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评述国内外第二语言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的初步构想。汉语能力标准制定应遵循科学、全面、实用和兼容的原则,具体落实在量表的性质认定、语言能力结构分析以及与欧洲共同参考框架兼容等问题上。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制定能力标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探讨了建立以描述语指标库为主体,以水平测验和语法、字词大纲为辅助工具的汉语能力标准基本框架。

  • 标签: 汉语能力标准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量表
  • 简介:在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程的成绩测试一直存在着不够规范、缺乏客观性和评分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本文考察了12位汉语专职教师的评分过程,通过分析他们对10名学生口试样本的评分及评分依据,探讨了教师标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于考察汉语口语水平的5项1l点评估标准

  • 标签: 流利性 口语成绩测试 标准
  • 简介:今天,一位语言学家说,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不应采用“标准英语”。朴茨茅斯大学的MarioSaraceni博士呼吁以英语为母语者“不要再以最纯正英语守护者自居”。在最近一期《变化中的英语》杂志中他撰文建议:教授英语的方式需重大改变。他说:“切断英语与其英国专制中心的联系甚为重要,英国人并非英语的唯一合法拥有者。”

  • 标签: 标准英语 外国学生 《变化中的英语》 英语学习者 语言学家 英国人
  • 简介:2012年9月18日,《“华文教师证书”认证标准》审稿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李晓琪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燕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香港教育学院陈学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盛兵教授等12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认证标准中各子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对评估体系逐条进行了评阅。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标准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认证标准 华文教师 审稿 证书 应用语言学
  • 简介:关于旁指代词“他”和第三人称代词“他”之间的界限,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一个公认的、便于操作的客观判别标准,因而大家在判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年代时陷入了困局。文章认为,“他”是在单独用作主语和宾语这种句法环境中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后来才扩展到了定语位置,这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机制。因此,如果“他”回指其前面出现的某个特定的指人名词,而且又充当句子的主语,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发展成了第三人称代词,即这两个语义句法条件可以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判别标准

  • 标签: 第三人称代词 产生年代 判别标准
  • 简介:人类天生具有对美的鉴赏力,而审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时期,理想女性形体美的具体标准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如此之巨大以致于人们不断惊异于它的变幻莫测并试图探究其中的原因。该文仔细地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历史上三个典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理想形体美的标准,发现理想女性形体美的标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理想形体美 标准 女性 社会背景
  • 简介:早上打开电视,碰巧看到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正在播放“胶囊的秘密”。这一报道,揭开了制药行业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的黑幕,说明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十分脆弱,也暴露出一些药商道德底线的缺失。没有底线,药品变毒品,治病成害命!反观秘书历史,史佚因坚守底线、“君言必录,君举必书”而名垂青史,董狐因秉笔直书而彪炳史册,胡乔木因政治过硬、能力出色、作风严谨而成为“党内的第一支笔”,陈伯达则因丧失了人格和灵魂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 标签: 文字工作者 灵魂 《每周质量报告》 安全监管体系 制药行业 道德底线
  • 简介:工作总结作为一种实用性强、运用广泛的应用文体,在回顾和总结以往工作做法和经验,指导未来工作实践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事务性文书。工作总结具有一定的写作模式,在谋篇布局、材料选择、观点提炼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章法可循,但这并不代表工作总结写作难度小,一篇好的总结往往凝聚着写作者精于提炼观点、巧于谋篇布局、善于挖掘特色等多方面的智慧。下面以一篇工作总结(见文后)为例,谈谈其中的写作要领。

  • 标签: 谋篇布局 观点提炼 挖掘 企事业单位 应用文体 党政机关
  • 简介:2012年3月15~18日.“华文教学研讨会暨工作坊——华文教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台湾铭传大学华语文教学学系主任杨小定教授一行5人应邀参加会议,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就华文教学领域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学术讨论。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教学研讨会 工作坊 成功 教学理论 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