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唐代《金刚经》插图在印度佛教艺术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与印度笈多时代佛教造型之间具有丰富的联系与微妙的差别。而更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是,它保持了中国艺术的平静和优雅,更不失唐代艺术博大繁盛的气度。

  • 标签: 唐代《金刚经》插图 印度 笈多时代 佛教造型
  • 简介:看完《新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剧本,毅自己给这部电影做了个定位:整体调子很温暖,但是有点悲。《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剧情简介妻子小霖(景甜饰)去世后,米一帆(毅饰)和五岁的儿子小乐(迷你彬饰)相依为命。小霖去世前留下"下一年的雨季会回到人世"的诺言,父子俩将信将疑。没想到第二年雨季小霖真的出现,只是记忆全无。破碎的家庭再次团圆,虽然存有疑虑,但米一帆和小乐还是将他们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小霖。渐渐地,小霖也真正融入这个家庭,接受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幸福的家庭看似美好,但人死真的可以复生吗?眼前这个失忆的小霖真的是他们的亲人吗?……

  • 标签: 角色 电影 电视剧 苏东坡 诸葛亮 导演
  • 简介:谢赫《画品》是古代绘画品评第一本专著,它不仅初步建立了中国绘画的品评理论体系,提出了"六法论",而且文中提出许多艺术美学范畴,如气、韵、骨、风、神、妙、逸等概念,这些均对后世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现代一些学者对《画品》中某些地方的解读影响了对谢赫品评观念的理解完整性。本文仅就"比方氏,最为高逸"略陈己见,以求教与方家。

  • 标签: 《画品》 艺术理论 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 美学范畴 品评
  • 简介:本文通过评述印尼小剧场戏剧《炸弹》的形体语言和舞台语汇,阐释其形式的实验性特点,由此揭示其令人失落的原因所在,同时指出《炸弹》在肢体训练、舞台语汇、观众交流等方面对我国小剧场戏剧发展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印尼 小剧场戏剧 形体语言 舞台语汇
  • 简介:<正>钢琴组曲《红色娘子》源于舞剧《红色娘子》,从舞剧《红色娘子》中选取了由《娘子军操练》、《赤卫队员五寸钢刀舞》、《琼花参军》、《军民一家亲》、《快乐的女战士》、《常青就义》和《奋勇前进》七段音乐改编成包含七个乐章的钢琴组曲。本文主要针对钢琴组曲《红色娘子》的艺术特色进行一定的诠释。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之王自传入中国以来,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音乐家们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舞剧《红色娘子》的音乐早己被世人所熟悉,在1992年11月举办的"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活动中《红色娘子》的音乐被推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入选曲目。钢琴组曲《红色娘子》源于舞剧《红色娘子》,早在舞剧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主创人员之一的杜鸣心先生甚

  • 标签: 钢琴组曲 《红色娘子军》 音乐主题 艺术特色 琶音 吴琼花
  • 简介:△要把思想集中到画上来,在家里想,出外也想,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树,有一个节疤,回想以前是否在画里看到过,他们是怎样表现的,我怎样去表现它,要多想。△真的树是左右前后都出枝的,切不可像夹在书本里的植物标本。树干要有结构组织,看去不是平扁的。树的节疤要有疏密,不可排匀,干上的皴就从节疤上生发开来,要层层转去,使之有圆而立体的感觉,切忌平扁,没有树干的质感。

  • 标签: 陆俨少 写生 画论 植物标本 结构组织
  • 简介:△每一片山在造山运动时结构相同,所以它的外形也多相类。因之画远山也要和近山类型接近。如桂林山多拔地而起,远山近山多类似。北方黄土高原上,山多平头,远近也一样。其它可类推。△世上千山万水各具异态,不相雷同,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应有一种与之相适合的笔法,要创出一个新的面目,否则空往徒劳,入宝山而无所得,实为可惜。

  • 标签: 陆俨少 造化 画论 造山运动 黄土高原
  • 简介:解放后,50年代中期,我正在华南歌舞团搞创作,为“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准备节目,所以对当时广东音乐界的情况没有关心。当时广东音协主席李鹰航,又是文化局副局长,他们音协讨论认为在广州要办一个音乐学校(中学),当时文化局通过以后,

  • 标签: 星海音乐学院 办学历史 口述 广东音乐 50年代 音乐舞蹈
  • 简介:本文以定邦教授今年9月来我校开展的"文化创意商品设计"课程内容为主线,剖析其教学理念与方法,并从中总结出在当代背景下、设计者应如何理解"文创商品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实现中华文化在该领域的复兴与发展。

  • 标签: 文化 创意 商品设计
  • 简介:△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工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所以学画切忌名利心太多。△我在家无事,不惯空坐,总是手执一卷,但读书很少系统,乱抽一帙,涉猎而已。于古文好读《史记》,下及韩、柳、欧阳修、苏东坡以至归有光,皆所耽习。于诗好李杜集,以及李长吉、李商隐诸选本。一篇上口,咀嚼涵咏,觉历代鸿篇名著,撷其精英,移之于画,无非佳制。而读本易致,随处可以搞到,不比名画绝品,难得寓目。

  • 标签: 诗与画 陆俨少 内蕴 画论 《史记》 基本功
  • 简介:△我们看古画,首先看这幅画的时代气息。北宋不同于元代,南宋不同于明初。即使是优孟衣冠,刻意模仿,终逃不出作者所处的时代气息。△自来大家,往往能在粗中带细,细中带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写意用工笔打底,看似粗服乱头,其势似急风骤雨,而在关键之处,交代清楚,一丝不苟。工笔间写意,看似精工细琢,而下笔挥洒自如,毫不经意,方见功夫。△杂采诸家,或自心造,要当绝去匠习,与古无悖。

  • 标签: 时代气息 陆俨少 画论 工笔 写意
  • 简介:董源《潇湘图》用的是短笔披麻赦,巨然《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绒,李唐《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较,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皴法,风格也迥异,然其一种气象的高华壮健,笔墨的变化多方,韵味的融润腴美,三者相同,毫无异样。

  • 标签: 陆俨少 《溪山行旅图》 内美 气质 画论 披麻皴
  • 简介:9月27日晚19:45,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与广大观众、评弹艺术爱好者见面。活动荣幸地邀请到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台北市书院山长、著名音乐家、文化评论人林谷芳先生担任主持。

  • 标签: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评弹艺术 文化评论 鉴赏 传人 艺术研究所
  • 简介: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也是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笙在我国民间、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于全国各地,并享誉世界乐坛。三千年来,笙的改革改良从未停止过,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笙在材质、型制、音域范围、音色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当前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中国民乐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笙的现状与改革、发展的情况,促进笙演奏界和乐器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呼吁更多部门和机构来关注、扶持民营乐器工业的发展,本刊组织几位专家参观了河北省涿州市宏亮乐器厂之后,进行了笙的改革与发展、技术与艺术交融的交流探讨。现刊发专家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 标签: 艺术 技术 韩宝强 李光 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