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古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其实近水花木也易春。而在仰望日月的时光里,长在高枝上的花苞因为离阳光更近而最先绽放,诸如玉兰、春梅、木棉,在她们尽展艳颜之后,海棠、樱花才优雅地盛开;随后是树干再低矮一些的桃花、梨花;再之后才是贴地生长的牡丹、杜鹃然后是地上的草花;再后面便是水里的荷花了……

  • 标签: 花木 海棠 樱花 桃花 牡丹 草花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甘旸、沈野以及继他们之后大量印谱序跋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代万中期以来印学中的反拟古思潮。对于甘旸是崇古还是反拟古之问题提出与黄惇先生商榷,并对甘氏《印正附说》作出了辨正。另外,本文将沈野推到了反拟古的最前沿,认为万历时期真正对印章中的拟古主义进行了具体的、有价值的批判的是沈野,他才是批判拟古之风的实际先锋。

  • 标签: 甘旸 沈野 万历中期 印学 反拟古
  • 简介:油画起源于西方,进入中国有四百年历史,发展并且成熟也已百余年。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家、儒家“天人合一”“情于理”等本土文化的影响,通过老中青几代人的努力,摸索出一条独具东方特色的油画发展之路——意象油画。为心正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行,由西方绘画语言向本土语言转换,用带有东方情怀的色彩挥洒到画布上。为心运用各种灰色调,追求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享受,更追求画面外的意象表达。

  • 标签: 意象 常熟 和谐 情感色彩
  • 简介:他不承认自己是传统的中国画家,而是一个水陆两路并行、国画西画混杂的画家,他从生活中挖掘各种美的境界,并用油彩、墨彩捕捉各种美的镜像,在形象和笔墨中间经营、挣扎、斗争,真可谓呕心沥血。

  • 标签: 吴冠中 中国画家 西画 油彩 笔墨
  • 简介:任何有成就的艺术家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内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用此观念去指导艺术创作,成就艺术事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有时代性。

  • 标签: 山水画 倪瓒 吴镇 审美观念 艺术创作 艺术事业
  • 简介:“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每读唐代诗人韦庄《金陵图》一诗,我就会想起画家芳,想起芳的画作。

  • 标签: 作品赏析 典雅 古朴 俗气 清新 唐代诗人
  • 简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元代绘画艺术大师辈出,中国传统绘画面貌从元代后大行其变,可以说元代绘画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堪比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元四家的作品为例,不难发现最为洒脱而无尘世羁绊的其实是镇的作品,相比黄公望的“无奈”、王蒙的“刻意”、倪瓒的“矫情”,镇的墨竹画作品实在是“天真”得可爱至极。他将书法、诗文和绘画平衡放置于墨竹画作品中,技法上承文同和李衎,以书入画,时刻铭记苏轼、赵孟頫的文人画主张,加之“势力不能夺”的耿直孤高,造就其中庸之外的浓厚表现主义色彩。

  • 标签: 以书入画 传承 写实 表现 元四家 天真
  • 简介: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晚明门大家。徐瀓《门画史》中记载张宏是沈周、文徵明的后传弟子,他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米芾,又兼学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夏圭,并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极其重视写生,以自然造化为师,绘画作品极富真切的自然韵致及现实生活气息,相比同时期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清疏冷寂、远离尘世的幽山静水,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

  • 标签: 文徵明 元四家 夏圭 吴门画史 董源 视觉革命
  • 简介:上海博物馆藏《四家集锦图卷》囊括了沈周、文彭、唐寅、王鏊、文徵明、祝允明、仇英、丰坊。共八位明代中期活跃于门地区的书画大家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散各处的珍贵文物是经过湖帆先生长期的收集、整理、拼接、装裱,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貌。其在氏书画鉴藏活动中也具有较为鲜明的标本性作用。笔者试以分析此作为主线,探求湖帆鉴藏活动中的拼配现象。

  • 标签: 明四家 吴湖帆 书画拼配
  • 简介:日前,居住在伦敦的一对夫妇邀请专家上门对他们收藏的艺术品进行估价.由此意外发现了家中一幅收藏了20多年的冠中作品.预计价值超过100万英镑。据英国媒体报道.来自多切斯特的杜克拍卖行专家盖伊·施文格(GuySchwinge)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中国绘画大师冠中的真迹。

  • 标签: 吴冠中 作品 英国 媒体报道 中国绘画 时间意识
  • 简介:在我国有一位中国声乐界的奇迹,她就是——碧霞。

  • 标签: 民歌 吴碧霞 科学
  • 简介:所谓“工业题材绘画”似乎是中国才有的一个题材品种,因为从世界艺术史的范围来看,与工业有关的绘画,在其早期,也就是说在近代工业化运动开始萌动的时期,机器、大工业化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代工业社会机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与人的本性相违背的异化力量。近代工业文明所代表的大机器生产的方式,首先是与人无限增长的、贪婪的欲望相关联的,在西方近代文学、艺术中,大量的作品都将近代西方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战争等等,

  • 标签: 工业题材 工业时代 绘画 近代工业化 抒情 机器生产
  • 简介:生活在晚清时代的友如,其画作及成就因《点石斋画报》而为世人所知。然而,因《点石斋画报》作为通俗画报所呈现之“俗”与友如的艺术理想相背离,光绪十六年后,友如毅然通过前后创办《飞影阁画报》与《飞影阁画册》,实现其由“俗”归“雅”的“华丽转身”。友如的这一选择既在企图实现其“法超三昧,誉播千秋”的传统文人画家理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弥足珍贵。

  • 标签: 吴友如 光绪十六年 由“俗”归“雅”
  • 简介:昨晚收到蛮发来的原创微信作品《蛮琵琶与文化漫游——我去约旦国干什么?》。蛮在此日志式的写作中回顾了她2016年的工作经历,这篇是该系列之二。

  • 标签: 吴蛮 世界音乐 丝绸之路 文化 琵琶 叙事
  • 简介:哥王朝》项目整体效果图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哥王朝》是由四川省德阳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携手加恒国际(柬埔寨)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文旅项目,是四川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代表项目、四川文化"走出去"首个永久性落地项目。《哥王朝》固定资产总投资约2亿元。项目以大型史诗舞台剧《哥王朝》为核心,融现代化大剧院、

  • 标签: 吴哥王朝 文化旅游 四川省德阳市 四川文化 文化综合体 路文
  • 简介:透过热闹喧嚣的中国画现状,我们看到,全球化的文化格局以及西方艺术观念,不仅对中国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画因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严谨的法度规矩、系统的理论体系,也使后人的突破与创新变得举步维艰,更不消说历史上的一个个艺术巨匠犹如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丰碑使我们难望其向背。因而,中国画何去何从,从来没有像近三十多年来这样波澜起伏。如何解答和应对这些问题既是理论家绞尽脑汁的课题,更是画家孜孜探求的实践目标。

  • 标签: 花鸟画艺术 郭志光 古人 历史传承 中国画 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