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我省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悲剧剧目,较优秀的有《黄河浪》、《女皇与公主》、《榆钱儿》

  • 标签: 艺术功能 悲剧创作 悲剧艺术 主要人物 英勇斗争 审美愉悦
  • 简介:<正>一、解脱——人类真实的自由解脱,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通常被人作出消极的解释,被视为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所造成的无法抗拒的苦难时在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补偿和慰藉,亦即一种暂时的忘却和休息。例如桑塔耶那说:审美的欣赏和美在艺术上的体现,是属于我们暇时生活的活动,那时,我们暂时解脱了灾难的愁云和忧恐的奴役,随着我们性之所好,任它引向何方。

  • 标签: 解脱观 自我实现 爱因斯坦 人类 精神活动 悲剧艺术
  • 简介:<正>从全球范围内考察,人类揖别长达350万年茹毛饮血、穴居洞藏的蒙昧岁月,进入昂首屹立、踌躇满志的文明时代,只不过区区六千年光景。在由亚非两大洲构成的东方世界中,巴比伦、埃及、巴勒斯坦、印度和中国最早跨入奴隶社会的门槛,开启了全球文明的五大源头。文明之源的根本动力,是对生命、社会和宇宙的不断求索。求索过程中美好愿望与严峻现实的必然反差,构成了人类生存状态中饱含生机的危机。当这种危机通常由较成规模并稍具演出场面的严肃诗体表达出来时,悲剧也就随之诞生了。所以文明的发源,必然伴随着悲剧的弦歌。在公元前4千纪到前6世纪的上古时

  • 标签: 巴比伦文明 希伯来 约伯 巴勒斯坦 埃及人 奥西里斯
  • 简介: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以《雷雨》和《北京人》两部剧作成就为最高,而对于这两部剧作学界关注也最多。《雷雨》作为曹禺先生早期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模仿的成果,表现的是一种西方传统式的命运悲剧观念的“中国式”转化,而曹禺先生中年之后创作的《北京人》则相反,这部剧作所呈现的恰恰是在西方外来文明的强势挑战下,中国传统文化及文人所面临的悲剧困境。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反映了曹禺先生创作心态和思想的转变历程,而其剧作所思索的命题也由早期的“命运困境”转变为“文化困境”。

  • 标签: 曹禺 《雷雨》 命运悲剧 《北京人》 文化悲剧
  • 简介:《史记》最撼人心魄的悲剧主人公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此外还有中国古代悲剧文学史上少见的具有英雄素质的恶人(如李斯)。司马迁总是力图挖掘悲剧人物失败的内在原因,认为死力拽拉着他们滑向灾难深渊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思想性格缺陷。司马迁悲剧审美观的基调不是“悲”而是“愤”。

  • 标签: 悲剧艺术 英雄 悲剧文学 主人公 悲剧人物 思想性格
  • 简介:1.问题的提出西方现代悲剧问题是西方现代戏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课题。它至今仍在争论之中。有人否定现代悲剧的存在,有人则肯定存在现代悲剧,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本论文旨在将西方现代悲剧现象作为一个自身完整的系统,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刷发展演变的历史之流中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力图作出肯定的论证。

  • 标签: 现代悲剧 西方 戏剧研究 悲剧现象 发展演变 古希腊
  • 简介:<正>一悲剧往何处去,这是当代英美戏剧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早在一九五七年,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在《近代悲剧的可能和危难》中开头就说:“当前是否能写出悲剧,自从易卜生那个时代放弃浪漫主义以来是否真能创作悲剧,这是一个不断地激动着文艺界的问

  • 标签: 英美戏剧 浪漫主义 戏剧理论 易卜生 文艺界 英雄人物
  • 简介:<正>25年前,卢景文在香港大会堂制作的《诺尔玛》(Norma,当年中译为《诺曼》),灯光、色调,与整体气氛深沉压抑,一如当日的节目册封面色调;这次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揭幕制作(10月3日),气氛同样深沉压抑,两幕都在黑沉沉的悲剧性色调中进行。不同的是,节目册封面却几乎是全白色的高调子,除了日期,就是将剧中高歌"圣洁的女神"的岩石高台场景加以简约抽象化绘画其上,除此之外任何字样都没有,甚至让人无法确认这就是歌剧《诺尔玛》的节目册。其实,这种极具个性化的设计,已是澳门国际音乐节的特色。

  • 标签: 诺尔玛 澳门国际音乐节 卢景文 香港大会堂 二幕 波塔
  • 简介:希腊悲剧对后世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从古罗马到现代,这种影响不绝如缕,可以说,希腊悲剧影响的历史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一如T·S·艾略特对文学传统所持的勰释,是一种观念性的秩序,一种体系,一旦在它们中间引进了新的(真正新的)剧作时就会引起相应的变化,

  • 标签: 希腊悲剧 变形 文学传统 西方悲剧 古罗马 艾略特
  • 简介:<正>灰姑娘情结使得苔丝期望通过嫁给富人来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经济状况。但由于过于现实的婚姻观与不同阶层的道德观冲突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悲剧性结束。引入从社会制度与结构转型、宿命论、女权主义及苔丝性格缺点等视角来分析托马斯·哈代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社会制度与结构转型论过于意识形态化,而且小说中苔丝与克莱尔堕入情网的泰博特草(Talbothays)奶牛场,正是因靠近近代工业化象征的铁路才做大。女权主义分析则将人

  • 标签: 苔丝 理性解读 托马斯·哈代 莱克 女权主义 维多利亚时代
  • 简介: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是一出独具个性的、具有严格审美意义的悲剧。其悲剧品格和审美价值,是由刮中人物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相交织而构成的。《成败萧何》通过韩信与萧何这两个人物命运所蕴含的不同的悲剧内涵,使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具有了双重叠加的审美意味,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多层次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 标签: 悲剧品格 萧何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人物命运 新编历史剧
  • 简介:悲剧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范式,在亚洲同样有着诸多富于特性的建树。本文对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亚洲各地区的悲剧艺术及其流变进行了大致扫描,并对一些重点作家的优秀剧目进行了审美分析。

  • 标签: 悲剧 近现代 亚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15
  • 简介:悲剧里的这种戏剧冲突,作为悲剧主角(注,悲剧冲突和其它戏剧冲突(例如喜剧冲突)一样

  • 标签: 悲剧标志 标志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19
  • 简介:没有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传统文化中消解悲剧意识的因素有,白素贞不认为爱许仙是错

  • 标签: 悲剧意识 意识培养
  • 简介:约翰·列农(JohnLennon)(1940.10.9~1980.12.8):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解散近30年,但在多年来举行的“世界最伟大音乐人”或“最伟大流行乐手”之类的选举中,它都入围。约翰·列农,这个令世界乐迷们絮絮不已的巨星名字,也从没有销声匿迹过一天。1980年那沉痛的一天,约翰·列农被一个疯狂的歌迷枪杀,足以说明一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标签: 摇滚音乐 音乐艺术 艺术家 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