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语法隐喻理论却受冷落。Halliday在对比传统词汇隐喻的基础上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文章主要从Halliday引入的语法隐喻概念出发,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法隐喻概念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联系,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讲词汇隐喻是对语法隐喻的补充。

  • 标签: 语法隐喻 词汇隐喻 联系
  • 简介: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隐喻认知 隐喻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视频考察我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即兴演讲中手势隐喻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1)手势和言语表达一样存在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二者在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理据方面具有同一;2)手势隐喻既可和言语隐喻相伴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从多模态角度证明了概念隐喻理论有关"隐喻的本质是思维方式"论断的正确;3)手势隐喻作为高级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未来的外语教学中应当引入这一有效手段和评价标准。

  • 标签: 概念隐喻 手势 即兴演讲 多模态 同一性
  • 简介:戏剧主义的五位一体理论是研究人类话语行为的理论。本文试图在五位一体理论下重新审视隐喻,结合态度表达机制,分析隐喻的话语行为动机。隐喻在互为主体性的频谱上利用主客观的潜势转换并起伏变化以求导向的调控,实现主体间“同一”和“同体”。

  • 标签: 隐喻 行为动机 五位一体
  • 简介:两性关系是劳伦斯创作的永恒主题,但它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的人际关系.文章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揭示其多元复杂的两性关系所蕴含的隐喻意义.

  • 标签: 劳伦斯 两性关系 创新 隐喻
  • 简介:摘要在英语文学中,隐喻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写作表达方式,对英语文学的学习和创作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隐喻的概念意义,大致对隐喻的派别进行分析介绍,进一步探讨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意义。

  • 标签: 隐喻 英语文学 运用
  • 简介:中国隐喻艺术思维具有明显的目的和适宜价值取向。艺术中的目的实际上是艺术家在比较(对比)、类比的基础上,再经过联想和想象,而最终达到将对象“人化”,形成意象,最后构成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象征体系,形成隐喻。适宜思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宜”,也就是强调对策或方法的针对,其基本精神就是尊重客观现实。中国人的“宜“思维一般主要表现为宜地、宜时、宜人,实际上就是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这种情况表现在艺术中则是隐喻

  • 标签: 隐喻艺术思维 价值取向 目的性 适宜性
  • 简介:人体隐喻化对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足”是人体重要的部位之一。本文基于英汉语料,对英汉“足”隐喻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两种语言中“足”用法在隐喻构建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二者隐喻映射的共性大于个性,这印证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语言表达上感知和思维的共通性。

  • 标签: “足“ ”脚” 隐喻 映射 认知
  • 简介:立足语法隐喻理论基础,从概念隐喻、语气隐喻和篇章隐喻3个方面探析译作《黑奴吁天录》中的删改.分析表明,林纾的删节、增改并非胡乱之为,而是要通过“增删改”推翻原著的主题并构建一个隐喻文本,成功地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和小说内容对接起来,向读者传递爱国思想,完满地实现译作的意旨.

  • 标签: 《黑奴吁天录》 语法隐喻 删改 增译
  • 简介:语言石化是二语学习者中的普遍现象,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影响着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从隐喻对语言形式的解释力和概念流利两个方面探讨培养隐喻能力对防止语言石化的有效

  • 标签: 语言石化 隐喻 隐喻能力
  • 简介:隐喻在各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实现真正意义上跨文化交流的前提之一是人们对跨文化中隐喻的准确理解。译者在翻译时不仅需要适时采用归化译法或异化译法,还需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 标签: 归化 异化 情感隐喻 跨文化认知能力
  • 简介: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 标签: 概念隐喻 莎剧 "人生"概念
  • 简介:文章从分析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的语用分析的不足之处入手,在认知语用学的宏观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角度阐述了认知语用隐喻的解读过程及其工作机制,为隐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 简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认识的角度,通过相关的例子,对隐喻的本质作了初浅的探讨。

  • 标签: 隐喻本质 认知概念
  • 简介: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理论,对汉字“火”的转喻和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于汉字“火”意义衍生所起到的作用。

  • 标签: 汉字“火” 转喻 隐喻
  • 简介: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隐喻的外化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语码模态自身。本研究以广告叙述中的隐喻为关注对象,分析了广告叙述中的多模态隐喻类型和意义构建,指出多模态隐喻打破了传统隐喻显现手段的束缚,创造性地构建理解模型和语篇意义,使得广告诉求更直观更生动。

  • 标签: 广告 叙述 多模态隐喻 语篇构建
  • 简介:建立在对通感的认知机制及其基础的分析之上,本文试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五大感官之间的隐喻映射过程,指出五大感官作为具有独特属性的范畴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具有家族相似,从而形成概念隐喻。五大感官之间的隐喻映射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从源域低级感官到目标域高级感官的映射,用最小的力气提供最多的信息,充分体现了认知的经济原则。

  • 标签: 通感隐喻 认知机制 家族相似性 认知经济性原则
  • 简介:隐喻的认知观与翻译的认知观基础上,从英汉相同、相似和空缺的概念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是隐喻表达,而不是概念隐喻,所有的隐喻的理解与表达都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

  • 标签: 隐喻翻译 概念隐喻 认知过程
  • 简介:从修辞学角度上看,幽默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其在实现方式上与语音隐喻有着多方面的共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看,语音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功能之一是要获得幽默。由此可见,语音隐喻与幽默是相互兼容,相互支持的。

  • 标签: 语音隐喻 幽默 《不差钱》 《老友记》
  • 简介: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只要有语言和思维就会出现隐喻现象,所以隐喻会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经济语篇、股市报道和文学作品中。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尝试着分析英文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使用。英文语料来自ChinaDaily中的经济语篇。统计发现,英文经济语篇中采用了大量隐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隐喻是:经济运行是健康状况。

  • 标签: 经济语篇 概念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