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丁玲事件"——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我在日记上就是这么写的,今天看来,也只有这样称谓才合适。但那时通称为"丁陈事件",因事件主要起于丁玲、陈企霞。惟因事件内涵及其演变,甚为复杂纷繁,幕前幕后,颇多疑难。我因不在"圈子"内,内幕一概不知。但在1957年反右派时,却因和丁玲的交往,被列名"十二门徒"之内,落入"网陷",并终于戴了"帽子"。在支部负责同志向我展示"决定"及军法"判决书"时,就明确说:给你戴"帽子"的理

  • 标签: 前幕 给你 反右派 十二门徒 平原烈火 桑干河上
  • 简介:本书选辑了丁玲同志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八五年期间所写的书信八十九封。收信人有亲人朋友、同行作家及素不相识者。有的长达千言,有的仅短短数行。有的讨论文学问题,也有的是抒发个人感情或解决某一具体事宜的。这些书信充分流露出丁玲对生活的激情,对同志、亲友和革命事

  • 标签: 个人感情 书信集 文学问题 一九 收信人 八年
  • 简介:"……上午,丁玲邀魏巍、曾克、牛汉到家里来谈《中国》的问题。舒群、雷加准备退出《中国》,丁玲、陈明、魏巍的意见还是尽量挽留他们,做说服工作。他们来之前,我提出要录音,丁玲说,不要录了,你坐在那儿好好听吧,记住哪天哪天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谁又发了脾气,以后你可以写一本很好的关于《中国》的书。"

  • 标签: 丁玲办 办中国
  • 简介: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一个细雨如织的日子,我走进上海昆山花园。昆山花园位于四川北路南段与吴淞路之间的昆山路上,南边不远处就是苏州河,这是一幢三层带部分四楼的连接式红砖洋房。1933年春天,

  • 标签: 丁玲 昆山 层带 细雨 花园路 四川北路
  • 简介:在近年的丁玲研究中,“丁玲现象”——指丁玲成名以后,特别是成为革命作家以后,创作趋向公式化概念化,个性日渐消退,作品艺术水准每况愈下的状况——最为研究者所瞩目,而“丁玲现象”又与丁玲创作的政治化倾向纠缠在一起。且让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将目光聚焦于丁玲最初的创作,从丁玲小说创作艺术个性的形成以及变化人手,

  • 标签: 丁玲 试析 政治化倾向 革命作家 创作趋向 艺术水准
  • 简介:丁玲以她独特的创作成就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站立于急剧变化,纷纭复杂的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原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艺术探索的旅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深沉的思考。她那“一个浪来”“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又被沉入海底”的离奇浮沉的政治生涯,似乎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的代表。正由于这样,丁玲研究在新时期以来,成了研究者的热点。一、新时期丁玲研究的总体估价

  • 标签: 丁玲创作 研究述评 《在医院中》 研究者 “莎菲型” 独特艺术个性
  • 简介:冯达比丁玲小一岁,没有多少男性魅力,丁玲之所以接受他,完全是出于形而下的需要,以及,接受冯雪峰的建议。沈从文写道;胡也频去世后,丁玲曾说:“我也要讨个太太.同男子一样,要一个肯同我过穷日子,不嫌恶我,知道爱我能敬重我的人。

  • 标签: 丁玲 男性魅力 冯雪峰 沈从文 胡也频
  • 简介:丁玲同志和陈明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一九八二年四月五日在厦门鼓浪屿福建省干部休养所疗养。他们应我们的请求,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三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半,下午一时半至四时),在他们的房间里回答我们提出的有关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生活与编辑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现根据录音整理,并经丁玲同志、陈明同志审阅。

  • 标签: 莎菲 创作思想 干部休养 一九 延安文艺座谈会 沙汀
  • 简介:<正>上世纪1983年1月22日至25日期间,80岁高龄的著名作家丁玲偕丈夫、作家陈明,受云南人民出版社邀请,到云南观光采风。其间,丁老夫妇曾在作家冯永祺陪同下踏上西双版纳热土,游览了神奇美丽的版纳风光。在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南国万山数绿,花红水温的日子里,作家、战士、一位饱经风

  • 标签: 云南人民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永祺 日至 龚一
  • 简介:因近日要写点回忆文章,便打开尘封已久的自设“档案”,在一个大纸袋里,与我的“检查交待”、挨整记录等等一起,翻出一本小册子来,乃1957年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打印,标题是《清除丁玲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影响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丁玲的两篇文章及五段“语录”,共计约一万七千字,展读之下,不禁大为惊喜,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标签: 丁玲遗作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风格
  • 简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掌握的台港、海外丁玲研究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稍加巡礼,略见一斑。一、台港及外籍华人的丁玲研究从意识形态上说,港台及外籍华人范畴比较一致,加上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有较多的共同点。对丁玲的研究正是这样。首先,国共两党的长期斗争、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为台港及外籍华人的丁玲研究投下了浓重的阴影。特别一些反共色彩较强的学者,在自

  • 标签: 台港 桑干河上 早期作品 小说形式 莎菲 田家冲
  • 简介:我从小生活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熟悉他笔下的乡妇、船夫、士兵、苗女,也熟悉他笔下的大庙、渔船、水凫、木筏;前些年回乡,还特意瞻仰过他的故居,探访过他就读的凤凰小学。上初中时,我也沉湎于丁玲的作品。这位刚刚逃出魍魉世界的女作家,为了追求希望和光明,历尽艰难险阻奔赴延安,用她那支纤笔歌颂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时代。我至今仍能背诵《三日杂记》中一些优美的文句,眼前浮现出九曲十八弯的山沟,淡紫色的丁香,刚吐嫩叶的狼牙刺,以及在深邃树林中跳跃着的野兔,耳边仿佛响起了麻塔村青年男女演唱的《顺天游》、《走西口》、《五更调》、《戏莺莺》……如果说,沈从文和丁玲,一位好比沅芷,一位好比澧兰,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各领风骚,读者大多是能够认可的吧。

  • 标签: 沈从文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误解 《走西口》 女作家
  • 简介:<正>丁玲走过魍魉世界,走过风雪人间,"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文坛驰骋又戎马倥偬。人生之路走了好多年,黑发走白,双膝走僵,走成"丁老",还无倦怠,还走,走出一个人生四季,冬天里的春天,长长无尽的春天。1982年,她76岁,满头白发,身有重病,她继续走。陈明伴他

  • 标签: 康朗甩 章哈 继续走 人生之路 中国作家协会 长案
  • 简介:引言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著位置。丁玲的女性作家身份,以及她与政党政治之间的曲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她生活和写作带来的影响,使她与众不同,

  • 标签: 丁玲 文本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译 选本 白露
  • 简介:1933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著名作家丁玲被国民党逮捕,羁押南京狱中数年。1936年11月1日,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丁玲逃离南京,假扮东北军的家属,由两女四男结伴,一行7人,风餐露宿,风尘千里,从西安

  • 标签: 丁玲 毛泽东 保安 东北军 国民党 故事
  • 简介:说是右派要平反了。那是1978年,先是4月份,中共中央有个11号文件,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后来9月份,中共中央又有个55号文件,说对于过去错划了的人,要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做好改正工作。在那之前,1978年春天的时候,蒋祖林从上海去北京开会,在北京听到中央组织部开始平反冤假错案的消息,

  • 标签: 晚年 丁玲 口述 陈明 中共中央 中央组织部
  • 简介:一九四八年夏,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这所学校当时属苏联中长铁路局管,教师都是白俄。我们几个从老根据地来的学生,住在南岗义州街东北局组织部招待所,走读上学,学习俄语,行政和党的组织关系都在中共中央东北局。我已于一九四七年在晋察冀边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标签: 晋察冀边区 中共中央东北局 总政治部主任 松花江上 西战团 八年
  • 简介:<正>群趋于山水花草,在一个哲理、一个意念,几段场面、几段情绪中绕圈子,感情和文字雕琢日盛——这种现象在当前散文写作中恐怕是存在的。最近舒芜同志在读《叶圣陶散文(甲集)》的跋文的小感中,用很精彩的文字提出了一个很精彩的看法:“我早就不满意写山水花草的风气,叶老父子说出了所以然的道理。”那意思综合起来大概是:散文艺术不能成为散淡闲人的艺术,不能走闲情逸致的路,不能以山水为创作的唯一源泉,不能以陶情遣兴为唯一目的。散文

  • 标签: 丁玲 散文 近作 文字 陶情 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