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社会需求与传统类书的现代李国新(一)任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类书就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封建文化的产物,因此,随着封建社会历程的结束,类书的编纂也就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这是一种缺乏科学分析与论证的似是而非的观点。其立论的基础是把中...

  • 标签: 传统类书 社会需求 工具书 分类体系 检索系统 古代类书
  • 简介:运用语体知识进行精诚指导——语文教学现代杂谈黄岳洲,陈本源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些范文进行精读指导,应该说是当前阅读指导的主要部分。精读指导承担着多种任务,例如教给学生关于阅读的各种知识、发展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语文教学...

  • 标签: 语体知识 语文教学 事务语体 精读指导 科学语体 《向沙漠进军》
  • 简介:中国语文现代学会在北京成立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创建多媒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信息调整公路)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信息基础项目的语文现代应该先行.这个新形势呼唤着中国语文现代事业进一步发展.为了顺应形势的需要,中国语文现代学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

  • 标签: 中国语文现代化 现代化学 中文信息处理 信息时代 学术讨论会 张志公
  • 简介:近20年来,作为现代科技标志之一的个人计算机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各行各业包括辞书的编纂出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辞书的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漫长的以“手”与“纸”为工具的手工书写阶段和“火”与“铅”为特色的印刷阶段,现已进入以“光”与“电”为标志的计算机时代。辞书编纂手段也开始告别笔墨纸砚为工具,卡片、糨糊为标志的传统手工操作历史,开始进入以电子计算机、语料库、数据库为标志的自动阶段。

  • 标签: 辞书编纂 中国辞书学会 语料库 书写 学术研讨会 中国
  • 简介:中国语文现代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暨中国语文现代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于2004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学会主办,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泰安市教育局和泰山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学术会议 学术论文 语言文字工作
  • 简介:外来字母是现代汉字系统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字使用现象.因其出现的时间不长,在使用上又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对外来字母的规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首先规定规范原则的基础上,参考现代汉字规范的"定形、定音、定量、定序"四个方面,提出外来字母的规范方法.并进而提出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方法进行规范的设想.

  • 标签: 现代汉字 外来字母 规范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与许多语言一样,社交称谓几乎是成人们的专利,除“小朋友”一语外,似乎没有别的用于儿童、幼儿的称谓了。我们这里将撇下“小朋友”,专谈成人的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用于社交活动,如“叔叔”“张阿姨”等,虽带有一些社交特征,如带上姓,我们这里也不讨论。现代汉语中专门的社交称谓词语不多,如“同志”“师傅”“老师”“先生”“女士”“小姐”等,用作或用于社交称谓的却不止这一些,还有“老”、“小”、姓名、职务、职称等,如“老张”、“小李”、“李处长”、“张工程师”、“老张同志”、“李明先生”等。

  • 标签: 社交称谓 文化印记 现代汉语 职业 师傅 语用规则
  • 简介: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言语交际子系统,在言语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视角转换和心理视域的角度对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进行语用和认知方面的研究,可以把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理解和使用置于统一的、系统的框架之中。

  • 标签: 现代汉语 人称代词 指示中心 视角转换 心理视域
  • 简介:现代汉字部件分析的规范晓东一部件分析规范的意义目前,在分析现代汉字字形结构时,部件分析法已被广泛运用,“笔画组成部件,部件构成整字”的观点已得到学界认同。但是,对于部件的认识,至今未能做到全面、透彻与统一。究竟什么是部件?部件具有怎样的特征?构成...

  • 标签: 汉字部件 特殊部件 通用性 规范化 独立性 字形结构
  • 简介:<正>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确实值得研究。社会的变动引起社会和语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名与实之间的不协调,反映在现在的称谓上便是有实无名和名实不符的变异现象比较突出。因而出现缺环与泛的混乱。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在某种场合下找不到合适的称谓陷入尴尬局面的经验。这里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原因。语言学工作者对称谓的不断涌现不能充当“交通警察”,指手划脚,强求一致。由于交际上的需要,最终总会有合适的称谓出现的。语言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当称谓发生局部混乱,暂时失去平衡时,它能主动调节,从局部的无序走向有序。

  • 标签: 泛化问题 缺环 师傅 信封 社交称谓词 “爱人”
  • 简介:语气副词是表现人的主观意志、情感认识的副词,以其意义较为抽象、空灵,语用条件也颇为复杂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探讨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相应的主观,有助于加深对语气副词本质的认识,对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语气副词 主观化 现代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主观意志 语用条件
  • 简介:民族语言规范是历史的必然和现代社会的需要。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民族往往方言分歧,甚至不同方言之间互相通话都有困难,互相根本听不懂,汉语的情况就是如此。北京人到了广东、福建根本听不懂当地人的话,生活、工作都有困难,

  • 标签: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李行健 词条收录 质量意识
  • 简介:本文认为发生在十五世纪前后的几个重要句法变化,改变了谓语中心动词的内部结构,从而为一个新否定标记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动补结构的成熟,体标记系统的建立,量词范畴的引入,以及时间词、动量词由宾语之后向宾语之前的变动,等等。所有这些变化的共同作用是,使得谓语动词“有界”,从而赋予作为单一句法单位的谓语动词以“离散”量特性,恰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相符。这种谓语动词整体语义特征的改变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是原来主要用于“无界”谓语动词的否定标记因不适应新的发展而被淘汰,二是为用于名词类的否定标记“没”向动词否定标记扩展创造了条件。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和名词的共同否定标记“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文还证明,“没”语法的具体途径是它常用于连动结构的第一动词,在时间一维性的作用下,逐渐丧失动词的特征而向单纯的否定标记转化,从而为其向动词否定标记的扩展作好了准备。结果改变了汉语否定系统的基本特征:由原来的以词性为分野的否定词体系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以数量特征为分野的否定词体系。

  • 标签: 否定标记 句法 语法化 十五世纪
  • 简介:通过对国内24家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开设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开设在整体上存在规范不足的问题,应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与使用这三个方面加强规范建设。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课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