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2
  •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活动,出现于先秦,但那时还是的萌芽阶段。到了汉代,先秦典籍在经历秦火与战乱之后,大量散亡,汉武帝开献书之路,汉成帝令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在此前提下,汉人出于崇古、炫名、牟利的目的,伪书大量涌现。既然有伪书,就有尊重事实的学者开展活动,并且归纳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方法。

  • 标签: 汉代 伪书 辨伪
  • 简介:我在今年第10期《集邮》上,发表一篇题为《评所谓的“纽约版2元中心倒印实寄封”》的文章,主要是对这件“邮品”的身份持否定观点。而消息来源则是出自一份民间邮刊,作者在文中介绍来源提到,此件“纽约倒印”实寄封的主人系一位年迈六旬的老收藏家。还收藏有“限省新贴用”旧票、“北京新版2元宫门倒印”、上海梅花版孙中山像150元“对倒”横双连等等。这些近乎神话的邮票,堪称“未见经传”,但是有的是否可能产生,起码我个人是带有问号的。

  • 标签: 实寄封 消息来源 集邮 邮票 邮品 问号
  • 简介:上个月,在一份外地邮品通信拍卖目录上,看到1件拍品,为民国时期“节约建国”小全张,木戳加盖黑字“限新省贴用”新上品,并标明“(较少见)”,底价为9000元。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认为有绝大的可能性系赝品。因为“节约建国”小全张黑字“限新省贴用”的发行量极少。

  • 标签: 底价 节约 拍卖 辨伪 可能性 发行量
  • 简介:1930年,齐白石迁居北京已经10年了,这10年是他含辛茹苦、艰难奋进,绘画艺术大放异彩的10年。但是,接二连三的画无端地耗去了他不少的时间。

  • 标签: 齐白石 辨伪 晚年 绘画艺术
  • 简介:2002年秋天曾陪南方一位学者去看一个拍卖会的预展,展品里有一副梁启超对联,打有朱砂界格,字体是北魏体,显得整饬工谨。联语“酒酣鼻息如雷,叠鼓清笳,迤逦度沙漠。万里夕阳垂地,落花飞絮,随意选天涯”。上款为“寅恪仁兄属集宋贤词句即希两正”。上下联分别注明来源出处,上联边款:“刘后村沁园春,周草窗高阳台,姜白石凄凉犯”;下联边款:“朱希真相见欢,秦淮海如梦令,张玉田满庭芳”(图2)。款作“壬午七月既望梁启超书于北海松馆”。从对联的格式和习惯来看都是梁启超的,似乎挑不出毛病,书风也和常见的梁启超书迹相貌相像。记得那位有几十年研究明清艺术史经历的南方学者一见该联,连声称好,说这是梁启超写给史学家陈寅恪的,对联

  • 标签: 对联辨伪 梁启超楷书 楷书对联
  • 简介:本刊总第64期对《张猛龙墓志》在日本露面,日本金石学家去年携该志拓片来中国寻访认证一事作过报道。消息披露后,引起部分爱好金石碑志读者的关注。由于该志非科学发掘品,对它的真伪认定存在着分歧。本期刊出的二文,代表二种看法:历博的周铮先生从碑别字、文献的角度考订该志为,长期在古玩界的马宝山先生以他的经验断该志为真物。

  • 标签: 先生 期刊 消息 读者 别字 非科学
  • 简介:“炎帝神农说”流行二千年。然司马迁《史记》无此说,且查检先秦汉初的二十多部文献.言神农或炎帝50多处,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二者的时代特征、重大的行为和事件皆判然有别,是神农与炎帝为先后不同时代之人。“炎帝神农说”源子汉代刘歆,其《世经》以上古帝王世次附会五行说,捏造了“炎帝神农氏”。传统的“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头。若依史实,只当是“黄炎子孙”。

  • 标签: 上古史 炎帝 神衣 考证
  • 简介: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五“阙字作空围而致误例”:校书遇有缺字,不敢臆补,乃作口以识之,亦阙疑之意也。乃传写有因此致误者。《大戴记.武王践祚篇》:“机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垢,口戕口。”……今作“口生垢”者,盖传写夺“垢”字,校者作空围以记之,则为“口生垢”,遂误作“口生垢”矣。

  • 标签: 古书 辨误 缺字 校书
  • 简介:<正>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的著名学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使理学的系统达到顶峰,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朱熹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典籍注释占了相当的比例,因为这是他阐发自己思想主张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本不并行,《论语》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在《六艺略》

  • 标签: 朱熹 辨伪 典籍注释 孟子 汉书·艺文志 大学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人书札》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馆藏1100余封清人书札挑选、整理并点校的,出版时选用了640余通。2009年,该书又重新彩印出版。根据彩印本的前言,这批书札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启功先生建议,在琉璃厂购买的。启功先生当时还曾提醒图书馆,里面有些书札是"代笔",并非真迹,应当小心。

  • 标签: 清代名人书札 启功先生 曾国藩全集 翁同龢 俞钟銮 点校
  • 简介: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诸多非元稹诗文,常常被误为元稹诗文,今仅举例一二,就教于贤达。

  • 标签: 元稹诗文 真假辨伪
  • 简介:<正>关于“卢氏阴文石范”(以下简称卢氏范),据王献唐先生的《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以下简称通考)记载:“……至垣釿铁范,罗氏《俑庐日札》谓似伪造。又谓吴有卢氏空首布范(图一),至精(并见顾起潜所编《愙斋先生所藏古器目》)。与其他各范曾归邓氏风雨楼,于沪上见之。卢氏范亦载古物范图录,不见愙斋集古录,所得时地未详。合上著录,是吴藏共有四范。灵鹣阁刻愙斋藏器目,有布范四。当指此。其目编于光绪十三年六月,知卢氏币范,收在其前矣”。又载:“卢氏铲币范,罗云石膏

  • 标签: 卢氏 空首 中国古代货币 阴文 十三年 王献唐
  • 简介: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欧波亭长、水精宫道人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顿等二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受到朝廷的重视。先任兵部郎中,后为翰林学士承旨,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他

  • 标签: 赵孟 书法 翰林学士承旨 十三年 故宫博物院 宋高宗
  • 简介:,又名,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说:"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川省博物馆藏宋拓于1994年面世之后,即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潭帖》《长沙帖》 中国 文物鉴赏 宋朝 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