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manju一词由man-+-ju构成,其中第一构词成分man-由满语man99a“硬、强”一词演变而来,第二构词成分-ju是原始阿尔泰语*90ro“箭”一词在满语中词尾语音连续脱落的同时词首辅音腭化演变的结果。manju一词语义为“强悍的箭”,这种表达法与满族及其先世的狩猎经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manju 构词 词源
  • 简介:文章以《仪礼》《诗经·国风》《国语》《左传》为语料,分别探讨了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和春秋末期第一人代词的数情况,并得出结论:春秋早期和中期,汉语第一人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春秋末期,汉语第一人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和“吾”。春秋汉语第一人代词“我”“吾”“余(予)”都可兼表单复数语义,数含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殷商和西周汉语加大。春秋末期汉语中首次出现了借助名词辅助说明复数语义的“吾侪”这一形式。这种新的复数表达形式是中古以后复数词缀产生的前提,在汉语数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 简介: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美利坚合众国)是“美国”的全称和正式国名。美国最早由十三个州于1781年根据“独立宣言”的精神和“十三州邦联法”正式组成“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美国现有五十个州,其回名的缩写形式为(the)U.S.A.或(the)USA.theUnitedStates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具缩写形式为(the)U.S.或US.thestates是美国国外对美国的一种口语法,美国国内一般不用。例如:HernovelwasquiteahitintheStates(她的小说曾在美国轰动一时)。

  • 标签: 缩写形式 山姆大叔 州于 美英战争 母相 UNLESS
  • 简介:谈完了日语中的自称和对称。这次我们来谈谈日语中的他。也就是对第三者的称谓。现在的日本年青人在称呼他人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彼」「彼氏」「彼女」,尽管这些称呼显得有点生硬。常用的他称是在等代词后加「方」(对上级或长辈),「人」(对同辈),「者」(对下级或晚辈)构成,例如:「者」「女」「男人」。

  • 标签: 芒人 亲属关系 卡人 其他还有 卑称 先主
  • 简介:邵武方言声调的演变表现异常。中古舒声调类中都有少量字归在入声,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与黎川话相一致的小变调,这个角度上的邵武方言被认为是赣语型。小变调不能解释因调类不同而归到入声的字数存在显著差异,也不能解释个别调类下的属字存在区域上的一致性。舒声字读入声不属于赣语性质,浊平字读入声反映的是闽语特征,其他舒声字读入声则来源于周边方言和普通话。

  • 标签: 邵武方言 小称变调 入声 赣语
  • 简介:读了董树人先生《父母何须用谦辞?》(见《汉语学习》1998年5期)一文,不敢苟同,略叙浅见。董说:《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新华词典》均把“家父”、“家母”、“家严”、“家慈”注为谦辞,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国语日报辞典》等莫按此意注...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谦词 文化传统 《汉语大词典》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工具书
  • 简介:<正>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第二章的步条脚注中说:“《公羊》《谷梁》之文……多用意动、致动,世人颇有喜其奇崛者。”(12页,商务印书馆,1957)此语甚是,两书中意动、致动(使动)用法可谓俯拾即是。只是有一些词(其中包括名词、副词、介词、动词)也用作动词,然细味其义,既非意动,也非使动,而是带有“[记、言]”义。正如《马氏文通》所说:

  • 标签: 马氏文通 公羊 动词 带宾语 大夫 介词宾语
  • 简介:通泰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词末变调现象,即部分多音节词的末字不论其单字调为何一律读作同上声一样的调值。文章首先以如皋(桃园)话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共时描写,然后考察它的地理分布状况,最后讨论其性质,认为词末变调是通泰方言早期小变调的残迹,并指出它形成的基础不是现在的儿尾,而是历史上的鼻音儿尾。

  • 标签: 通泰方言 词末变调 小称变调
  • 简介:文章考察了将乐城关和樟坪畲话的低变调.认为这种调值为[21]的声调和黎川等地方言中高频的小变调具有一样的性质。同时指出这些方言存在的小变调形式具有语言地理类型学的意义,也为探讨赣方言中今读声母为塞音和塞擦音时却又不送气的阳调字的成因提供了线索。

  • 标签: 汉语方言 畲话 赣方言 低调 小称 阳调字
  • 简介:俄罗斯人父的构成与读法文干俄罗斯人的姓名构成和中国人的姓名构成有很大差别,独具特色。俄罗斯人的姓名是由名,父和姓三部分组成,其中父的构成、书写和读音较为复杂,尤其是父的书写形式与读音之间常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使人难以捉摸。俄罗斯人的父称是由男...

  • 标签: 男人和女人 使人 书写形式 文干 俄罗斯人 难以捉摸
  • 简介:雍正帝迫其同母弟皇十四子改名,导致后世学者多怀疑皇室玉牒尝遭窜改而伪造"胤禵"一名。问题的关键,亦在汉文化素养高又不忘满洲传统之康熙帝如何为皇子命名,而其读音又应如何。雍正帝虽略改玉牒,但对早年起居注册则未加改动。

  • 标签: 康熙 胤禛 胤祯 玉牒 史料辨识
  • 简介:关于中古时期就妻夫为卿的用法,大家常举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惑溺》例:“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塥.于礼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但此用例场合特殊,因此就有人提出疑问,特别指出:“用例特殊,不合礼法,不能视为规律。”陈燕《论南北朝的“卿”字》一文对“卿”的用法论述甚详,但在归纳卿的用法以及卿字溯源和发展时也没有提到“妻夫为卿”的用例。《汉语大词典》也没有这样的例子。究竟在中古时期有没有妻夫为卿的呢?对于此问题,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 标签: 中古时期 “卿” 词汇 称谓语
  • 简介:广东廉江方言有语素“儿、子、仔”,它们都可作后附成分。只有“-仔”具备小功能,表年龄或个头/容量小、职位低、数量少、程度低、持续时间短等。小形式“仔”可附着在名词、临时量词、谓词重叠、数量词及“副+形”词组之后。从语义和分布看,廉江方言小具有连续性,该连续性是其语法化不同程度的表现。廉江方言后附成分“-儿子/仔”的用法是粤、客、闽三大方言接触和影响的结果。

  • 标签: 粤语 廉江方言 小称标记 连续性 语法化 方言接触
  • 简介:女人出了家门,来到了街上,看见三长着花白的长胡子的老人。女人不认识他们,便对他们说:“你们也许不认识我,不过,你们一定饿了吧,快进屋吃点东西吧。”“丈夫在家吗?”老人们问。“不在家,”女人回答说,“他不在家。”“那我们就不进去了。”老人们说。晚上丈夫回来了,妻子把白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我在家,邀请他们来作客。”

  • 标签: 老人 女人 丈夫 妻子
  • 简介: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多使用物主语,而汉语则多使用人称主语。在英汉散文互译中,物与人称主语的转换应当引起译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主语三个方面,浅析英汉散文互译中的物与人称的翻译策略。

  • 标签: 物称 人称 思维方式 翻译策略
  • 简介:我们写作,不少人很少考虑,甚至有人从不考虑文章的“身份”(定位)问题,即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此文是什么样人写的?”“此文是写给什么样人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我们轻视了这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有时却造成了文章的内容庞杂思路混乱,造成了思想情感表达不深不透隔靴搔痒,造成了文章语言的语体色彩不鲜明甚至不伦不类,造成了文章落入窠臼毫无个性可言等等一系列的毛病。

  • 标签: 作文训练 语体色彩 阿蛮 《报任安书》 尝试者 记念刘和珍君
  • 简介: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余”、“朕”、“台”、“我”这些第一人代词不具有方言性。“卬”是“吾”的源头,“吾”是“卬”的变体,它们是西方周族人的方言词,“卬”始终未能进入共同语,“吾”在春秋时代开始进入共同语。

  • 标签: 春秋 第一人称代词
  • 简介:关于旁指代词“他”和第三人代词“他”之间的界限,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一个公认的、便于操作的客观判别标准,因而大家在判断第三人代词“他”的产生年代时陷入了困局。文章认为,“他”是在单独用作主语和宾语这种句法环境中发展为第三人代词的,后来才扩展到了定语位置,这是第三人代词“他”的产生机制。因此,如果“他”回指其前面出现的某个特定的指人名词,而且又充当句子的主语,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发展成了第三人代词,即这两个语义句法条件可以作为第三人代词“他”的判别标准。

  • 标签: 第三人称代词 产生年代 判别标准
  • 简介:本文选取功能语法中的主位/述结构,循序渐进地描述了这一语法范畴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思路。在学生对传统语法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就如何尽快领会和掌握这一基本语法概念且能有效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提高篇章写作中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它包括了以下内容:学习者基本情况介绍;主位/述结构和功能语法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各种用于促进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练习。

  • 标签: 主位 功能语法 述位 教学论 教学方法 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