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蒙的一碗稀粥被搅得沸沸扬扬。从这碗粥里,有人喝出了“对全盘西化观点的批判”,有人喝出了“改革艰难的忧思”,更有人喝出了“祭品”“纸弹”,台湾杂志上有人喝出了“批判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制度”……也许还有别的人喝出了别的味,就这样也已经够热闹了。兴奋、沮丧、愤愤然、无可奈何,因这碗粥引起的种种情绪不一而足。王蒙自己要向法律“起诉”,对簿公堂不成只好自己站出来写文章阐述这碗粥的“本味”。

  • 标签: 接受者 就这样 本味 汪曾祺 全盘西化 阅读作品
  • 作者: 向艳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李叔同是一位具有开拓型的画家,作为第一批把西方绘画带到中国的留日学生,在中国绘画的近代化进程中,有筚路蓝缕之功。很多人为此给他冠以绘画领域的“第一”、“始祖”等诸多头衔,如:“第一个到日本学习西画的中国人”、“广告画始祖”、“版画先行者”等等。纵观李叔同的绘画历程,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广告画、版画他均有涉猎,其中以油画成就最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澳大利亚文学研究进入“跨国转向”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随之转移到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身上。欧阳昱是中澳文学交流中不容忽视的双语作家,“跨国书写”是他创作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澳洲还是中国,在欧阳昱这面镜子中看到的都是“他”。文章以欧阳昱的双语诗歌和英文创作为例,从文化身份、文本策略、文体风格三个方面梳理欧阳昱创作中的跨国书写特征,并分析其作品在中澳双边接受中的“他化”遭遇的原因。

  • 标签: 欧阳昱 跨国书写 文学对话 摒弃 挪用
  • 简介:低部生活回到黑夜深喉,回到生命之初回到苍凉,回到隐秘,回到契合的缝隙用原始的手子宫的手,欲望的手,探寻的手抚摸来路与去路回到十三岁。古老的太阳,如永生的父亲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率性的入睡和醒来,仿佛初潮带来的永不再回的纯粹。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1
  • 简介:    一、《陌上桑》拟作的分类分析    (一)歌咏罗敷故事  这一内容在《陌上桑》拟作中占到60%以上,《陌上桑》拟作中以罗敷故事为内容而重在刻画贞妇形象的作品就多了起来,[5]  宋代阮阅在《诗话总龟》里不但表现了对《陌上桑》本辞中罗敷形象的不满

  • 标签: 接受传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而是在暗示不同知识共同体之间的对话问题,对话中的理解问题和接受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接受的问题才是对话问题的真正关键之所在

  • 标签: 理解接受
  • 简介:却矮下身来接受了小镇中学女生的采访,他每天八点进小屋写作,他成名后只接受过一个记者的采访

  • 标签: 拒绝接受
  • 简介:2000年岁初,由《收获》杂志为始作俑,掀起一场“鲁迅风波”。世纪末的这一场闹剧,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不祥之兆,它表征着90年代的鲁迅研究(接受)相对于80年代的热潮,冷了,淡了,浅了,“油滑”了——事物的发展总有其高潮和低潮,本属正常现象,但是眼见得鲁迅在某些人那里正在成为一碟可以任意调侃的小菜,却是不能容忍的。

  • 标签: 鲁迅研究 当代 《收获》 调侃 风波 热潮
  • 简介:"西游戏"受众接受主要有"对降妖除魔热闹故事的接受"和"对孙悟空斗争精神的赞赏"等内容,但同时又具有片面性和负面性的特征。

  • 标签: 西游戏 接受 负面性 片面性
  • 简介:<正>小龙在《盛行欧美的“接受美学”》(《光明日报》85年2月4日)一文中指出:接受美学是在六十年代初由西德康士坦茨大学的五名文学理论家创建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接受美学不仅仅成为西德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而且传播到整个西欧。美国,已有大量的研究著作问世,并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这种注意读者的理论在美国又叫做读者反应批评。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加以接受,并将它改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罗伯特·尧斯在《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点。在他看来,过去的文学史只是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忽略了读者的作用。然而,“文学作品不是对于每个时代的读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客体。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象一部乐队总谱,时刻等待着

  • 标签: 六十年代 西德文学 二十年 文艺理论家 研究著作 接受美学
  • 简介:103班和105班要证明哪个班才是油菜花,哪个班是南瓜花,这可是一件非同一般的大事件。

  • 标签: 油菜花 失败 连载 南瓜
  • 简介:明代文人对韩文的接受出现了复杂的局面,否定有之,肯定亦有之。唐宋派对韩文是肯定的,对韩文的地位、文道观和文法作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多层次的接受

  • 标签: 唐宋派 韩文 接受
  • 简介:<正>一、文化意象的来源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以及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意象。比如在《周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的文学就十分注重意象。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意象也有类似的论述:"独照之匠……此盖驭文之首术……"在刘勰之后的文学大叔王昌龄、

  • 标签: 文化意象 文学作品 译入语读者 尽意 独照之匠 意译法
  • 简介:唐代的屈骚接受,包含着屈原其人与其文两个接受向度,分为三个阶段.除中唐时期注重的是屈骚的情感与形式外,初唐时期与晚唐时期都以道德为重而与现实政治发生直接的联系,呈现出一个由实用而返回实用的发展轨迹.屈原与其作品的接受,由初唐时期的肯定其人而否定其文,到晚唐时期对人与文的全面肯定,中唐时期的屈骚接受是一大转折,韩愈和柳宗元在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消解了前辈的道德批评,深化了对屈骚的文学价值的认识,使"风""骚"同源之说真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 标签: 唐代 屈原 接受反应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价值
  • 简介:当下不争的事实是:文字阅读已让位于图像阅读;在有限的文字阅读中,文学阅读又让位于消遣、娱乐阅读;而更有限的文学阅读中纸媒阅读又让位于电子、网络阅读。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已严重边缘化。

  • 标签: 文学接受 文学阅读 文本 电子媒介 网络阅读 边缘化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4
  • 简介:作为一个审美接受*说,在具体的审美接受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视野,以虚静之心来欣赏接受

  • 标签: 审美接受 接受水平 水平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