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考释了近代汉语文献中的“[米术]”“[米耳]”“[米]”“[米產]”“[米算]”等十一则古今字书失收的俗字。结论有助于辞书修订和字库建设,也为总结近代汉语俗字产生的原因、类型等提供了相关素材。

  • 标签: 俗字 米部 辑考
  • 简介:可洪《藏经音义随函录》对汉语俗字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一、可助我们识别佛典中的许多疑难俗字;二、可补充或纠正我们在俗字研究上的不足或错误;三、可为我们的俗字考释提供一些证明材料;四、可助我们了解一些佛典俗字形成的原由;五、可为我们的俗字考释增加一些新的说法。可洪《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俗文字研究资料,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可洪 随函录 俗字
  • 简介:文章从词语考释和字形勘误两个方面对《日用俗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词语考释主要结合山东方言对“头、觌”等9个词语作了诠释,字形勘误涉及相关的字形考讹。

  • 标签: 词语考释 字形勘误 讹字
  • 简介:南岭走廊中段民间契约写本俗字的辨析和解读,是整理和研究南岭走廊契约写本的基础。本文以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藏契约写本为例,结合贵州苗族林业契约、瑶族歌谣写本,利用文字学、语言学和民俗学等方法,对契约写本中出现的常用俗字进行解释,并探讨其由来和造字理据。

  • 标签: 民间契约写本 俗字释例 造字理据 南岭中段 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
  • 简介:正确释读文字是墓志整理和研究的基础工作。文章对新出北朝墓志中的16个俗字试作考释。

  • 标签: 北朝 墓志 俗字 疑难字
  • 简介: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部系统注解《说文解字》的著作,它记录了晚唐五代时期通行的俗字共62个。研究这62个俗字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和传承情况,可以看到俗字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对正俗字共时历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俗字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俗字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说文解字系传》 俗字 正字
  • 简介:《日用俗字》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文章通过考察文献、方言佐证等方法对《日用俗字》中“雷萼”“灰包”等九则疑难词语做了考释。

  • 标签: 日用俗字 方言俗语 近代汉语
  • 简介:摘要朝鲜朝时期,朝鲜朝一直与古代中国王朝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藩属关系。相对的在语言文字方面,记录文献时使用的官方文字也一直都是汉字。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传入朝鲜半岛的汉字也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变异形体。其中,“俗字”就占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俗字”与“朝鲜俗字”在概念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朝鲜俗字”并没有与之相对的“正字”,其使用范围也与中国“俗字”全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朝鲜古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了中朝俗字在概念上的差异,希望能够为“朝鲜俗字”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 标签: 中国俗字 朝鲜俗字 概念差异
  • 简介:清水江文书作为重要的民间文献遗产,反映了汉语写本文献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蕴藏有异常丰富的俗字字形资料,有待全面考释和系统整理,本文即对其中一批常见俗字及其源流试作考辨。

  • 标签: 清水江 契约文书 俗字
  • 简介:《宋元以来俗字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复、李家瑞合编的一部断代俗文字编.该书与简化字的关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自1930年到1935年,《字谱》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简体字运动最重要简体字资料,成为《国音常用字汇》、《第-批简体字表》收录简体字的蓝本.(2)自1956年到1964年,《字谱》再次成为汉字简化的字料库.1964年《简化字总表》直接吸收其简体字形269个,微调字形后采用简俗字191个.(3)自1977年到1986年,《字谱》成为“二简”草案重要的参考字书.该草案一方面吸收《字谱》中笔画少的简俗字,另一方面又参照其简省之法.这些《字谱》俗字直接参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汉字简化运动,从一个独特视角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汉字简化历程,对当代汉字的整理与规范同样具有现实参照作用.

  • 标签: 《宋元以来俗字谱》 简体字运动 现行简化字 “二简”草案
  • 简介:《干禄字书》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正字学著作,收录了汉唐以来的一批珍贵的俗字材料,对研究汉字由隶变楷以及楷书定形过程中汉字的发展状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常使用的与正字规范写法不同的字,一般是在正字基础上通过繁化、简化、变异、替换四种方式构成的。声符替换的俗字是为了反映变化了的字音、简化字形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形近误书、方音影响。声符替换的俗字有一部分是符合六书原则的,这就否定了把是否符合六书原则作为判定俗字标准的做法,但也应看到,不规范的书写方式仍是俗字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 标签: 俗字 《干禄字书》 形声字 声符
  • 简介: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研究清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也为研究整个清朝俗字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载体。本文拟就其中某些俗字进行溯源探析研究,旨在了解清代俗字的演变过程,同时希望能为南部档案的整理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 标签: 南部档案 俗字 意义
  • 简介:《济世碎金方》,是近年从日本回归的明代刊刻的一部我国现知存世最早的走方医之医方书。该书文字上的特点是俗字较多。其中有些俗字不为历代各种版本字词书所收载。笔者在阅读该书过程中,对其中一些俗字的形音义关系作了探究,现公之于众,以向同好求教。

  • 标签: 海外回归 《济世碎金方》 俗字 考释
  • 简介: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使用的术语主要有俗字、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等,这中间“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也都是“俗字”,它们的区别在于流行使用的程度不同,它们代表了俗宇从产生使用到广泛流传到通行于那个时代所处的不同阶段;另外的三个术语“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主要区别在于俗字产生途径的不同。

  • 标签: 慧琳《一切经音义》 俗字 术语 辨析
  • 简介:将《应县木塔辽代秘藏》残卷与《龙龛手镜》相印证,纠正了《龙龛手镜》中一部分俗字的错误,并补充了《龙龛手镜》未收的一些俗字

  • 标签: 《辽藏》 《手镜》 俗字
  • 简介:摘要:汉字教学应以规范字为主,藉以导正学习者之书写与用字习惯,然而,俗字亦为汉字发展之重要环节,其发展尤与规范字唇齿相依、密切相关。因此,以广义俗字为研究范畴(包括台湾部分繁体字、大陆少数简化字与相关异体字),并以语文教学为目标,试从字形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其与汉字教学关系,拟探讨以下几项主题:(1)俗字类型;(2)俗字历时性与共时性发展;(3)俗字在汉字教学上之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字形发展 汉字教学 俗字 汉字规范 语文教学
  • 简介:黑水城文献中的俗字反映了宋元时期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黑水城地区的俗字使用、书写情况.本文以《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中收录的35件佛经文献为研究对象,在重新界定俗字的基础上,利用考证俗字的-般方法,考证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90个俗字,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用图表形式全部展示.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俗字 佛经
  • 简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妙法莲花经》残卷俗字的比较研究,考察了汉字构形的传承及演变关系。

  • 标签: 俗字 传承 演变