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苏轼基于推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客观需要和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深入观察,他对杜甫和韩愈都非常推崇,但认同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他不仅对“诗圣”“文宗”作了得到后世广泛认可的高度评价,而且通过深刻反思,指出了他们各自存在的弱点与短处。因此,他提出了学习杜、韩的一整套正确方法。这些方法既是苏轼本人成为文艺全才的重要经验,也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有益启示。

  • 标签: 苏轼 评价 学习 杜甫 韩愈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 简介:杜甫的名气,到底在生前即有还是身后逐渐显扬的,许多人都认为是在身后的中唐元和年间,故综合评估看,生前名气并不响亮。事实如何呢?从生活圈层看,他前半生旅食京华,是最为接近最高核心层的时期;从交游看,杜甫生前多结交上层名流;从同一时代的社会名人对杜甫的品评看;以及杜甫的夫子自道,都能证明杜甫在世时的名气不小。

  • 标签: 杜甫研究 生前 名气 平议
  • 简介:《“丰润说”论证》平议(续三)张书才曹寅之母孙氏不可能是孙得功之女与祖籍丰润1931年5月,李玄伯先生在《曹雪芹家世新考》一文中,以“孙氏于丰润为大姓”,提出曹玺之妻孙氏或亦是丰润人⑦0。由于此说不过是臆度之间,并无任何证据,数十年间也便无人理会,再...

  • 标签: 正白旗包衣 丰润说 内务府 汉军 佐领 孙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2
  • 简介:余论上面,我对王畅先生在《“丰润说”论证》一章中提出的主要论据或理由,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考察辨析,讲了自己的看法。总的印象是:这些被称为“直接力证”或“新的线索”的论据,与客观史实相去甚远,似还不具备作为学术研究中直接证据的品格;在提出新的直接或...

  • 标签: 曹振彦 丰润说 辽阳 贡士 曹世选 文献记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倘若李白卒于宝应元年即李白死后一年多,与曾《序》李白享年,是完全依据曾《序》李白卒于宝应元年、享年

  • 标签: 李白生卒 生卒诸说 诸说平议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7
  • 简介:倘若李白卒于宝应元年即李白死后一年多,曾《序》所言李白卒年,是完全依据曾《序》李白卒于宝应元年、享年

  • 标签: 李白生卒 生卒诸说 诸说平议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1
  • 简介: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757)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所说,又说李白既生于长安元年(701)

  • 标签: 李白生卒 生卒诸说 诸说平议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山”何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大匡山。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爽《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施蛰存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和编辑家。他的风格独具的文学创作,至今在海内外拥有广大的知音,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他在高校任教后又成为一代名教授,在词学、唐诗和金石碑刻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是众所周知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严谨学者。

  • 标签: 施蛰存 词学 唐诗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冯延巳 尊前集
  • 简介:宋人赵彦材《杜诗赵次公先后解》有两大特点:一、对杜诗系年编次的认定与调整;二、在对更早杜集异文及旧注辨正的基础上,对杜诗义旨的独到理解。其中透露出来赵次公“以史证诗”的外证法与“以杜证杜”(行实)、“以杜解杜”(诗义)的内证法,在早期杜注中堪称典型。尤其是赵次公以“诗家之心”解诗,超越了通常注重事典出处的“学术性”注释范畴,具备了“同行评议”的意味,成为杜诗宋注中独一无二的亮点。尽管赵次公注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作为现存最早杜诗编年注本,其特点与价值在杜注历史中具有“导夫先路”的开创性。

  • 标签: 赵次公注 旧次 以史证诗 以杜证杜 以杜解杜 诗家之心
  • 简介:《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所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三二百万的财",是无意中透露的流入贾府的黛玉家产吗?建造大观园与迎接元妃省亲的费用来源于黛玉家产吗?第五回中李纨判词的后两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综括李纨一生枯荣变化的《晚韶华》曲中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是寓示李纨因失去治家权而与凤姐心存芥蒂,并导致李纨对落难的巧姐不愿援手相助的佚稿情节吗?巧姐《留馀庆》曲中"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是指李纨之子贾兰吗?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全面平议,揭示当前红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深刻教训。

  •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李纨 家产之谜 判词之谜 平议
  • 简介:201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赵睿才博士的新著《百年杜甫研究之平议与反思》,该书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全书约四十万字,叙述清晰,议论平允,内容丰厚,格局宏大,视野开阔,实为近年杜甫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 标签: 杜甫研究 学术史研究 杜甫诗歌 反思 平议 力作
  • 简介:汤显祖《牡丹亭》的魅力经久不衰,从产生到现在,各声腔剧种对之移植改编层出不穷,今人石凌鹤从通俗和简约方面出发,把五十五出的《牡丹亭》精简至九场,引起了众多关注。从文本细读、舞台呈现、艺术传承三个维度进行平议,可重新审视"回生"问题、曲白组合问题、陈最良形象问题、花神表演问题和音乐革新问题等,以供学人参考。

  • 标签: 还魂记 回生 陈最良 音乐改革 花神 戏曲传承
  • 简介:1962年夏秋,陕西省革命博物馆派三名同志组成陕北调查组,到子长县收集到一大批史料,现收藏在陕西省档案馆。调查组从赵通儒手里抄录了一批史料,其中三篇分别记述了父亲赵树德、母亲井赵氏烈士、二弟赵仰轨烈士的生平。三篇史料中,《先父义行略述》不是全文,只是与党史有关内容的摘录。赵通儒另外还写过祖父赵玉林、祖母李赵氏的材料。这些史料,从侧面反映了清末明初安定县的社会风貌,具有珍贵的社会学意义,故集中刊发于此。

  • 标签: 瓦窑堡 通儒 土地主 革命博物馆 子长县 赵树德
  • 简介:摘要材料采购是基本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与劣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采购风险巨大并且无法回避。本篇通过采购面临的风险分析,提出识别采购风险依据。

  • 标签: 采购风险 基本建设 分析 识别
  • 简介:我的经历我生于1924年11月19日,四岁时父亲死去,留下母亲、弟弟和我三人。父亲生前因吸食鸦片,将家中房产、宅地全部卖光,只留下三亩岗地(据说因早死一天而未卖成)。母亲当时因无法生活,将弟弟卖掉,带我一人到外

  • 标签: 证明材料
  • 简介:新近一期的《文艺争鸣》刊载了洪子诚的文章,对《材料与注释》一书的“自序”部分予以补充说明。洪子诚在“自序”中说,这本书“最初的想法是,尝试以材料编排为主要方式文学史叙述的可能性,尽可能让材料本身说话……”“尽量让材料本身说话”——但是材料本身不会说话。假设把《材料与注释》看作另类,或“亚”文学史叙述,那么,就不可能没有勾勒趋势、提供判断和结论。材料的选取、编排、注释,都是写作者的支配、处理。近些年在文学写作与研究中,有“原生态”“还原”“原汁原味”“回到历史自身”等词语——它们大致从1980年代末开始流行。

  • 标签: 文学史叙述 洪子诚 文学写作 文艺争鸣 会说话 中说
  • 简介:艺术是思想之花,古往今来无论何种艺术形式,融入精神传达思想是亘古不变的评判标准。对艺术创作所采用的材料与技法的选择历来处于从属地位,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立体派画家布拉克、毕加索等开始将现成的材料引入绘画创作,当时的目的是反对传统绘画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空间所营造出的“虚假的真实”,他们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被称为综合或拼贴的立体派,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先驱。

  • 标签: 综合材料 艺术探索 诗意 艺术创作 二十世纪初 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