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进程中,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的捷径是对经典原著的改编。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在动画创作上可以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的语境中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而在改编过程中,中国动画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民族现代问题。动画剧本改编的民族不仅表现在形式要素上,还表现在题材、主题、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元素上。

  • 标签: 剧本改编 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 民族化 现代化 传统民族文化
  • 简介:<正>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于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91年发表中篇处女作《孤岛》,到2001年频频获奖的《玉米》,再到2005年的长篇新作《平原》,毕飞宇的小说创作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个年头,毕飞宇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不少奖项,例如: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

  • 标签: 毕飞宇 浮世绘 中国当代文学史 意象化 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 简介:2013年5月29至31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国际研讨会(TranslationandModernizationinEastAsiainthe19thandEarly20thCenturyConference)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三至六号演讲厅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研讨会 东亚现代化 二十世纪初 翻译研究 教授
  • 简介:由于施蛰存的伴侣式“读者观”和“无意思”文学观,编者与读者互动空间的创立才得以成立。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在这个互动空间里混杂、发酵,这个互动空间最终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一面把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诗捧上文坛,使现代诗固化为继新月派和初期象征主义诗派后的新诗流派;另一面对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激烈的政治因素强行介入,编者与《现代》读者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最终迫使《现代》文学空间的没落,也让曾在三十年代上海文坛上一枝独秀的“现代派”走进了历史的角落。

  • 标签: 《现代》 施蛰存 读者接受 现代派文学
  • 简介:现代文学的起讫时间长期以来都是定位在1917年至1949年,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台湾的哈佛学者王德威的那篇《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让现代文学这个词变得暧昧不清,本文拟围绕现代现代性、文学现代性,以及王德威和其他学者观点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等问题展开讨论,回应"现代"到底该起于何处以及文学史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王德威 文学的现代 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 边界
  • 简介:《敦煌中医药全书》收录了八十八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医书卷子,这些卷子撰著年代一般上推南北朝下至隋唐五代。我们分别以名量词与动量词两篇来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以期对隋唐量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敦煌中医药全书》 隋唐 名量词 动量词
  • 简介:圣诞期间,一位美国妈妈简妮尔·霍夫曼给十三岁的儿子买了个iPhone当礼物,可又附加了"使用条款"十八条,比如不可看色情图片、丢失了自己负责、妈妈必须知道密码、每天晚上7点30分必须关机上交等。智能手机属聚合文化的产物,能把诸多功能集合起来,让人一切尽在"掌握"。如何让尚未养成自律习惯的孩子使用,家长分歧很大,简妮尔的做法就比较好,让孩子使用,用出名堂来,但要有

  • 标签: 太阳照样升起 我自己 奇技淫巧 现场感 羊城晚报 姚晨
  • 简介:漆画自20世纪80年代定名,从1984年纳入全国美展至今,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漆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大放异彩,艺术家将我国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到了极致,展现了漆画艺术的发展潜质与旺盛的生命力,表明了国人的审美观已呈现多元趋向。漆画作为一种纯艺术的绘画形式,其发展必须贴近时代以表现文化以及当代人们的情感与特质。然而纵观我国漆画发展现状,艺术造诣较高的漆画作品少之又少,艺术语言表现良莠不齐,缺乏创新性,为漆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障碍。因此,本文致力于发展新媒材,更新旧观念。注重漆画艺术语言表达的创新,以期使漆画迎来新的发展高峰,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 标签: 现代漆画 艺术表达 创新 20世纪80年代 艺术魅力 绘画形式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史学的分期界定大多是以革命史的范式来建构的,这种界定的方式必然会得出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结论,但学术必定有自身内在发展的理路,而按照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则应该走向独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学术独立而不断努力,但由于中国传统儒学同政治和人伦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所以中国的学术很难完全独立。

  • 标签: 学术 独立性 致用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 简介:塑料以及塑料袋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以至于泛滥成灾,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如今,化学制品和塑料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控制了这颗星球。据说在太平洋上,陆地倾倒的大量塑料垃圾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漂浮着的大陆,环保人士称它为地球第八大洲,谓之"塑料洲"。在海浪的冲刷下,"塑料洲"不停地分解塑料颗粒,谓之"塑料沙",鱼类、鸟类和海洋生物吃了这种"塑料沙",大量中毒死亡,即使活着的也浑身带毒,最终被端上人类的餐桌——古人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诚

  • 标签: 化学制品 环保人士 宇宙意识 活着 后现代 十年
  • 简介:“纤维艺术”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在于纤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陌生则在于大多数人不了解被冠以“艺术”二字的纤维制品是何种表现形态。按照现行的高校专业教材《纤维艺术》一书中的定义:“纤维可分为天然动、植物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两类。纤维艺术即是用所有这些材料,以编织、环结、缠绕、缝缀等制作手段来塑造平面、立体、空间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可见“纤维艺术”这个名词虽然在二十世纪才出现,但其源头早已根植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工艺美术传统之中。

  • 标签: 纤维艺术 壁毯 手工艺
  • 简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对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并赋予其不同的象征含义。文章通过对色彩象征意义的挖掘和解读,旨在强调掌握色彩的语义层次对现代设计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象征语义 视觉美感 色彩心理
  • 简介:体育舞蹈发展到现在,已经为大众所接受,体育舞蹈文化已经向着大众文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和成长,我们可以逐渐从中解读出很多新的社会价值,发现其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

  • 标签: 体育舞蹈 文化功能 现代 大众文化 舞蹈文化 社会价值
  • 简介: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图书馆图书资料数字网络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利用先进的图书馆学理念,服务于中医药信息科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今天我们应更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吸收和利用包括西医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更加全面有效地继承中医药精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术”。

  • 标签: 图书资料 医药信息学 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化网络 数字化网络 中医药
  • 简介:三年前一桩浮尸案因警方找不到嫌疑人被搁悬起来。杰克警官对这起积案一直念念不忘却苦于无从下手。一次偶然的机会,畅销小说《杀人狂》给了他破案的灵感。原来,小说中的杀人过程与本案案情如出一辙。后现代主义谋杀案,聪明的读者自然不难看出其中端倪,而小说真正的魅力或许只有后现代派的拥趸们才能心领神会。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谋杀案
  • 简介: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文学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卡勒在《文学理论》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①后花园里,把不是杂草的铲掉,剩下的就是文学,小说的认识与此类同,或许比这还要复杂的,盖因今天所谓不是“小说”的事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书写体系的分类中又有可能具有小说的名称,而要铲掉那些不是小说的小说就颇费周折。

  • 标签: 小说 概念演变 《文学理论》 现代性 视域 民族文化
  • 简介:本书的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的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的内在机制,而在现代性语境中陷入焦灼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的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另类"范本,阐述现代性话语建构的一个历史插曲。显然,晚明心性之学被视为周作人式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书中认为,周作人通过使用传统美学范畴的自我表达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主体认同,也是针对被"民族国家"所宰制的现代性的回应。这里触及到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宋明理学的内在分裂究竟意味着儒学复

  • 标签: 现代性 文化复兴 心性之学 美学范畴 个人情感 话语建构
  • 简介:<正>全球的今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后现代主义观念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它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对于国门大开的中国,亦是如此。这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生发的思潮,是生活在"物化"时代人类必然的应对策略,是对传统的哲学、美学、伦理学、道德、政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形式 文化政治 汉语诗歌 中国新诗 现代派诗歌
  • 简介:近年来王德威教授重申中国文艺的“抒情传统”,并将其放在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化语境里重新思考。作为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王德威感兴趣的是抒情对占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叙事的冲击,对文本中抒情因素的揭示成为他还原非连续的、众声喧哗的历史图景的手段。这一做法在获得洞见的同时,亦留下一些盲点。作为必要的修正,本文主张重构历史的整体性,以有着特定起源和目标的传统,为现代文艺创作和理论创构定位。

  • 标签: 抒情传统 中国 现代性 新历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