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自由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主要推行的价值观,对我国的大学生群体生活、学习甚至价值观产生许多反面作用。文章通过梳理新自由主义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视角去挖掘新自由主义的弊端,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高大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能力。

  • 标签: 马克思 自由观 新自由主义 价值观
  • 简介:台湾文坛的六十年代,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著名女作家叔青因求学美国的人生经历和跨越中西文化的写作视野,作品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与浸染,特别是早期的作品,特立独行,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叛逆色彩。在《不快乐的六O年代》一文中,叔青曾追忆、描述当时的时代氛围: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 写作手法 施叔青 小说 六十年代 中西文化
  • 简介:弗里德里希·丹尼尔·恩斯特·莱尔马赫(FriedrichDanielErnestSchleiermacher.1768~1834)是18、19世纪之交时期德国著名的基督教新教哲学家、神学家、古典语言学家,重要的浪漫派人物和热忱的爱国主义牧师。

  • 标签: 施莱尔马赫 DANIEL 基督教新教 19世纪 语言学家 爱国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康拉德·阿登(konradAdenauer)(1876-1967)是联邦德国著名政治家,近代和现代德国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1917—1933年任科隆市市长,曾兼任普鲁士议会议长,纳粹时期被撤去全部职务,几度被捕,战后复任科隆市市长,1945年任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主席后积极参与筹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9月首任联邦德国总理;1951—55年兼任联邦外交部部长。

  • 标签: 阿登纳 康拉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小传 联邦德国 1949年
  • 简介:<正>斯金(B.F.Skin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强化理论是其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斯金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斯金是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者,其强化理论更为全面和深刻。斯金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

  • 标签: 斯金纳 强化理论 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Skinner 强化物
  • 简介:克里斯娃的符号学是追溯意义的萌芽和生成过程的符号学,以超语言学的意义生成装置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它以反抗传统符号学理论的过分秩序化和理据化为旨归,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先锋性。生产、劳动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了克里斯娃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本论文通过考察克里斯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劳动和实践的符号学解读,重点讨论意义生成(signifiance)和意指实践(pratiquesignifiante)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克里斯蒂娃 符号学 意义生成 意指实践
  • 简介:本文考察殷墟卜辞受句式,通过对受关系的语义分析,辨明其受成分的语序位次,以了解殷墟卜辞与传世典籍的受句式之同异点.殷墟卜辞比照传世典籍,就受句式的结构法则看,基本句型经相沿而因循,转换形式由多样而规范,明晰地透示了在历史沿革中汉语句法的继承发展之一般状态,从中可看到受句式之沿袭现象、受句式之消失现象、受句式之变异现象、受句式之生发现象,显现了汉语句法历史嬗变的一定轨迹.

  • 标签: 殷墟卜辞 施受句式 施受关系 施受成分 语义分析 语序位次
  • 简介:1.引言《翻译动者》(AgentsofTranslation)是由著名的约翰·本雅明出版公司2009年推出的“本雅明翻译文库”(BenjaminTranslationLibrary)的第81卷。文库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88卷,其宗旨在于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个论坛,以进行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及应用教学语境下的翻译研究。本书视野开阔,角度新颖,以国际著名翻译学者的13个案例,从革命家、杂志、出版社、报刊人、思想家、诗歌及戏剧等不同角度分析翻译在影响译语文化,促进译语文学及文化变革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翻译研究 文化变革 施动者 语文学 述评 2009年
  • 简介:战后,西德经济从极度困境中崛起,阿登作为当时的总理,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当时,他在总结旧德国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权力分散的原则”,同时,他采纳了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完整的“社会市场经济”思想,并起用艾哈德任联邦政府经济部长。

  • 标签: 经济复兴 阿登纳 战后 社会市场经济 权力分散 路德维希
  • 简介:维尔·冯·西门子(WernervonSiemens1816~1892)的父亲出资使他免于在麦克伦堡服兵役,这样他就可以申请在普鲁士进入马格德堡炮兵学校。他想成为工程师,但如在柏林建筑科学院学习,对他父母亲来说费用太昂贵了。所以他开始通过军事教育实现走上理工专业的生活道路。在1835年秋天,他就接到柏林工程师和炮兵联合学校去的命令。

  • 标签: 西门子 维尔纳 SIEMENS 生活道路 军事教育 工程师
  • 简介:第二天早晨很早他就到了朴次茅斯,他处理完岸上的事务之后就设法避开当地群众取道小路来到海边。可是,他身后聚集了一大群人,前拥后挤,为了一睹他的风采:很多人流了泪,很多人在他面前跪了下来,他走过的时候为他祝福。英格兰有过很多英雄,但没有一个人像尔逊那样一直受到他的同胞的热爱。所有的人都知道,

  • 标签: 英语 译文 翻译方法 阅读材料
  • 简介:1923年11月20日,丁·戈迪默(NadineGordimer)出生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城斯普林斯镇。父亲是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母亲是英国人。戈迪默先在特兰士瓦受教育,后来在约翰内斯堡的威特瓦特斯兰德大学就读。她未曾在南非以外长期居住,但在非洲、欧洲和北美洲有过广泛的旅游,而且许多次以演讲者的身份出现在国外,尤其是美国。

  • 标签: 纳丁·戈迪默 广泛 兰德 创作 身份 约翰内斯堡
  • 简介:<正>如何建立起一套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系统,这是语法学界不断探讨的问题。要建立科学的语法系统,一方面要对汉语实际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则要在理论上作多方面的探讨。本文从研究汉语句成分的组合和变化形式入手,来讨论句成分的类型问题,试图从这方面建立起汉语的一种语法范畴——自由成分和非自由成分(受限制成分)。一自由成分和非自由成分

  • 标签: 变化形式 组合和 谓语动词 自由形式 语句成分 不自由
  • 简介:这是画家伊万·希金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逝世50周年纪念诗集中的一首诗《在北国荒野》所作的插图(见封3)。北国大地,冰雪覆盖,夜幕深邃而辽阔。画面的前景:积雪的山崖上,一棵孤独的松柏被厚重的积雪覆盖,巍然挺立,雄傲苍穹,似在倾听,殳像在遥望。寂静的天空,泛着蓝色,连雪松也染上冰冷的微蓝;天空远处可见依依的浮云,云的边缘显出与雪松身上一样的暗白。松柏迎着月光,影子使山崖上的雪愈加亮白,崖边的峡谷愈加暗黑,更^杰出夜的幽深寂寥。

  • 标签: 荒野 周年纪念 莱蒙托夫 诗集 积雪 松柏
  • 简介:安·莫里斯·法尔科内(1716~1791)是洛可可时代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他最成功的雕塑之一就是《克罗托的米洛》中的一件,该作品使他于1754年获得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称号。1766年,他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完成了彼得大帝的青铜骑马像。1788年,他成为法兰西绘画院院长。

  • 标签: 《冬天》 美术学院 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 雕塑家 莫里斯
  • 简介:在根本上,学校是让学生们获得发展的地方,而不是学校自身获得发展的地方。重庆近期规划建设“红岩干部培训学校”,如果西南政法大学愿意让出老校区,就可以获得八亿元的出让金。但由于学校师生们反对,重庆市政府另选它地,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校长付子堂,近日在西政官网上挂出《也谈西政“精神家园”的安放》的署名文章,文中痛心疾首地称,“我们失去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 标签: 西南政法大学 干部培训学校 重庆市政府 寂寞 自由 “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