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短而细的毛在现代汉语里叫绒。《现代汉语词典》里,绒字后面圆括号里有两个异体字——我和毯。所谓异体字就是同一个字符的不同写法.这些写法不同的字符(graphs)构成同一个文字单位,即文字学家所说的字位(grapheme)。可以说.裁和毡.连同绒的繁体写法绒.都有相同的声旁.表示相同的意义.都是标准简化汉字绒的同位字符(allographs)。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故事 毛发 文字学家 简化汉字 异体字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儿童芊芊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研究汉语动力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芊芊从1岁8个月到2岁6个月期间开始习得动力情态动词,“会”最早习得,“敢”、“能”、“要”、“可以”和“肯”随后习得,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与其使用频率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2)芊芊最早习得动力情态“能力”意义,然后逐渐习得了“勇气”、“意愿”等意义,但却没有习得“善于做某事”和“有把握做某种判断”的意义,此外,早习得的情态意义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句法结构呈现逐渐复杂化的发展趋势;(4)影响动力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因素,除了动力情态动词自身的特征外,还与看护者的语言输入特征以及儿童心理理论水平有关。

  • 标签: 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 简介:本研究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考察认识情态动词may和might的频率、英译汉翻译中情态强度的变化等,发现1)may和might汉译后情态强度增强趋势明显;2)作为一种模糊限制语,认识情态动词may和might出现的频率与文本类型有一定关系,即非文学作品中的比例较高.但译文情态强度增强的趋势与文体相关性不大,与汉语交际规范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认识情态 情态强度 模糊限制语 交际规范
  • 简介: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通过安排一系列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并结合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该文从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任务教学法的优势、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 应用
  • 简介: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本质是获取目的语的词汇知识,其中学会使用目标词是词汇习得的关键。本研究从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知识提取角度,对外向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出以下建议:从语料库获取词语的使用频度、词语的功能及分布、词语的搭配及搭配频度,并充分考虑词语使用的典型结构框架。

  • 标签: 语料库 词汇知识 外向型词典
  • 简介:本文认为,[2+1]动宾式是否成立与节律无关,而取决于动宾式背后的字辞关系。当[22]动宾式存在着[1+1]的对应动宾式时,90%以上的[2+1]都不能成立。

  • 标签: 字辞关系 同义字辞对 对应动宾式
  • 简介:现已出版的内向汉英词典没有为动词词目的英语对应词提供有效的辨析信息,违背了词典编纂的“用户友好”原则。坚持“用户友好”原则,内向汉英词典有必要为词典用户提供英语对应词辨析信息,尤其是动词词目的英语对应词辨析信息,以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

  • 标签: 内向型汉英词典 动词词目 对应词辨析 用户友好
  • 简介:本文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给”字句偏误率最高的偏误类型:因缺少谓语动词而误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是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足,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 标签: “给”字句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偏误原因 实证研究
  • 简介:本文较为深入地评述了2012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杰著《走向真理的探索——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一书,认为该书是一部值得我国高等学校研究课程参考的教科书,为从宗教途径探索真理,提供了令人深思的新途径。

  • 标签: 白银时代 俄罗斯宗教 文化批评理论
  • 简介:文章评介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汉语图画字典》,指出其特色及不足,并据此探讨积极汉外字/词典的编纂和出版.文章认为,《汉语图画字典》作为国内外为数极少的积极汉英字典,在该类词典的编纂和出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其他同类字/词典学习,但该字典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辞书界及出版界人士深思.

  • 标签: 《汉语图画字典》 特色 不足 积极型汉英字 词典 编纂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