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自从1958年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在各年级中教学汉语拼音。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认真教学,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提高了教学质量;一年级上学期集中教完汉语拼音后,学生掌握了拼音要素,连读方法,但读音节还需临时连读,速度较慢,到学期末就熟练掌握了400个音节,达到了直呼,读音节的速度一般每分钟在40个左右,快的每分钟达70—80个,最快的认读113个。到二年级下学期,学完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读音节的速度一般达到了60—70个。拼音读物一般能朗读成诵。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字母表的顺序,学会按音序查字典,—般都愈用愈,愈效率愈高。这正如我们学骑自行车,当我们基本掌握骑车技术后,还必须继之以多次乘骑,从弯曲崎岖的道路中去获得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一、课堂和课外

  • 标签: 音节表 乘骑 认读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声韵调
  • 简介:非俗物。如果说树木神圣,婴儿神圣,甚至连婴儿屎尿都是神圣的——如果一切都神圣。当然也神圣。因为是生活基本要素的一部分。

  • 标签: 生命 神圣 婴儿
  • 简介:乾隆末年,和权倾朝野,政治日趋腐败。乾隆五十九年,南园再任御史不久,便上了《请复军机旧规蔬》,直斥和,得到乾隆帝的赞赏.本文分析了奏蔬的重点,表彰了南园敢于和权臣抗争的精神。这一事件影响较大,也是南园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 标签: 钱南园 和珅 军机处 奏疏
  • 简介:因其文学成就和对视觉艺术的娴熟运用,自1933年以来,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被大量改编成影视作品,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本文以三部改编自亨利·詹姆斯同名小说的电影为例,阐述三者的共性与个性,力图管中窥豹,探讨在当代视觉文化大背景中,经典文学作品的再现与再生问题。

  • 标签: 鸽翼 《淑女本色 金碗 熟女
  • 简介:花三十块,买瓜一个,回来吃,却是苦的。扔掉?舍不得,毕竟这个瓜花掉三十块;吃掉?太痛苦,比吃黄连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对这个瓜,如何处置.就成了问题。这问题,只因这瓜,是花了的。

  • 标签: 个人 人生哲学 人生价值 人生感悟
  • 简介: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得零分(一说得14分),依旧被当时开明的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年前《萌芽》杂志举行“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位作文写得非常老练、令阅卷作家看了直叹服的学生韩寒,据说曾因数学成绩不佳而留过级。上海《新民晚报》为此还举行了讨论,以韩寒的例子对现今中学教育体制提出质疑。中学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弊端,但此事却促使我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有志于文学或在文学上有着出众秉赋的人,大多在数理化方面成绩非常糟糕呢?

  • 标签: 钱钟书 达·芬奇 中学教育 新概念作文 《新民晚报》 《萌芽》
  • 简介:杨绛先生在新著《我们仨》中不无自负地说:“能和钟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钟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杨先生的确有资格说这个话,这一点也不算夸张。以钟书那样的大学问、高智商,目无余子的眼光,确实没几个人能和他玩到一起。

  • 标签: 《我们仨》 钱钟书 王国维 陈寅恪 文化名人 张爱玲
  • 简介:钟书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学者,其文艺学作品中翻译论述所占篇幅并不居多,大多学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其提出的“化境”说,而忽视了其早年在《论“不隔”》中根据王国维的诗评而得出的文艺化的翻译——“不隔”说.本文将探索钟书“不隔”说中所提出的风度“不隔”,类比“不隔”及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 标签: 钱钟书 不隔 风度 类比
  • 简介: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借”之名,行骗钱之实。他们与陌生的骗子不同。因为。这些人中.有的是你的熟人,有的是你所谓的朋友.还有的是你的亲戚。所以。他们比那些陌生的骗子更具有骗人的优势。尤其是,人们面对这样的“借”者。处理起来更加棘手。因为他们跟你沾亲带故.你若不“借”,会伤了颜面;你若“借”吧.

  • 标签: 欺骗犯罪 应对方法 机智 冷静 语言
  • 简介:当代中国作家中,钟书先生在学问、道德、文章方面都是第一流的:他的煌煌巨著《管锥编》纵贯古今,沟通中外,被人们称为“文化昆仑”之作;他的《围城》近十几年来印数达百万册以上,有十多种不同的译文版本,被人们视为“幽默文学语言的范本”;他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在国外有不少人以他

  • 标签: 沟通中外 中国作家 围城 作品 钱钟书 中国当代文化
  • 简介:  有人说:"炎黄子孙至今没有获诺贝尔奖的!"这是睁着眼说瞎话:李政道,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朱棣文,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永健,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标签: 同在蓝天 钱永健同在
  • 简介:本文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钱钟书的汉语修辞史研究,文章分四个部分:修辞史研究与修辞学史研究相结合;专书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现象描写与原因解释相结合。

  • 标签: 钱钟书 汉语修辞史 方法
  • 简介:<正>比喻一向被誉为“语言艺术王冠上的宝石”,历来为修辞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亦多,而新近出版的《钟书妙喻百例》(田建民著,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书,角度较新,多有创见,堪称比喻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书第一个特色是对某一作家使用比喻辞格的专题式研究。我国优秀作家几乎无不擅长运用比喻,就以现代文学史上几位语言大师的艺术实践而

  • 标签: 妙喻 钱钟书 比喻 新成果 作品 作家
  • 简介:从网上可知,有人曾送钱锺书先生一个“雅号”——狂人。说先生有点狂或说其在某个时段或在某些事情上比较狂傲,估计并非空穴来风.否则,“默存”.“槐聚”等名字当年也许就不会“应运而生”了。

  • 标签: 钱锺书 翻译家 印象 空穴来风 雅号
  • 简介:比较而言,锺书先生的译作不算多,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并不少。就我们所见,人们对先生译作的研究重在评论及赏析,品评对象又主要是《管锥编》及《谈艺录》中的西语雅译。为了避免重复并藏拙,本文拟谈谈先生笔下的部分译名。有关译名主要涉及修辞术语、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我们说先生的译名很家常,是指它们让人感觉不隔、不涩、不陌生,又或者说,它们让人读来很熟悉、很亲切、很中国。值得说明的是,此一意义上的“家常”二字系借自先生对英文中表示小品文格调的familiarstyle的中译——“家常体”。

  • 标签: 译名 翻译家 印象 《谈艺录》 《管锥编》 钱锺书
  • 简介:理群主张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观,重视文学启蒙教育,大力提倡经典阅读和建立多元化的经典阅读观,提出借鉴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中小学国文改革的设想,以及"多学科合作"、"老中青三结合"等阅读教学原则,在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以及中小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站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立场上,表达了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深深的期待和忧思。

  • 标签: 钱理群 语文教育 思想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