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评《汉语俗字研究》蒋冀骋现代学者对俗字进行理论探讨的有蒋师云从先生的《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3期),谓之导夫先路,堪称确论,拙文《俗字研究》有所推衍,只能算是续貂。同门张涌泉君的《汉语俗字研究》①,规模宏大,论述精邃,是...

  • 标签: “■” 汉语俗字 龙龛手镜 《汉语大字典》 敦煌变文 敦煌文献
  • 简介:汉语俗字研究》序裘锡圭张涌泉君是亡友郭在贻先生的学生。他从郭先生和蒋礼鸿等先生治俗文字学有年。不久前远道寄来所著《汉语俗字研究》稿本,要我在书前写几句话。我是俗文字学的外行,但是对俗文字极感兴趣,最近抽出几天时间把全稿读了一遍,觉得这是一部写得很好...

  • 标签: 汉语俗字 俗文字学 汉字学 古籍整理 字典编纂 《汉语大字典》
  • 简介:可洪《随函录》是研究汉语俗字不可多得的一种重要语料,然而一直没有被人们重视。论文利用可洪《随函录》对大型字典出现的或漏收的一部分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识,纠正或补充了现有的一些说法,借此引起人们对该文献的关注与重视。

  • 标签: 俗字 《随函录》
  • 简介:宝卷是明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俗写文献。宝卷中的俗字可为字书所收字形补充例证,帮助认读未识字形,沟通不同字形之间的正俗字关系,还能为与文字有关的词语提供宇彤支持,是研究近代俗字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宝卷 俗字 草书
  • 简介: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石刻,数量极为丰富,几乎每一方墓志上都有俗体字。唐代墓志是研究唐时俗字的重要文献。在唐代墓志录文集册中,误识俗字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注意。

  • 标签: 墓志 俗字 录文
  • 简介:《四声篇海》所引的"俗字背篇"部分收入大量俗文字当是通过"更换、简/减略、增加、重组"四种方式改变原正字中"声符、义符、其他符号、位置"四要素而产生的。

  • 标签: 俗字背篇 《四声篇海》 俗字 产生 方式
  • 简介:文章运用音形义互证、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互证、越语与其他吴语互证等方法,对《越谚》若干疑难条目进行考辨,考释了一些冷僻方俗字词,纠正了《〈越谚〉点注》及大型辞书一些解释错误。

  • 标签: 《越谚》 《〈越谚〉点注》 方言 俗字 考释
  • 简介:田中本《日本书纪》是现存最古老的《日本书纪》抄本,书写习惯深受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存在大量俗字。本文尝试对田中本《日本书纪》中存在的俗字进行界定和分类,并对照相关典籍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一窥平安时期日本汉字书写的习惯,及其深受中国大陆文化影响的情况。

  • 标签: 田中本《日本书纪》 俗字 分类分析
  • 简介:敦煌卷子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读书必须先识字”,的确如此;而要阅读敦煌卷子,则必须先识别敦煌俗字。然而,要识别敦煌俗字却并非易事。敦煌写本讹俗满纸,异体纷陈,加以时代久远,内容复杂,因此今人很难识别——许多字形根本就不见于字典辞书。这些奇特的异体俗字,敦煌学的专家也往往要琢磨多年方能逐渐破解,一般初步涉猎的人很难有所作为,就算是著名书法家也会如堕雾里云中。

  • 标签: 真迹 识别 敦煌学 书法家 《敦煌俗字典》
  • 简介:《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其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编。其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识别,所以该书对于辨识《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 标签: 《龙龛手镜》 《可洪音义》 疑难俗字
  • 简介:<正>一1.1961~62年,本文作者在《中国语文》和另一份刊物上发表了《修辞学?风格学?辞章学?》、《谈辞章之学》两篇文章,提出了"辞章学"的构想,建议建立"汉语辞章学"这样一门学科。此后间断地作了一些探索。1981年春,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标签: 汉语辞章学 汉语语法学 语言艺术 形容词 现代汉语 动词
  • 简介:中华书局于2006年下半年出版汉语系列教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根据新形势下汉语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两部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突出了实用性、知识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 标签: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教材 出版 语系
  • 简介:本文阐述了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拓展汉语的国际用途、提高汉语教学效率与激发和保持汉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使汉语更为有用、更为易学提出若干建议。

  • 标签: 语言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学习动机
  • 简介:本文以《初级汉语口语》、《汉语口语教程》、《汉语口语速成》为例,通过对这3部口语教材的课文编排方式、交际角色的编排的比较,分析了口语教材的课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教材课文编排建议。

  • 标签: 口语教材 编排方式 交际角色 特点
  • 简介:汉语学》简评何九盈《汉语学》(许威汉著)是一部汉语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40余万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早在30年代中期,王力先生写过一本《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为《汉语讲话》),内分绪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五章,全书只有五万余字。从...

  • 标签: 学习汉语 语学 汉语研究 中国语文 《说文》 框架结构
  • 简介: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与其他语言相通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对外治语教学与研究的特点就在于,既要注意研究汉语与其他语言共性的一面,更要重视研究汉语的特性,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汉语,使教学与研究有更明显的针对性。近些年来,一些语言理论和汉语本体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汉语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实证和依据。本文试图借鉴这些理论,从宏观上谈谈,如何依循汉语具象型,语义型的特征,确定对外治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并将这些系统一致的规律,贯穿在字,词,词组,语句,篇章等各教学环节中。

  • 标签: 汉语 特性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 标签: 存在句 目的物 参照物 语法语义 母语迁移
  • 简介:前报纸记者巴布·克里希纳·马哈尔詹现在的工作是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给中国游客当导游。他说,他可以一面当导游挣更多的钱,一面继续做自由作家。马哈尔詹解释说:“如果你懂汉语,就可以做口译或老师。水电工程等大项目全都包给了中国公司,因此需要口译。”德新社7月10日报道指出,马哈尔詹学说普通话的地方是比斯瓦语言学校,该校称汉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择。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