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情感形式的表现是所有艺术中最根本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普遍将书法的内容形式截然分开,并且认为内容大于形式、高于形式,甚至决定形式。

  • 标签: 书法 艺术创作 艺术工作者 艺术形式
  • 简介:油画系老师各人自选五幅画,写两千字,结集出书。我选了四幅,两幅画花,两幅风景。画这几幅画时,正好在研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一边画画,一边读诗,由诗思入画,由画品味诗,诗思交融,"自有一段活泼泼地栩栩于心胸间"的体味。大概自己画写实画的缘故,读《诗品》第十八品"实境"时,尤感亲切。诗的头两句是"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可理解为回到实事实景本身,直观直寻,即目即

  • 标签: 隐蔽 海德格尔 写实绘画 自然本体 本体论 司空图
  • 简介:2011年的金秋10月,笔者有幸赴苏州参加了“‘海伦钢琴’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这项赛事,并担任即兴伴奏专项比赛的评委了。在这次聆听即兴伴奏专项比赛的过程中,我的心中真是无限欣喜,为我们高等师范院校中、青年教师在即兴伴奏比赛项目上这几年来所取得的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时间不长,仅仅过了四年时间,从比赛的情况来看,每通过一次比赛,感到整体水平就有一次新的提高。如果仅就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水平提高的进度而言,应该说所取得的进步是相当惊人的。

  • 标签: 比赛项目 即兴伴奏 高等师范院校 专业教师 教师教育 青年教师
  • 简介:西方油画的笔触和中国画的笔墨,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中国画的笔墨由于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较强的规律性和模式化倾向。西方油画的笔触则因为写实的需要而显得丰富多变。由于工具、材料的差别,"笔触"和"笔墨"的直观形态也具有各自的特点。虽然"笔触"和"笔墨"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但作为各自艺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只有作品融为一体,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

  • 标签: 油画 中国画 笔触 笔墨
  • 简介:在诗歌面临世俗物质异化的时候,峻岭的诗歌能够摒弃低俗,写出真情,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催人奋进,这样的文艺作品值得提倡。本文对峻岭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色进行解读,从峻岭诗歌所颂扬的盛世情、人间爱、自然景、永恒歌①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以便我们对峻岭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标签: 峻岭 诗与歌 心情 世情 写真
  • 简介:国家大剧院2012年歌剧季中,《运河谣》作为新推出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剧目,由黄维若、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6月21日至24日,这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四场,观众反应热烈,很多人被它清纯自然的故事所打动。联运河谣》是迄今为止国家大剧院的第四部原创歌剧,它是一部以民族唱法为载体的歌剧作品。这部歌剧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场面,也没有民族斗争的战争情节,而是通过对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歌颂了爱情与人性的美好。

  • 标签: 民族歌剧 国家大剧院 风貌 现代 气韵 原创歌剧
  • 简介: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并已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壤上长足发展着。我们借用舶来的绘画语言和手法,包括某些观念形式,本着"以中为体,借西为用;以我为主,融西为补"的原则,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本土语境文化审美,描述生活体验和当代情怀。纵观中国油画,各类风格面貌百花齐放,让人应接不暇。然而,油画创作的过程

  • 标签: 艺境 中国油画 西方油画 油画创作 艺术家 中国当代
  • 简介:本文以宋元为主体论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发展,以形面气动的相互作用分析山水画的演变。

  • 标签: 形面分割 气动生势
  • 简介: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往来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之间。"莫艺"三个经典大戏《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要记住》访华演出,契诃夫艺术节的《暴风雨》来华演出,以及中俄两国的戏剧工作者的高端艺术研讨会,还有莫斯科艺术剧院院史展览等,我都全程参与联络协调和翻译陪同工作。同年,我在莫斯科参与接待了北京"人艺"《雷雨》剧组,并陪同他们参观了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举行了艺术研讨会。

  •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艺术研讨会 访华演出 《樱桃园》 《白卫军》 《暴风雨》
  • 简介:有人说,当代中国像一个混乱的航空港,该到的航班没有按时来,不该到的却有提前降落的。拿这个说法形容中国抽象雕塑,有人说:抽象雕塑对中国而言,是补课,中国雕塑还没有认真经过现代主义阶段,没有认真研究、学习抽象艺术,突然就跳到"观念"上了,就"后现代"了;所以,现在研究抽象雕塑就是补中国雕塑曾经失缺的那一课?这种说法对不对?与此相关的说法还有:"抽象"比"具像"要高一个层级,"抽象"是"具像"的发展和提升。有一个反对抽象雕塑的艺术家亲口对我说,"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跑;还是先老老实实

  • 标签: 抽象艺术 雕塑 当代中国 断想 现代主义 航空港
  • 简介:纵观中国电影的历史,无论是“十七年”时期的《阿诗玛》、《五朵金花》,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青春祭》等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均成为中国电影史学建构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主流电影”的概念外延正在被“华语大片”吞噬,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尤其是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更成了被产业遗忘的角落。所幸电影频道提供的电视电影制播平台,为我们对这一电影血脉的葆有提供了可能。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 《五朵金花》 民族生活 电影产业
  • 简介:作为一种不断传承演进的文化形态,民间美术是一个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母体艺术,它是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的本源和基础。而建立设计艺术民间美术之间的联系,就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血脉的修复和保护。

  • 标签: 民间美术 设计艺术 文化基因 阴阳观 原始美
  • 简介:时代发展对舞蹈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它赋予了舞蹈新的内涵。民族舞受现代舞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舞和民族舞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不同之处,从不同角度发扬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民族舞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创新,然而有些传统文化是不能摒弃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下去。现代舞的创新对民族舞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舞的意义更为深远,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撞击推动舞蹈迈向新的台阶,二者的有机融合使中国舞蹈真正走向了世界,切实证明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成为了国人的骄傲。本文就现代舞和民族舞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系列

  • 标签: 传统和现代 撞击 现代舞 民族舞
  • 简介:为元曲正名,化解理学元曲的紧张关系是时代赋予元代曲论家的学术使命。南宋王灼、明代王世贞将戏曲的血统追溯至《诗经》,静安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亦暗含着从曲体上为戏曲正名的动机。单从曲体角度为戏曲正名却显示出论者对元曲所处之哲学环境尚缺乏了解之同情。元代曲论家胡祗遹以"人"为中心,以性情相通论、气禀决定论、教育功能论为切入点,从理学逻辑中推导出元曲创作、表演、欣赏的合理性。曲论家所强调的创作个性、演出技巧、伦理教化等皆是针对理学元曲的矛盾有感而发,不仅潜含着曲论家的苦衷,也契合了元代理学文艺合流的趋向。

  • 标签: 元曲 正名 理学 曲论
  • 简介:1996年,忍无可忍的波德里亚在法国左翼报纸《解放》(Liberation)上发表了《艺术的共谋》的专栏文章,这篇文章针对当代艺术发起了致命的攻击,影响巨大。但颇为滑稽,许多艺术家居然利用这篇文章外在的威严,通过邀约作者讲座、参与艺术活动、撰写随笔等形式扩大其自身的艺术影响力,而完全忽略文章自身的批判性质,索性连文章带作者全部卷入到新一轮的艺术的共谋中去了。相信波德里亚也会在内心感到尴尬,佩艺术的制度游戏法则又不可回避。波德里亚在此意义上也亲身参与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交换。

  • 标签: 当代艺术 象征交换 专栏文章 虚拟 波德里亚 《解放》
  • 简介:我对书法艺术的冲动,始于三十年前《中国书法》的启蒙。在中学时代,我曾负责校报、板报、橱窗的书写,入伍北京后,由于长期担任文化和宣传工作,一直对文字和'写字'情有独钟,并在实践中练就了一手娴熟的美术字,或者叫工具字,但它仅仅局限于'好看好用',本质上书法艺术相距甚远。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艺术历经多年沉寂之后,整体复苏的迹象已露端倪,那时,由于很难见到经典法帖,虽有热忱,但眼界不宽,走了不少弯路。正值困惑期间,中国书法界发生了令人十分

  • 标签: 爱痛 痛迷茫 迷茫回归
  • 简介:《乐论》为荀子所作,而非公孙尼子.《史记·乐书》、《礼记·乐记》、《说苑》、《白虎通义》等接受、改造了荀子的音乐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汉代特色的音乐理论.这一方面说明,在汉人看来,荀子的音乐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汉代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 标签: 荀子 《乐论》 《乐书》 《乐记》 《说苑》 《白虎通义》
  • 简介:本文在作者新著的基础上,广泛引用国内外各种音乐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相关文献,介绍国内音乐学者对华北民间道教法事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当代历史变迁中道士的经历和各种白事、庙会的法事程序,商榷传统中时全真/正一、官观/民间两极分化的看法,并强调社会学、当代历史学、音乐分析等多方“深描”的必要。拓宽“宗教音乐”的概念。

  • 标签: 道教 白事 社会学 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